提高执行力的7个关键环节

工作要有计划,计划要落地,落地要有方案和标准,中期要督导,结束要考核,考核结果要激励,激励要及时,这是提高执行力的7个关键环节。

工作要有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都要先谋定而后动。工作没有计划,见子打子,是做不成大事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里的“计”,就是要做好谋划。

不管什么工作,不管时间长短,都要有工作计划。

主要领导的工作计划,至少要管5年;副职领导的工作计划,至少要管1年,中层领导的计划,至少要管1个月。

落地要有方案

方案是实施计划的具体步骤、具体操作。

一份合格的方案,要写明做什么事,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做等等。

要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按方案一步一步推进,计划才能最终落地。

落地要有标准

得标准者得天下。

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新开发的领域抢先制定标准,比如5G通讯的标准等。

计划的执行,一定要明确落实的标准。具体到工作,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有标准。

标准包括产品标准、操作标准等。产品标准的制定,是确保产品品质稳定的关键。操作标准,不仅关系到产品标准,更关系到生产安全!

我们在财务督察中,发现一个单位的账目十分混乱,就是他们没有按照财务制度标准,做到日清月结,所以财务才会十分混乱。

不按操作标准,是会出现人命事故的!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确工作的标准。

作为领导,发号施令,也一定要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工作布置,是不会有很好的结果的。

领导发面命令,一定要明确一些事项,即要讲清楚:做什么事,什么人去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反馈结果等等,这些要素,领导在给下属布置工作时是一定要明确的。

比如要求办公室上送一份文,你一定要明确,什么人去送,什么时候文件送达,送达后要不要签收,什么时候追踪文件处理情况,什么时候反馈等等。

中期要按标准督导

没有督导,就不会有彻底地执行。

吕日周当县委书记时,他给底下人布置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落实得怎么样了。

底下的人却说:“书记,我以为你已经忘了!”

可见,工作布置下去了,如果过程中没有督导,工作就会走样,工作就可能不能按标准完成,有时甚至没有开展。

督导就是要看工作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实施的方案进行,工作是否按标准、按质量进行。

一项工作任务,至少要有一次督导。如果工作时间跨度长,还需要几次督导。督导后还要追踪,看看发现的问题整改了没有。

结束要考核

一项工作结束后,一定要进行考核,对相关人进行绩效考评,然后论功行赏。

考核有多种手段,现在流行的KPI(关键绩效指标)、OKR(目标与关键成果)、PBC(个人业绩承诺)、BSC(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这些考核办法,各有优点和长处,也各有短处和不足,要根据组织的性质,采用合适的考核办法。当然,可以把几种办法揉在一起来使用,创新出适应于本组织的考核办法来。

现在的考核,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实了,而是太虚了,都是看台账、看档案、看材料。所以,考核要坚持结果导向、业绩导向,凭实绩论英雄,而不是听汇报、看展板、看档案材料、看台账等。

考核结果要激励

有了考核结果,必须进行激励。考核结果要与绩效挂钩,也就是要以利益驱动工作,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激励的手段有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

讲一个负向激励的例子:

一条蛇咬了一只青蛙。

农夫见了,就对蛇说,你放了青蛙,我给你喝一点酒。

蛇放了青蛙,于是农夫兑现承诺,给了它喝了一口酒。

过了一会儿,蛇一次叼来两只青蛙!

农夫本来不想让蛇伤害青蛙,才答应对它一口酒。谁知蛇却因此越发变得更坏,一次叼来两只青蛙!

我们一些组织就是这样,对组织中的刺头就像农夫对待蛇一样,对坏人宽容,导致刺头越来越难管,越来越坏。

综合运用激励手段,才能达到激励的最佳目的。激励手段用不好,一些先进的就会变成骄傲自满,甚至是从此飞扬跋扈;而一些落后的人或组织,可能就会落入从此情绪低落、破罐破摔的境地。

激励要及时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激励要及时。

在有了外界刺激之后,就要及时强化条件反射。要把反射转化为行为习惯,就必须激励。不要等到冷场了才激励,这样会影响激励的效果。

如果你敲了一下钟,半天后才给狗喂食,它今后就不会对钟响有条件反射了,对人的激励也是这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