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236号作品】曹秀丽:小脚奶奶

小脚奶奶

曹秀丽

(一)

奶奶快乐的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

一条雪白的裹脚布,硬生生将那双雪白的小脚丫死缠进脚底。奶奶开始还笑,她觉得好玩,可是一走路,就笑不起来了。尤其时间越长,她的小脚麻木涨痛,苦不堪言,疼得再无法迈步。

被缠脚的哭声,在每个山村的夜晚,此起彼复……

奶奶无法再跟着小伙伴在老磨道玩捉迷藏,无法再跳绳子,无法再跟着哥哥去山上摘野果……更伤心的是,她无法再穿妈妈做成的好看的碎花布鞋,她穿上了一双只有三寸长的尖尖头的小黑鞋。奶奶看着就想哭,她十只小脚丫再也不能随意扎撒。

奶奶的人生跟着自己被裹起的小脚一起被钉在了沉重的土地上。

奶奶疼得哭,但奶奶不伤心,因为她知道女人都得这样,她的两个姐姐早她几年都在撕心裂肺的哭声中,被缠上了小脚。她还暗暗地盼过这一天,她甚至羡慕过太奶奶的三寸小脚,常常听到因为太奶奶的脚小被人夸赞而心生羡慕。

(二)

奶奶裹脚的第三天,家里给她订了娃娃亲,门当户对,除了脚疼哭泣的奶奶,家里皆大欢喜。奶奶家是财东大户,爷爷家是地主,双方家长在爷爷家供奉天地爷的神像跟前碰了三盅酒,磕了三个头,互拜了一下,就成了亲家。

家里再也听不到五岁的奶奶那银铃般的笑声了。

奶奶开始默默地坐在门前的墩子上跟两个姐姐做营生,姐姐开始教她穿针引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奶奶就看着在门前疯耍的男娃们或自己的小脚发呆。

(三)

十六岁的时候,奶奶已成了花一般的女人。三寸金莲也常常受人羡慕,再加上她心灵手巧,给自己做的小鞋子精致漂亮,更是人见人夸。奶奶很开心,刚裹脚时的痛苦已成为一场远去的噩梦。

一挂鞭炮,奶奶过了门,跟从未谋面的爷爷成了一家人。之后的几年,她像所有过门的女人一样,生了一堆娃娃,成活下来的有兄弟姐妹五个。她颠着小脚,起早贪黑,除了坐月子,田间地头没少过她的身影。日子平静而细碎,三更天起床,灶火映红了她的脸。一家老小的饭做好,天还不亮。赶上生产队急着追活,月上中天时,她和小脚的姐妹们一起,往山上往返挑六趟大粪回来,还等不到懒散的太阳从东山露头。

你永远想像不出那一双双站都站不稳的小脚,怎么能在山石路上那样承重!

(四)

奶奶一辈子很勤快,生产队解散,包田到户。家里人口多,分了一头大骡子,一家人起早贪黑,奶奶终于能吃一碗囫囵饭。

孩子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爷爷早些年去世,奶奶的老故事吸引不住小孙孙,她终于觉得孤独了。

平时,除了去找两个老姐姐聊聊家常外,奶奶还爱看电视,但她老看不懂那些人怎么腿脚那么快,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到那里。她更奇怪为什么电视上的时光过得那么快,像她一样,一眨眼,就老了。

老了的奶奶每天早上起床时,裹脚就有些费事了。一生干净利落的她,常常把脚缠得不那么壮实紧凑了,有时,缠着缠着她发现那个剩下的脚布头就不知该掖到那里更舒服。

春天要去耕地,她也想去,裹着的小脚走了一辈子,疼了一辈子,她还是觉得没走够。儿女不让去,她就在房前屋后的土地上,瓜果菜蔬五谷杂粮全栽上,秋天硕果累累,吃不完就送亲戚朋友。

奶奶用不惯电器,她还是想烧柴火,她想闻那淡淡的烟香味,她想拉着老风箱看那红红的火焰窜出灶台。她更想吃那吃了一辈子的柴火锅里做的饭,永远吃不够,就像她的小脚走不够脚下的路。

(五)

冬天来了,田里没活可做的奶奶就坐在灯下做鞋,最多的还是她的三寸金莲鞋。花花绿绿,像山村里四季的颜色。

一辈子粗茶淡饭的奶奶做针线活不用戴老花镜,她做的鲜亮美丽的座垫被来山村游玩的客人看中,想要她给,但不收钱。可是客人非要给,一辈子第一次收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奶奶像个孩子一样不好意思地笑了。

(六)

外地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奶奶听到的新鲜事儿也越来越多,她常常说,俺知道,俺在电视上见过,跟你们一样。可是,她总是会总结一下,就像常跟儿孙们说的:你们不知道,那些年过的日子不容易……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啊……

(七)

