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刘学高:【登仰天山攀摩云崮】(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登仰天山攀摩云崮

作者:刘学高
青州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被古人称为“仰天胜绝,甲于东方”的仰天山。进山门不远处,弯过山体,便有石阶甬道直通一峰,拾级而上,便是文殊寺山门了。当地山民俗称之为“仰天寺”,大概是因了仰天山之故吧。
文殊寺坐落在三面皆为悬崖的平台上,据明嘉靖年间重修寺碑中记载:北宋年间初建时为“普济寺”,后因供奉文殊寺菩萨而改称“文殊寺”。
传说,赵匡胤流落青州时,夜间做了一梦,梦见一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蝉鸣声声,佛光普照。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迫年仅8岁的周恭帝柴宗训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随后,南征北战,一条军棍打遍天下州县,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因他武艺高超,所创立的太祖拳,被收录进《少林拳谱》,即后来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也许是少林寺的山川形胜勾起了他流落青州时的那个梦。当他再次巡游仰天山时,眼前的景象竟与梦中极为相似:文殊菩萨若隐若现的问候,指点迷津时的话音犹似梦中,赵匡胤大为惊诧。于是,下旨在梦境处建文殊寺,供奉文殊菩萨。
“华严三圣”之一的文殊菩萨,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新称曼殊室利,通称文殊师利,为七佛之师。代表聪明智慧。
文殊寺建成后,又在山门前,左右各植古槐一株。如今,宋代的古槐苍劲挺拔,历经千年沧桑见证着文殊寺的曾经。
站在文殊寺内,仰望寺后悬崖,如刀劈斧削般,形成了一个高达数丈的长形绝壁,垂直耸立在山上,这便是“佛光崖”。据说,宋时欲在此建一座石窟,但因石质欠佳,只好用浅浮雕雕出了如来佛祖和左右侍童。浮雕线条流畅,端庄静雅,栩栩如生。穿过千年的风雨,流畅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辨。如来佛祖端庄典雅的神态,仍然如故。
令人称奇的是,佛光崖顶部圆润的地方,在漆黑的夜里能呈显出彩虹般的光芒。明朝工部尚书钟羽正在他的《仰天山文殊寺佛光崖放光记》中写道:“万历四十八年(公历1620年)四月朔,佛光崖放光三日,夜则穿月两重,色明如银,昼则映日圆下,色耀如金。”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佛光”。但佛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至今还没有人能解释这一自然现象。倒是绝壁立面上的浅浮雕隐约能辨认出一些。
沿陡峭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时而踏上零落石阶,时而蹬在裸石之上,前方一片绿树掩映中,一座小庙进入视野,近前时方见是古代学子们崇拜的文昌阁。别看这小小的文昌阁,据说它可是方圆几百里的唯一一座供奉文曲星(文昌帝君)的所在,名气甚大。传说,赵秉忠,刘墉在参加殿试之前,都前来膜拜过,故都高中状元。出生于青州府益都县的赵秉忠,他的状元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状元殿试卷,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殿试卷真迹。刘墉,山东诸城人,名臣刘统勋长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因此,附近有男孩降生,其家人必到此进香,以求文曲星保佑,孩子学有所成。仰天山诗文、题刻俯视皆是,记录了这里的沧桑历史。
从文昌阁前望去,佛光崖的地形三面环山,酷似一把巨大的“太师椅”,文殊寺端坐于山坳里面。
出文昌阁,沿山路徐行至千佛洞。千佛洞因宋太祖曾在此居住过,而名气大增。文殊寺石碑上有题刻:赵匡胤落难时曾来到千佛洞,正值酷夏,酷热难耐,洞内凉爽惬意,故倒在石床上睡着了,梦中,自己要当真龙天子了。故此,后人又附会为“太祖洞”;千佛洞凉爽宜人,凉气喷涌,时有白雾缭绕,脱洞而出。故又得“白云洞”之名;千佛洞经常有流水贴壁而下,水与石的长期磨合形成多处乳白色,石壁上呈现出许多奇特形状,看上去犹如一尊尊的光头罗汉,古人称八百罗汉。这八百罗汉,又为此洞带来了另一个名字“罗汉洞”。
