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话中秋
情满中秋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宋代 赵佶 楷书闰中秋月帖册页
纸本墨笔 35cmx4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宋徽宗赵佶书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凡七行,共六十字。帖文为七言律诗一首,乃中秋赏月即兴之作。
中 秋 节
中秋节是汉字文化圈的重要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约在公历的9月至10月初。按照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在中国古代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 十五夜,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画幅右下款识:“月华图画寄墅桐先生清赏。七十五叟金农。”
此图是金农晚年画赠友人之作。全画中只有一轮满月,里面是凹凸起伏的阴影,外缘放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芒。画面赋色简逸纯净,却表现出画家强烈的感情。传统作品中月亮往往被赋予神话色彩,内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形象,在文人画中,更多的是作为补景出现。
《月华图》的构思则别出心裁,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以奇致胜。此图画法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笔墨之法,阴影的表现充分发挥了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与暖色调的淡色光芒形成对比,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意与神和、迹与手化,天趣自成,展现出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庚《国朝画征录》曾评金农画道:“非复尘世所见,盖皆意为之。”此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观潮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由来传说 - 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
画中嫦娥裙带飘拂,神形温柔,手持挂花,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清代 费以耕 张熊 梅月嫦娥
金笺设色 17.9cmx52.8cm
哈佛大学博物馆
此图为民间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主题。画中所绘嫦娥鹅蛋脸,形象古典秀美,体态婀娜,气质娇柔,描绘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美人。
所绘墨梅横向出枝,其秀美的花形,成功地烘托出嫦娥清雅脱俗的仙姿佚貌。
图中绘一仕女宽衣长裙衣袋飘拂,倚树凝神沉思,此幅虽小,却显得弥足珍贵。
对幅乾隆题诗:“春江满月印潮平,视若无形听有声。人似嫦娥倚梅树,默然对以认三生。”
扇面以通景画描绘出月宫中的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花萆,嫦娥漫步于桂树庭院之中,身旁有一月兔相随。画中嫦娥满目惆怅,忧心重重。
作者对人物神态深入细致的描绘,印证了“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把嫦娥倍感孤寂之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秋习俗 - 赏月
这幅画分为三段,上段画老松由右横斜至左,明月高挂当空,中段则有梅花盛开,伴著青翠绿竹;下段流水潺潺。构图简单、笔墨多变,有的墨色饱含水份,有的枯乾焦浓。有的先溼後枯,先浓後淡,墨趣丰饶。用笔温文柔和,呈现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就像作者所敬重的谦谦君子一般。
图页写中秋仕女赏月情景,人物纤秀,风格婉约,景色空蒙。宋人册页中的楼阁画除了描写完整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全景,还有描绘建筑局部的作品。
此页即界画平台的局部,虽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但深棕色嵌玉栏杆、莲花柱头装饰和台子的斗拱样式交代得准确清楚,与描绘建筑全图的作品恰是一种互补,展现了南宋楼阁小品画活泼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表现手法。本幅无款印。对开清乾隆皇帝题七言绝句一首。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
八月,天气初凉,天显得分外的清明﹔月,也显得分外的皎洁﹔芬芳的桂花也在此时盛放。正是赏月最好的时令,这幅画描写的便是中秋节赏月情景。
妇女们牵着儿童,轻盈漫步在庭院平台上,欣赏着皎洁月色。露台上,正举行盛大宴会﹔阁楼中有女乐师吹奏着琴笙,悠扬乐曲飘散在空气中,明月当空,真所谓良宵佳节也。画家纯熟的技巧,把古人的生活趣味无限延伸。
中秋习俗 - 观潮
北宋《月色波涛图》,画夜月下潮水奔涌。宋代,秋季观潮甚盛,中秋节前后有多种游艺。秋夜泛舟赏月,是中秋节俗起源之一。
此幅《月夜看潮》图,所画的是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赏钱塘江潮的情形。
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八月十五看潮》一诗中“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八月十五看潮》
北宋 苏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
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
夜潮留向月中看。
中秋习俗 - 赏桂花
本幅选自《清花卉画册》,扇面分绘八月夏秋之季的花神-桂花、紫薇,花枝穿插缤纷艳丽,花瓣繁复重迭。花卉多用钩染,设色有层次变化,叶片采用没骨法,叶脉向背清晰,颇见写生之妙。画中自题“红薇晓艳,金粟秋香”。两种花卉相互竞艳,花香醉人。此图绘于南田书房-瓯香阁,此阁座落于常州白云溪畔,恽氏经年寓居并终老于此。
齐白石晚年画寿桃甚多,此帧作于1945年,是年日本投降,白石老人心境爽朗,且在家中小酌庆祝抗战胜利,此图中洋溢的热烈氛围或许便折射出老人内心的愉悦。画面的主体为一篮寿桃,上侧枝叶垂落,秋蝉与蚱蜢平添生趣。篮中的三只寿桃以没骨大写意法画出,直接用洋红和藤黄点画,在轻重和浓淡的变化中描绘出桃子的骨肉感,形状饱满硕大;竹篮以焦墨勾出,笔法凝重苍劲,其粗犷的形态与桃实的鲜艳形成有趣的对照;一丛枝叶以干涩的淡墨画枝,湿润的水墨画叶,再以浓墨勾勒筋脉,墨点和藤黄色点加以点染;秋蝉和蚱蜢均以细笔画出,精确的造型和工谨的笔致表现出生动的形态,与寿桃构成动与静、粗与细的对比。整幅布局简单而巧妙,造型夸张而极富表现力,设色艳丽而雅致,形式上既单纯又丰富,气氛亦十分欢快。
齐白石此画构图简洁,上密下疏。上部用遒劲有力的篆书之笔画出枝干树叶,点缀黄色小花,枝叶相互穿插,多而不乱,错落有致。下部为嬉戏中的黑白兔子各一只,白兔用干而浓的墨勾出轮廓结构,黑兔为较润的墨笔用没骨法画出,两只兔子生动可爱,皆用笔简练,造型准确并富体量感,兔子眼睛和胡须细微之处尤见画家功力,显示出画家纯熟的笔墨技法和造型能力。右侧题跋和钤印平衡了画面,同时增强了整幅画的形式感,为画家晚年“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佳作。
中秋不是孤寂的狂欢,而是思接千载的心灵约定;节日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节日不只是假日,只有激活共同记忆、引起精神共鸣,过节才更有韵味、更值得铭记。
值此中秋佳节,
小编祝您花好月圆人团圆,
中秋快乐!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