奶奶越来越老了,她就像门前那棵老合欢树,历尽沧桑依然是儿女们心里最柔软处的依靠!我们一辈子几乎没看过奶奶缠过的那畸形的小脚,但只看了一眼,却想落泪。除了大姆指,其它四个脚指都硬生生扭曲着长进了脚底,比生活还厚重的老茧支撑着奶奶,用颤巍巍的小脚丈量了一辈子生养她的土地。

(八)

奶奶老了,她的两个老姐更老了,其中一个已经无法再下地行走,她就去看望老姐姐,坐在一起,她们回忆着过去,谈笑着现在,感慨着未来。互相调侃着童年的趣事,说的最多的还是,人老啦,不中用啦,只能吃饭干不动活啦!那幅场景,让人像置身一部厚重的老故事书里,听的人眼眶湿湿的……

(九)

可是,日子一天天红火热闹起来了。山外的游人摩肩接踵,除了感慨惊叹这大山里的祖辈们用双手砌起的层层缠山梯田外,他们总会慕名悠闲地走过锃亮的青石板街,到奶奶家看望她。梯田让他们惊叹,奶奶的小脚却让他们心酸。但当她们看到奶奶脸上绽放出发自心底的微笑时,时代的烙印褪去了沉重,便只剩美好……

(十)

奶奶的日子,因时代的发展一天天舒展和骄傲起来。村里的年轻人为他和老姐姐们办了画展,她看到乡亲们在她的画像前看了又看,开心得合不拢嘴。现在的奶奶面对摄像机都会摆拍了,那些拍照的人告诉她,她的相片已经快传遍全国了,大家都很喜欢她。奶奶就有些担忧,说喜欢我什么呀,老了没用啦!为了证明自己还“有用”,奶奶更加勤快地做起了营生。她做了许多“三寸金莲”的鞋子,她说也就她会做,她要多做几双留给后人看,让她们知道过去裹脚的历史,给后人留个念想和警示,让后辈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和美好!

(十一)

游人们想要奶奶做的座垫子和花花绿绿的手工活,但坚持给奶奶付手工费,奶奶拗不过,就像征性的收下。这是奶奶这辈子除了卖一点农产品挣个油盐钱外,第一次“挣钱”,她激动得抹了眼泪。她说年近百岁,我还是有点用的,那就好好地再活几年吧。

生活好了,吃穿不愁,可是乡亲们舍不得撂下的土地上那些多余的收入,成了奶奶的心病。她有时候试着把自己房前屋后的瓜果菜蔬拿出来,游人们都要欢喜地买去,奶奶看着收入的钱,笑着说,我成富人了。奶奶不想只有自己富,她知道一年四季的乡亲上山下岭拾掇回来的山货有多不容易,那些山外来的有钱人买她的货就会买老乡的。该怎么做?这成了奶奶的心病。

(十二)

终有福音传来,有著名摄影家为奶奶拍摄的照片,获了国家金奖。为了配合奶奶的心愿,他和村里的成功人士决定跟奶奶商量,顺应时代的脚步,为国家号召的脱贫攻坚助力。至此,小脚奶奶欣然接受了新时代的任务,只要能体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她一定努力“工作”,在脱贫的路上,付出自己的一份辛勤,她要代表那些先去的老姐妹们为新时代再深深地烙上闪光的一印!

(十三)

2020年,是个值得记忆的一年,奶奶把自家的毛驴圈圈腾出来,改成了直播间。石房石屋石板街的小村中,我们近百岁的小脚奶奶,坐在小小的荧屏前,身边堆满了原生态的梯田农产品——花椒、历经三季生长产出的石碾小米,退耕还林后新栽的优种核桃,老辈人传下来用最传统的大缸捂出来的杮饼……还有冬季才成熟从雪窝窝里捡回的黑枣……

小脚奶奶带货直播啦!

直播间里,奶奶自信的眼神里略带羞涩,可爱有加。说起身边的农产品,她能侃侃而谈,那都是她和乡亲们流了一辈子的血汗的结晶。

所以,她懂!

奶奶是旧时代不幸女性之一,却是新时代幸运的老人之一。她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初心依然。她一生勤劳,本质善良,是中国典型的女性代表。

(十四)

奶奶的小脚是一部长长的史书,是旧中国用制度的铁笔沾着女人的血泪书写的。奶奶是这部故事尚未终结的主角,她是现在我们身边鲜活的主人公,一辈子先为女儿,后为人妇,再为人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该扬眉的时候却换了天。女人终于成被宠的女人时,她们却老了……

老了的她们终有一天会成为故事,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里程碑。那双小脚,再让儿孙们看见,她们一定会不可思议。可这却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亲人,与世无争,默默付出一生。

故事没有结局,因为我们的小脚奶奶,现在快乐地生活在我们的新时代!

……                                    

作者简介:曹秀丽,女,1973年生于河北涉县,中师,从教三年,后任涉县电视台编辑、记者7年和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众阅读报》邯郸分社编辑部副主任。一九九三年开始,在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作品50余万字,并有部分诗歌散文获奖。睿智传媒签约作家,南官书院广文文学院学士。原中国文学家园网驻站作家,原中国访谈网、民声访谈网特约记者。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散文组长 施静云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