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医案 |曾祥珲医生:针药并用,中医止晕有优势
医案分析
关某,女,85岁,因“头晕伴呕吐1天”入院。
患者前一天开始眩晕不止,天旋地转感,卧床不起,胸脘痞闷不舒,恶心呕吐,一日未进食,进食则呕吐,有口干口苦。
入院后患者仍反复眩晕、呕吐不止,本想用止眩针希望能让老人家迅速缓解,但3小时后眩晕、呕吐复发,难以控制,患者精神疲倦,结合患者小便频,大便2-3日一解,质烂,舌暗淡,苔白腻,脉寸浮滑,细弦滑,尺脉沉弱的情况,取穴双侧合谷、复溜、太溪,以培补脾肾两经、升清降浊、纳气归原,运针、留针一个小时后,患者眩晕、胸脘不适等症状明显好转,能够坐起进食。辩证为太阴证,伴有胃热上逆,以温太阴、清阳明、化水饮为法予经方奔豚汤辩证施治,服药后患者眩晕消失,余症状均缓解,6天后出院。
医案分析
由此可见中医在治疗眩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现代医学中,眩晕的病因很多,伴随症状复杂,其发生可见于神经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骨科等诸多领域,常见的如高血压、颈椎病、心脏功能不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神经官能症、耳石症等。治疗上西医常规给予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
我曾经在早期治疗眩晕的过程中也会重视西医诊断,如耳石症,常建议患者接受西医的复位治疗。但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经对症处理、接受复位治疗后的患者,虽能短暂地改善临床症状,但往往易复发,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于是在之后的临床治疗中,针对眩晕的患者,不论是何西医诊断,只要其原发疾病不会危及生命(如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中枢性病变),一般主张行中医保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也证明了其疗效更加持久,因为中医调治的是人体整体气血的平衡。
眩晕症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病机主要是以水饮上犯为主,然而,水湿痰饮只是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病因则是胃虚生痰饮、感受外邪、里热生风、气血亏虚等等。中医是针对病人的体质、脏腑的虚实寒热、表里辩证用方,所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痰饮的生化,并缓解水饮上犯的病因。笔者曾给一位在全国多家医院经西医治疗仍反复头晕、影响行起的患者,运用奔豚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真武汤等经典经方治疗,服药后,眩晕症状均能逐渐缓解且很少反复。
中医辨证体系将脏腑经络的病位、阴阳寒热虚实的病机、风寒暑湿燥火的病因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患者个体因素进行施治,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中医药辨证治疗眩晕症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少吃生冷寒凉、以防动怒,同时以防过饱加重脾胃负担,以酿生痰湿。
作者简介
曾祥珲,广东省中医院 中医经典科 主治医师。
从事内科常见病、危重症治疗多年。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李可老中医第三代弟子,经典经方许家栋老师弟子,擅长运用经典经方体系治疗危急重症、临床常见病,如肺炎、外感发热、咳嗽、哮喘、慢阻肺、冠心病、皮肤病及胃肠道疾病、多病因引起头晕、痛风等关节病及胃肠道等疾病;并运用治未病思维指导亚健康调理。
同时,临床常针、药、艾并用,精研传统体针、五俞穴原理,擅用脐针、灸法及刺络放血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尤其是广泛应用麦粒灸、直接灸、化脓灸,治疗顽固性、免疫低下性疾病。
曾医生更多医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