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缪勒,24-燕子
演奏者:宫泽明子
熬到今天,尼玛终于把布格缪勒的25首曲子写完了,我怎么有一种孩子终于结婚了的感觉呢?哭~~
最后一首的标题叫《燕子》,说道燕子,总会想起小时候那首“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燕子》是一首活泼的乐曲,素材单一,全曲都是分解和弦式的旋律,织体类似第21首《天使的歌声》。
和前两首练习曲第22和23相比,《燕子》的和声要简单得多。
作品G大调,单二部曲式:
A:1-16小节
B:17-23小节
Coda:24-曲终
作品最大的技术训练点是:在双手协调的同时,左手要大幅度跨越右手演奏。
作品以这种急速流动的分解和弦,去描绘燕子飞行里的姿态。左手的低音大部分都标识了跳音的演奏,不仅下方8分音符加了,上方16分音符的旋律音也加了。
从第16小节开始音乐转到b小调,这个转调有点意思,说拗口一点:就是转向了乐曲本调(G)的属调(D)的关系小调(b)。
因为乐曲的素材单一,都是相同的分解和弦音型,所以段落上缺乏对比性,只有听过调性来展示出音乐色彩的变化。
第21小节是乐曲的一个高潮,之前转到b小调的段落在这里回归到了本调G大调,演奏者需将这种回归表现得愉悦而积极。
第7、15、18、20、25和27小节带连线旋律的处理,其中有两次都出现了dolce标记,随后又有渐强和渐弱的迹象,这几处旋律音符必须凸显出来,区别于前后那些波浪型的琶音。
尾声里的第29小节有个技术要点:在高音sol之后,音乐突然停顿下来,该音符不需要弹得过短,之后同一小节的两个sol,用跨越技巧去演奏同音反复。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为了刻画燕子的轻盈身姿,作品的力度一直控制在p或者pp之间,没有出现过f,所以,过分戏剧化的力度表现会削弱这首乐曲轻巧、活泼的特点。
踏板的使用可有可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少量加入踏板,以突出乐曲柔和的一面。
有关左手的跨越动作,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1、左手优雅地(装逼地)从低音区跨越至高音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2、当左手弹完低声部音符后,尽可能快速地跨越右手,为弹奏旋律音符做准备。
鉴于本曲自始至终都需要弹得相对弱一些,因此第二种情况更为适用。
为了辅助这首练习曲,推荐结合车尔尼849第27首,降A大调练习曲一起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