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一路看好、市场千亿估值,癌症早筛迎来风口?
9月8日,“女版乔布斯”开庭受审,曾靠“一滴血”骗了90亿美元的Theranos创始人Elizabeth Holmes可能面临最高20年的监禁。
拖了六年的庭审不会在短期内给出结果,但关于癌症早筛血液检测的必要性,世人已就此事件反复咀嚼。实际上,资本市场早已给出答案。
2020年9月,Illumina 80亿美元收购癌症早筛公司Grail;
2020年10月,肿瘤早筛企业Exact Sciences宣布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液体活检初创公司Thrive;
今年2月18日,诺辉健康上市彻底让癌症早筛热度达至顶峰。登陆港交所当日,诺辉健康开盘大涨200%,总市值一度突破350亿港元。
“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使癌症早筛成为大势所趋,深受资本关注。
最具落地潜力的技术路径是什么?
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人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逃不过癌症。当前全世界1/6的死亡是癌症造成的。根据WHO最新发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在未来的20年中,全世界的癌症病例数可能会增加60%。
癌症负担的不断上升,正促使癌症早筛市场蓬勃发展,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有业内人士曾对肝癌、结直肠癌两种发病率较高、目前早筛产品进展较快的癌症进行液体活检早筛潜在市场空间测算,预计2030年肝癌和结直肠癌早筛的潜在市场空间分别为106.5亿元和96亿元。
与“拥挤”的肿瘤治疗领域相比,癌症早筛尚处于“蓝海”市场,潜在空间巨大。虽然市场前景可观,但真正实现“早发现”,还需要经得起考验的技术落地。
传统的癌症早筛主要有医学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检测以及组织活检、检查等方式,由于敏感性低、价格高、侵入性强等特点不适于大规模尚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液体(血液、尿液、腹水或胸腔积液等)活检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市面上一些相关早筛产品已经陆续推出服务,以方便、快捷、非侵入性等优势迅速占领了癌症早筛市场。
那么目前癌症早筛最具落地潜力的技术路径是什么?
ctDNA甲基化——癌症早筛的理想标志物
最近几年,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实验操作和生信分析技术的成熟将检测灵敏度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临床对液态活检技术用于癌症晚期用药指导、疗效监测、早期监测等阶段也有了更高的接受度。技术成熟,加上NGS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都推动着液体活检应用持续延伸到肿瘤早期筛查阶段,扩充了早筛市场潜力。
国内外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早筛检测指标主要包括ctDNA、甲基化等,并涵盖Panel深度测序和全基因组广度测序两种策略。不同技术路线优势也各不相同。甲基化则敏感度高,可利用连锁信息,并实现组织溯源,DNA甲基化几乎出现在所有癌症的癌前病变及癌症早期阶段,是癌症早筛的理想标志物。
美国癌症早筛龙头Grail在CCGA-1子研究中将ctDNA突变、拷贝数变异(CNV)和ctDNA甲基化三种标志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ctDNA甲基化在信号丰度、组织溯源等层面显著优于其他检测指标,其中靶向甲基化测序的LoD(检测下限)接近0.1%,能够有效捕捉来自肿瘤的信号。
近日,Grail公司又带来新进展。据外媒9月12日报道,Grail公司牵头共同领导启动了Galleri扩大规模试验。试验将涉及14万英国人,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血液检测试验之一。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ctDNA技术检测出常规筛查之外的癌症,并且可以精准地指明疾病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今年6月24日,发表于Annals of Oncology上的研究曾指出,“Galleri”不仅可在症状出现前检测50多种癌症,包括很难诊断的大肠癌和胰腺癌等,且假阳性率(即误诊率)非常低,仅为0.5%。
多组学技术:“下一代液体活检”
