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上帝活在日记里”

今天有小朋友为我“夜书房”公号支了三招,我表示全盘接受。其一:回忆文章好看,题材不宜变来变去。其二,字体忽大忽小,不成章法。默认字号即可,何必刻意增大。其三,可试着引入音频,比如找一首和当日内容相关的歌或曲,置于文首或文中,改善阅读体验,增加信息层次。

今天对照第三条立查立改。原计划写贺葆真的老师胡庭麟,可是,这样的内容找什么曲子呢?河北民歌《回娘家》?河北梆子选段?正犹豫间,忽想起电视剧《走向共和》。1890年代,正是走向共和的前奏啊。

至于第一条,我想说,我陆续要写的不止个人生活的回忆,还有一个家族(武强贺家)、一座城市(深圳)和一片土地(衡水)的回忆。老写自己,气象难免局促😄😄。

第二条?好吧。就默认字号吧。

1891年12月14日,农历兔年再过一个半月就要结束的时候,冀州信都书院山长贺涛为他几个儿子请的新老师到任了。先生姓胡,名庭麟,字子振,冀州人士。

【这是一篇大文章的开头,今天只能写到这里】

据《贺葆真日记》,他们兄弟三人——老大贺葆初,老二贺葆真,老三贺葆良——一起随父母住在冀州,一起跟家塾先生读书。1891年,葆真年十八。

前一年,也即日记开始的第一年,他们的先生是陈济生。这位陈老师字雨民,献县陈家坟人也。

陈先生已经领着他们读了两三年书了。贺葆真说,按他父亲的安排,他读书的顺序是先读《诗经》,后《尚书》,后《大学》《中庸》,后《论语》,后《孟子》。1890年他读了《大学》《中庸》《礼记》《左传》。

而他的弟弟,贺孔才的父亲贺葆良,这年也读了《易》《书》《诗》《尔雅》《孝经》,正读《礼记》。他还遵从父亲指导,读了《五言近体诗抄》。不过,按葆真的说法,贺葆良并不喜欢诗。这真是奇怪而又奇妙的事:父亲不喜欢诗,儿子贺孔才三十年后却成了名动京华的诗人。【“初,弟读唐人诗,共三百二十二首;既而吾父属陈先生钞姚姬传所选近体五言诗,命弟读之。吾弟素不喜诗,殊不欲读也。”(《贺葆真日记》p1-2)】

更为麻烦的是,贺葆良读书竟然读出病来了。《贺葆真日记》载:“吾弟读《祭统》,既而患病。”《祭统》为礼记之一章,多论祭祀、斋戒以及钟鼎铭文等事。

到了1891年,刚刚四十多岁的贺涛竟然读书也读出了病来。他的眼睛出了问题。读书人晚年患目疾者并不鲜见,比如英国的弥尔顿,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还有咱们这里的陈寅恪。可是,贺涛的眼疾患得太早了。这对一个以读书作文为生的人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那时候,西式印刷术进入中国已经大半个世纪,石印书籍正销行各地,但贺涛依然勤于抄书。桐城派的一种特殊读书法,即过临名家评点。贺葆真记述,“2月15日,吾父临《南丰集》评点终。初吾父仿临吴先生评点曾文定《南丰集》于所藏旧本。吾家《南丰集》凡两,其一则通行本也。”

贺涛患目疾的准确日期是1891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十四。葆真说:“吾父之钞《仪礼》也,三月三日《大射仪》终。次日钞《聘礼》,十九日终。次钞《丧服》,四月五日终。钞《士丧礼》未终而得目疾,得目疾即赴故城之日。”

以上是我读《贺葆真日记》开头两年所作笔记。日记的好处,是能够将故事发生的日期精确到某月某日。我们常说“上帝活在细节里”,对历史而言,准确的日期是不可替代的细节。不能精确到某月某日的故事,总像是瞎编的,仿佛尘埃落不了地。真实的日记往往充满真切的细节,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上帝活在日记里。按照流行的说法,还有一种东西也活在细节或者日记里,那就是魔鬼。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致诸弟:教诸弟学习宜有恒心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与诸弟书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十七寄第三号信,想已收到.父亲到县纳漕,诸弟何不寄一信交县城转寄省城也?以后凡遇有便,即需寄信,切要切要.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六卷 出走了 没有留言 1

    朱友剑回到家中,自己的尊严和活力依然被妻子的声息所埋没,在家中他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剂,有的只是卑微渺小和极端的谦卑.妻子一味的拿上帝来镇压他.排挤他.踩扁他,遇到现实了问题又在掏空他,让他 ...

  • 胡洪侠|我的作文本里没有你

    网络图片. 我说过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正上高一,哥哥姐姐们都奔走相告要参加高考时,我却没有想到自己会和高考有什么关系.一位朋友读了文章后表示不信.他说高考重开消息一出,当时社会反响强烈," ...

  • 胡洪侠|十年日记两茫茫?

    <贺葆真日记>,贺葆真(性存)著,徐雁平整理,凤凰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世上许多没有价值的书,不仅常常印制尽量,巨制煌煌,而且每每一页不缺,新若未触.反而是那些伟大的.有用的.有趣好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

  • 胡洪侠:2020年的最后一缕“月色” | 非日记

    南京张昌华先生编著的新书<他们给我写过信>2020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昌华兄"为人作嫁"几十年,先是自己编印好书,后来主持一个出版社,领着同事出好书.退休之后,回首 ...

  • 胡洪侠| 软盘死了,书籍依然活着

    昨天中午接海波电话,说深圳商报近来搬往集团新媒体大厦办公,原商报大厦17楼就要空了."但是兄弟,"他说,"这里有几个破纸箱,说是你的资料.你得来拿一下,我给你看一会儿.再 ...

  • 胡洪侠| 谁把贺葆真藏在了《诗志》附录里?

    清代学者牛运震 <诗志>,清人牛运震撰,李辉点校,李山审定,语文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此"李辉"非退休后腿脚不停.为文著书不辍的北京李辉兄. 此书非稀见之书,亦 ...

  • 胡洪侠|黑匣子里的奥威尔到了

    那天晚上回到家时已经十一点多了.客厅里的茶几上多了一个黑匣子,我却无心细看.今年这是什么鬼天气,深夜还是这么闷热.想着当日公号截止时间将至,谁还有心思在一楼盘桓,遂顺手关灯,匆匆上楼. 公号的阅读量天 ...

  • 胡洪侠 | 你无法在“别人的世界”里蓬勃生长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能背很多首唐诗宋词,我见了既羡慕,又伤感.羡慕的是他们可以自幼生活在古典中国精致美好的文化意境之中,伤感的则是自己小时候不曾有这样的人文环境.不过,我们小时候虽然没什么唐诗宋词可背,但 ...

  • 胡洪侠|老作文本里暗藏玄机

    网络图片. 你们的中学语文课,是否"每逢佳节必作文"?我们是的. 1978年10月1日,我写<国庆节有感>,用的是"此时此刻,我想到--"的排比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