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77:霓裳羽衣曲犹在华夏正声何曾闻
国风秦韵77:霓裳羽衣曲犹在华夏正声何曾闻
有一天,唐玄宗夜里梦游月宫。一群仙女翩翩起舞的美妙景象,让他心旌摇荡。梦醒时分,他便即兴创作了一首乐曲,曲名就是《游月宫》。杨贵妃又将此改编为宫廷舞曲,便是《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以后,这首《霓裳羽衣曲》就失传了。而唐玄宗当年创作的《游月宫》,则被后世称为《满园春》。这首唐曲《满园春》,也是中国古代皇帝亲自创作的唯一一首传世乐曲。
在西安博物院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上,每当演奏《满园春》之前,亲自司鼓领奏的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就会给观众讲述这段音乐文化故事。
这场永不落幕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让中外观众切身感受到了“梦回汉唐”的文化体验。
网闻博报注意到,现在人们常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是相对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概念。以中国式“道术用”与“时势位”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系统运动思维来看,此所谓文化的“道生一”,就演绎出了“一生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然而,当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者大讲“物质决定论”之时,却往往迷失了文化的“道可道”。在人们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也常常忽视了文化的“名可名”。于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只剩下了保护和传承“老工艺技术”。
那么,文化“闻道有先后”与“术业有专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都是文化的“术为道之用”。此所谓“术业有专攻”的发展创新,也同样是“道为术之本”的“法术万变而道不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百家争鸣”,都是私有制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学术之争”,而绝不涉及私有制与公有制的“道路之争”。这种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闻道有先后”,就只是取决于“以暴制暴”的“术业有专攻”。
正如老子所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不过,此所谓“大道废有仁义”的假公济私假仁假义,却往往会造成“智慧出有大伪”的自欺欺人悲剧。
以史为鉴,中国古代最有书画艺术造诣的皇帝,当数宋徽宗和宋钦宗。然而,这两代“书画家皇帝”,但却都没能逃过“靖康之难”。中国最有音乐艺术造诣的皇帝,则首推唐玄宗。而这位“音乐家皇帝”,也未能躲过“安史之乱”。唐宋文化艺术大繁荣,绝不等于文化强大。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自从2019年7月31日开始,在西安博物院荐福寺的“乐寿堂”,就常态化举办着“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人们既能观赏到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亲自司鼓领奏表演,又能听他讲解中国音乐文化知识,还能听他讲述中国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老故事。
李铠博士告诉大家,文以载道,术亦载道。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音和鸣”天人合一的长安古乐,就传递着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上古遗音。从艺人到艺术家,再到文化学者和文化传承人,这才是民族音乐家不断修炼和自我提升的四大境界。
显然,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也是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大课堂。包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在内,中国人都有责任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的“老工艺技术”,但首先还是要学习和传承“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
恰便是,丝路商旅聚长安,过客匆匆如云烟。梦回盛唐千年曲,雁塔钟鸣似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