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清晰,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一学就会
你有没有试过,当遇到问题时,脑海一片凌乱,却不知道如何思考的情况呢?
由于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凭“本能”做事,诸如什么时候上班,走哪条路回公司,休息的时候拿起手机打开哪个APP,我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而当我们做这些事时,几乎不用怎么思考都可以很好地完成,所以一旦我们遇到一些需要自己深度思考的事情时,就很难进入状态,让自己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如果我们想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思考潜能,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思考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从而培养出“正确思考”的固定模式。
怎么做呢?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来自于日本作者赤羽雄二,在其著作《零秒思考: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一书的。
方法很简单:
1,准备一些A4的白纸;
2,每天当你萌生出一个特别想法时,就把脑海中这个想法写在纸上;
3,然后用一分钟时间,围绕着这个想法,写四到六行自己的看法;
4,修正一些不太恰当的看法,或者把不够好的看法继续润色;
5,继续重复另一个想法,写下第二张纸。
这个方法为什么有效呢?
我作为写作者,在网上发表了很多文章,而且一篇文章几乎会写到三、四千字,如果我对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没有清晰的了解,我就写不出来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把脑海中的模糊想法,转化为清晰可见的文字,那么我们就能够把凌乱、散乱的想法或感觉捕捉下来,形成一个可以延伸扩充的观点。
例如我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如何解决脸皮薄》的文章,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内容, 写多少字。
我是先有一个想法,然后再继续扩充或润色这个想法,才能够形成一篇文章的。
那么根据赤羽雄二这个方法,就是这样做了:
为什么有些人脸皮薄:
- 个人成长经历所形成的弱适应力;
- 对某些陌生事件感到恐惧而导致;
- 先天遗传下来的特定性格特质;
- 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不良心理;
- 构建并看重一个错误的自我认知。
这样看,是不是好像一个人的“头脑风暴”?
是的,刚开始思考时,由于我们通常建基于某种感觉之上,而这种感觉还是比较模糊和笼统,这时当我们把感觉捕捉下来,转化文字,我们就可以让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原本我可能觉得“脸皮薄”的原因,只是对某些事情不了解而感到恐惧,但随着我在纸上写下来之后,发现原因不止一个。
当原因全部写下来之后,接着第四步,就是修正一些不太恰当的看法,或者把不够好的看法继续润色。
然后我发现第一个原因“个人成长经历”和第四个原因“不当家庭教育”,在某些地方有重叠的部分,所以我就把第四个原因,归类到第一个原因上面,对此进行修正。
这样,通过这个方法,我就可以完善自己要阐述的观点,防堵补漏。
当你完成“为什么脸皮薄”这个想法的思考之后,接下来就可以针对每一个原因,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思考。如:
为什么个人成长经历,会形成的弱适应力:
- 个体成长的经历单一;
- 对外界缺少足够的接触;
- 父母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其他的原因,也可以这样去做。
当你所有的想法都能够清晰地被写下来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想一想,哪些部分可以详细去用,哪些部分可以省略讲述。
这样下来,写完一篇文章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我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如何思考写文章”这个问题的,而不同的人,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的思考。
长期下来,对我们的思考能力有很多的好处:
- 训练自己让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而不用靠感觉思考。
- 用文字带动思考,进一步启发自己对问题全盘考虑。
- 能够深入挖掘自己更多的想法。
- 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几率。
- 让自己更有逻辑地梳理到自己的思考。
- 能锻炼到自己用文字描述想法的表达能力。
- 让思考变得更加有效,也更加精准。
- 可以释放自己情绪,把感觉通过文字抒发出来。
看一看,我讲述上述好处的时候,是不是同样也用了这种方法?如果我不是写下来,我自己靠感觉,是很难想到这么多好处的。
当然,在运用这个方法时,一些要点还是需要注意的:
1,一个页面只有一个主题;
这样做,就可以保证同一个页面内的所有内容,都是紧密关联的,是围绕着某个主题而进行。
而且,你也有足够的地方去补充遗漏的内容,让排版和想法更清晰,阅读起来也更加有效率。
2,有想法就写下来,不要怕想法重叠;
正如我在前面自己举出的那个例子,当我开始写的时候,肯定有遗漏或者想法重叠的地方。不用担心,直接写下来就好,之后才慢慢修正有问题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是迅速捕捉自己想法的最佳时机,把想法转化为文字的最佳机会。
3,要给自己特定的时间限制;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就很容易放任自流,想很久才会动笔了,甚至根本不愿意去动笔。如果有一个时间限制,在限时内完成这个要求,我们就会强迫自己进行思考。
有时候思考还是要逼迫一下自己的,所以在进行这个思考训练时,最好针对一个主题,设定一到两分钟的限时,不要贪多。
4,懂得运用发散思维去构建想法;
有时候我们的大脑僵化太久,想不动了,其实问题就在于我们只聚焦一个思考点,而没有发散思维去进行思考。
例如“白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如果我们聚焦在写写画画这方面,可能说完写文章和画画这些用处之后,就想不出来其他了。
但如果我们能够改变思考的方向,不再集中在“正常”的用途,就可以有很多用法了,例如用来折纸,剪纸,做装饰,甚至用来吸干地上的水也行。
5,最好自己用笔写下来,不要用电子产品;
我们的手和大脑的紧密相连的,当我们通过握笔书写这个动作去把想法写下来时,相比用电子产品打字输入想法,会进行得更彻底。
因为在把想法写下来期间,我们的思考就会更有针对性,记忆也更深刻。毕竟思考是需要依赖记忆的。而如果用手机写下来,由于太方便快捷,很可能我们这头写完,那头就已经忘记了。
再者,当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时,把纸张铺陈开就行了,检视起来更容易,也更有逻辑关系。而用手机检视,每一个“想法”之间的转换就不太方便,看完这个,要关闭才能看下一个。
不过,除非你确实要用到这个方法去解决某些问题,否则平时的话,觉得自己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也是没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坚持运用这个方法,去训练自己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