千佛洞内中心部位呈现出穹隆式殿宇形状,顶部有一天然洞隙,可仰头望天。“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故名仰天山是也。白日,阳光由洞隙下泻洞中,如同金色的光柱;月夜,月光穿洞而入,又似银色瀑布。仲秋月夜,从洞内仰望,透过天窗,一轮圆月,似银盘高悬,因只有甲子年中秋,才可见满月,故此有“仰天高挂秋月圆”,成为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观。洞内有善男信女们捐资开凿的一层一层的小型佛龛。为佛祖塑立金身后,便请至各施主的龛内,以求功德。久之,龛内佛像多的难以胜数,于是,便以千佛名之,得“千佛洞”之名。传说,早年间有一群强盗偷袭仰天寺,掠夺财宝,不成想,被一队来路不明的人马痛打一顿,落荒而逃,躲入千佛洞内,忽见龛内佛像们的脸上正在滴汗,认为是佛化人马所为,于是,便把这些佛像全部砸毁。
沿千佛洞前小路上行,小路崎岖蜿蜒,十分陡峭,弯路处需攀援树干借力,手足并用。不远处的山坳中有一处塔林。环境清幽,绿树繁茂,满眼皆翠,好一处绝尘净土。塔林为文殊寺历代主持、高僧的墓地,多以毁坏,仅余十几座,造型各异,有几座带有类似墓志的内容,这些塔大致建于宋、元、明三代。
穿林过坎,回环迂回,仰天槽到了。仰天槽,史前有之,由于地壳下陷、岩层断裂而形成,因俯瞰状似一个大槽子,故得名“仰天槽”。
早先,仰天槽是青州府的官方养马场,据益都的朋友说,解放后,国营林场仰天山工区,大搞植树造林,经多年的努力,使仰天槽变成了林海。站在高处,往下看,蜿蜒的盘山公路酷似一条蛟龙,扭动着巨大的身躯,腾空而起,叱咤风云,威武雄壮。
自九龙盘山口,沿着一条蜿蜒回旋的狭小“山路”,可直达摩云崮。
摩云崮有两处,都属“沂蒙七十二固”之一,平邑的摩云崮海拔1025米,是沂蒙山区七十二崮最高的的一座“山崮”;青州仰天山摩云崮海拔865米,是海拔最高的一座“岱崮”。
青州仰天山摩云崮直入苍天,崮顶四面绝壁,只有东南方向一条小路可攀援而上。此崮鲜有人登攀,一是因地势险要,令人望而生畏;二者“路”况实是太差。由崮根部南侧经东侧山口攀登,到崮顶下的山梁继续向上爬坡,途中一处石垒的小屋,已没了屋顶,旁立一木牌“前哨口”,是当年守卫崮的哨位。沿小路迂回上攀,小路呈“之”字形,宽度仅容一人通过。攀登的险度和难度非常之大,最陡处接近七八十度,要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比起“自古华山一条道”,有过之而无不及。攀上崮顶时,山风吹过,白云飞渡,时而悬浮崮腰,时而横掠过崮顶,只见石垒的女儿墙矗立岩头,只留有一道窄窄的小门供人进出,此若一人当关,万军难上。进入寨门,山寨内一片断壁残垣,昔日用山石砌成的厅寨,残墙内外,石梁上舂米用的石臼依然如故,还有几间残破石屋及残破寨墙。
环视四周的崖壁,有许多题刻,“官家小儿不知羞,武艺何曾过半头。本寨临时睡一觉,花枪底下把鬼收。”落款为:四娘子。四娘子,莫非杨妙真?“酒肉天天肚里穿,羊皮日夜蔽风寒,山头兄弟无牵挂,快活一天算一天。”落款:寨主人。其旁还有一首,亦落款:寨主人。曰:“原来是好人,伺候老双亲。官府断活路,成了强盗身。”那称:仰天狂客的一首为“四娘子在山中久,兄弟今将小寨守。此处都说不咋地,官家有的咱全有。”落款为大将军的那首似是官军题诗:“王师浩荡似鲸吞,倒海排山如卷尘。今念清波杨府事,暂留小命显皇恩。”
有块残旧的木牌挂在山寨小石屋的外墙,上有模糊字迹“此处是杨妙真居住的地方,李全死后,杨妙真忍痛收拾残部,坚持斗争。”看来那个传说不虚:北宋末年,红袄军领袖杨妙真曾在此安营扎寨,抗击元军与金军,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仰天山的脚下有个水湾,叫三龙湾。水湾中间有三根石梁,刚好被水淹没。微风起处,水波荡漾,石梁若隐若现,好似长龙戏水,三龙湾因此得名。每当夏天,附近的小河、池塘里蛙声四起的时候,唯独三龙湾里一片寂静,青蛙不鸣,蚊子也不哼哼。据当地人传说,从前这三道梁上有个凉亭,当年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游仰天山时,住了一夜。时值盛夏,赵匡胤就在此亭纳凉,湾内的青蛙不知皇帝驾到,哇哇乱叫,蚊子也在耳边飞来飞去,哼哼不止,搅得赵匡胤心烦意乱,于是大声喝斥:“青蛙不鸣,蚊子禁声”。皇帝金口一开,湾里的声音立即静了下来。此后,三龙湾的青蛙再也没叫过,蚊子也不再哼哼了。这虽是一则美丽的传说,不过三龙湾的青蛙不叫的确是事实。是不是与地下的地质结构或湾里的水质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沿徐霞客之足迹,寻马可波罗之行踪,追唐玄奘之佛影儿,四十六年来走遍四野八荒,于六合之下,尽行华夏及周边诸多国度。停止写作三十一年,公元二零一八年春,重拾拙笔,开始涂鸦。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刘学高:【闲时逍遥云门山】(散文)

【三秦文学】刘学高:【那年曾经在益都】(散文)

【三秦文学】刘学高: 【宁夏黄河第一村——南长滩】(散文)

【三秦文学】刘学高:【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吴风平     莲  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