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回归传统的践行者——李琳解读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

北国·辽宁日报2021-01-21 14:37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备受世界瞩目。其线上展览可以冲破疫情的阻碍,随时体会经典佳作带来的启迪与思考。本报对重点展品的系列解读活动一直在进行,专家、学者、书画家从不同角度给予详细阐释,为读者带来丰富的艺术营养。本期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委秘书长、著名书法家李琳,为大家解读重点展品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

辽博藏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

鲜于枢《王安石杂诗卷》是其存世40余幅墨迹中之精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为草书纸本,纵50厘米,横1025厘米,全卷六百余字,堪为宏幅巨制。

辽博藏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

内容为书王安石杂诗四首《题侍郎山水》、《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示元度》、《奉酬约之见招》。末识:“右荆公杂诗。至元辛卯二月八日过君锡真味堂,出纸命书,遂为尽(书)此。 君锡书法得前人之正,又所收秘笈在诸家法帖上,亦须拙笔,亦爱忘其丑之意耶。鲜于枢记。”署“君锡”上款,君锡即南宋淳祐年间状元方逢辰之字。

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局部

卷中钤明吴午峰“午峰”等印,“兴化府儒学印”“福建等处承宣布使司俚问之印”“封川县儒学记”等官印,以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卷首下部残缺12字(诗、侍、郎、山、水、足、潇、湘、浦、九、疑、寻),卷后有明邢侗题跋。

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局部

鲜于枢(1246-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祖籍渔阳(今北京),官至太常寺典簿。能诗赋,精鉴赏,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

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局部

《王安石杂诗卷》书于至元辛卯(公元1291年),时鲜于枢45岁,正值书艺旺盛时期。全卷气势恢宏,骨力劲健,圆润流畅,潇洒自然,一气呵成,表现了其深厚的书学功底。此卷字迹活泼,线条有力,极有可能是使用弹性十足的狼毫笔书写。因其善回腕,故圆劲流丽,用笔多取唐法,也深汲晋王之妙。细观此卷,锋敛墨聚,笔法纵肆,每一笔画起收、顿挫、使转、提按均从容不迫,行笔劲利,挺拔有力,与王羲之《十七帖》多有契合之处,深得二王草书之风神。草书中间偶杂行书,变化中有规整,迅疾中有停顿,韵律有致,纵敛有度。

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局部

此卷章法黑白错落,行距均匀,自然畅达。字与字之间起承转合偶以“牵丝”相属,更多是以内在笔势上下自然呼应。通观全卷,点画遒劲爽健,结字严谨恣肆,挥洒自然,意气豪健。赵孟頫曾云:“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这虽有自谦之嫌,但也表现出对鲜于枢之推崇。《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家族累世为读书之家,鲜于枢幼时从祖母墨迹中得到沾溉,后又向当代时书家张天赐请教。元人刘致述其学书经历:鲜于困学之书,初学奥敦周卿竹轩,后学姚鲁公雪斋,为湖南宪司经历,见李北海《岳麓寺碑》乃有所得。至江浙与承旨赵公子昂游处,其书乃大进,以之名世,行草第一。之后又直逼唐宋,上溯魏晋。《石渠宝笈》《大观录》著录了其临摹王羲之《十七帖》、王献之《群鹅帖》、颜真卿《鹿脯帖》和怀素《自叙帖》等多种墨迹。

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卷》局部

鲜于枢在《论草书帖》中说:“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从中可知其扬怀素,抑张、高、黄之意,体现其草书遵循传统,力求古意的艺术观。赵孟頫称誉其:“笔笔有古法,足为至宝。”然其与赵公一样,没能跳出时代之局限,复古尊法,抑卑宋人尚意,成为元回归传统古典书法潮流的先导者,然创新不足。

记者 : 凌鹤

编辑 : 张卓 审核 : 戴春光

李琳 女,1966年出生于本溪,法学硕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秘书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任本溪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她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并多次参加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辽宁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