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发动机(下)?

战略短视,恰恰在于这些大老板们对于食用菌产业所赋予的选择。
当初国家如果不出台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动作,那么其实是不会出现如此快的一个扩张和市场紊乱,这里面工厂化投资的背后,政府支持资金所起的坏作用是最大的始作俑者。
我们其实都看到中国食用菌协会的主要金主不是食用菌本体企业,是食用菌装备企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菌协那么既不要脸也不要命的支持食用菌产业扶贫,实际上不过是被操纵的木偶行为,只有装备企业不在乎盲目扩张的后果。
中菌协在国家决策“食用菌产业扶贫”的问题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大力促成,背离了行业的规律和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食用菌本体企业完全对中菌协缺乏影响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过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实际上对于产业技术人士,装备企业的热情度也显著高于食用菌本体企业。我们经过分析,确认这是因为产业技术人士这里有装备选择和推荐的机会。而食用菌本体企业则相反,一般他们不需要具体细节的技术支持,他们似乎更青睐那些搞销售的人士,因为都只考虑出口方向的需求。
众所周知,产品的出口方向,单纯靠人推是不行的,还得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尽管小罐茶背背佳E人E本都是收智商税的,但其产品噱头则是师出有名的。所以,即使是收智商税这种战略非常恶劣(严格说是违背商业诚信),但至少它是战略。食用菌本体企业则几乎普遍表现战略不足,我没有调查过这类老板的出身,不过表现都摆在那里,许多食用菌企业老板的主要历史是商业史。
在对待业界技术人才的态度上,食用菌本体企业的做法泾渭分明,是以名以牌取人对于有招牌的那些,哪怕近乎不学无术,都壕气的很。而对于那些有实际能力却没有招牌的,显然傲气的很。
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食用菌本体企业老板超越他本来的社交圈和食用菌产业技术人士平等交往,就是我这种半招牌人士都没有这种机会。我只能阴暗的猜测这些老板眼里的所谓技术只是干活,当然菇农也是农民,许多老板不过是个大菇农,那么你还能指望什么呢?全国我知道的食用菌本体企业老板,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没几个人,名牌学校的更是凤毛麟角。最多的可能是菇贩子出身,我倒不是瞧不起他们,而是站在旁观者角度做一个评价,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解释他们的行为。
没有战略的食用菌本体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为什么能够做的这么大,也许是很多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对此,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资本的机会,富于中国特色,技术人士没有钱,就不可能做成大企业,而有钱没技术没关系,因为只要亏得起,开始摸索一下没关系。众所周知,许多食用菌企业的早期,基本上属于复制技术,并无原创(至今基本上也多是如此)。所以我觉得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时代机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说一句让他们高兴的话,马云都可以成为首富的时代,他们的成功就很不奇怪,起码他们比马云的道德水平好一点,没有祸害世界。
和食用菌本体企业可以类比的是那些所谓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县”,大概又是一句令老板们高兴的话,那就是老板们也不一定比某些县长县委书记差,因为在对待技术界的态度上,代表政府的书记和长们的做派,与老板们如出一辙。
我服务的某基地县县长,蠢蠢的问我,要请某腕儿,不晓得能有什么作用?我哭笑不得,答曰:某位置全国就那么一个,三十多个省呢?县就不要说了,想请他的人很多,他每月出来四趟,摊算到你这儿一年1.6趟,你说能干啥?关键还不在那里,而是很多人天真的认为,腕儿没空,有事弟子服其劳!呵呵,看一看中国食用菌行业的腕儿,有几个弟子能够自己好好的走路不摔倒的?
许多事例不能明说,一说就知道是谁了,离开师门和官方招牌能够独立走动的人物,不多。中国食用菌业年青一代不是没有才俊,但真正的才俊,往往并不被这些老板所看重。
没有战略的食用菌企业,构成了食用菌行业的主流,所以实际上中国食用菌行业也是谈不上什么战略的,就是因为一方面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还选错了发动机型号。而最强劲的发动机,都生锈或者空转呢。
我们不好直接说谁是战略型人才,这个最终得有人把他放进口袋,否则怎么脱颖而出?现在不是一个可以毛遂自荐的时代,也不是一个伯乐相马的时代,无远弗届的官方早就把每个人贴上了标签,所以,大家就只管认标签了。
天有不测风云,食用菌行业恐怕即将面临长时间的经济衰退期,不要发动机也可以起飞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我很担心好不容易上市的企业又给弄退市了。
之所以写这么些牢骚,是因为间接听说某腕儿又被某上市公司请去出谋划策,说的听的都相视一笑,大家心领神会,QNNND!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