多组学是医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和趋势,可通过结合多类别标志物,提高检测特异性,被称为“下一代液体活检”。对癌症早筛来说,提高特异性能够减少后续不必要的检测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目前多数企业会利用多组学技术结合多种指标或技术开发产品,包括ctDNA点突变、ctDNA片段化、ctDNA甲基化、蛋白质标志物、AI等。
以美国泛癌种早筛企业Thrive Earlier Detection为例,公司早筛产品Cancer SEEK结合ctDNA突变和CTC(循环蛋白标志物)进行分析,再联合传统影像学筛查手段,可以将特异性提高至99.6%,最大程度减少假阳性结果。
癌症早筛标志物众多,综合来看,能结合多种指标优势的检测技术,达到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产品,才是设计首选。
商业化的产品稀缺,模式待探索
癌症早筛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已经落地实现商业化的产品较为稀缺,从不同癌种早筛产品所处研发阶段或商业化进程来看:
单癌种早筛:结直肠癌和肝癌是市场上进度领先、商业化已开始兑现的两大主力癌种,结直肠癌早筛主要包括美国Exact Sciences的Cologuard、诺辉健康的“常卫清”、康立明生物的“长安心”等已经获批的产品,肝癌早筛主要包括和瑞基因的“莱思宁”和泛生子的“甘预”,目前均以LDT的形式落地,正在进行前瞻性研究,为申报IVD注册证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泛癌种早筛:临床研究投入大、需要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来支撑产品的合规化,目前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尚未有商业化产品落地。
国内外主要早筛企业目前研究进展和商业化情况
2020年,中国16家癌症早筛公司完成了17次融资,总融资额达63亿元人民币。行业内头部公司包括诺辉健康、燃石医学、泛生子、和瑞基因等。
2021年8月20日,诺辉健康发布2021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的财务报告。显示其总收入为4390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增长317%。毛利实现2470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增长1000.2%。
目前来看,早筛黄金赛道已聚集了大批企业,若想从这片“蓝海”分一杯羹,还需凭借核心研发技术与优质临床试验成果,以及商业化布局来凸显其价值。
不过,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模式待探索,癌症早筛产品变现仍存瓶颈。
还有哪些障碍需要攻克?
目前,虽然以诺辉健康为首的龙头企业带来一定利好消息,但国内癌症早筛赛道仍处于起跑阶段。部分研发产品面临临床样本量偏少等问题,未来需要投入大量试验时间和成本,产生预期回报尚需较长时间。
同时,癌症早筛的仪器试剂链上游依靠测序设备厂商,技术壁垒高;下游则依靠患者作为用户,而在我国医院用户较为强势。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癌症早筛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均较弱,盈利难度大,拥有强技术、强渠道的企业才有望脱颖而出。
另外,夸大宣传、超适应症使用乱象普遍。一些公司为了使产品快速商业化赚钱,以及中国癌症早筛市场刚刚起步,相关监管措施并不完善,都导致一些乱象的产生。比如近几年市场上曾出现不少只以单一生物标志物为靶标的癌症早筛产品,特异性及灵敏度普遍不达标,容易给消费者带来误导,造成过度治疗。
“女版乔布斯”案件就是“夸大宣传、超适应症使用”的真实写照。据FDA的调查结果,Elizabeth宣称Theranos的验血机器“爱迪生”能做250项癌症检测,而实际只能做12项,其他238项检查用的都是买来的其他品牌的常规验血机器。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硅谷私下流行的格言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人们去创造,但若真的犯下欺诈行为,也必将承受相应代价。
总之,癌症早筛赛道宽广,近年来该领域在技术研发和早期商业化上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仍然在成本控制以及商业化落地等维度上存在诸多挑战。在黄金赛道上,谁将在发展快车道上持续领跑,还需市场的检验。
参考文章:
1.《黄金赛道风已来,早筛市场七大问》——癌症早筛行业深度报告系列1.国元证券.
2.癌症早筛:能否成为下一个医疗明星赛道?新浪财经.
3.2021年癌症早筛行业的机遇和挑战.锐翌基因.
· END ·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设置好「星标+在看」
第一时间收到医趋势的消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