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湖南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由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的“戊戌变法”正式开始。而变法刚过百日,便遭到了守旧派的扑灭。康、梁逃亡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慈禧太后再次临朝“训政”,变法宣告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后,有感于彼时中国的积贫积弱,清政府昏庸无能,西方列强的野蛮无耻,于1900年在《清议报》上发表了《少年中国说》。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是湖南文人、清末民初第一奇人杨度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呼唤之应答。后来也常有人说,“一部湖南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为什么湖南会对近代中国产生如此深刻的现代性塑造?湖湘知识分子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将以晚清湖湘知识分子群体的行动为脉络,从湖南看现代中国的起源,把湖南当做理解近代中国的一把重要钥匙。
(点击图片即可收听本期音频)
丨对谈嘉宾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丨收听指南
02:04 为什么湖南被称作中国普鲁士?
04:51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解决了清王朝的危机,但也给清王朝的瓦解埋下了种子。
图丨太平天国运动
09:56 到了辛亥革命最混乱的时候,湖南督军第一个响应。
15:28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背景是什么?“万类”可能隐喻着什么?
16:20 儒学地域化后,在湖湘叫实学,在岭南叫心学,在江浙叫朴学。
20:20 问题研究会的第一句就是,要研究各种问题,必须先研究各种主义。
24:12 湖湘之地及其孕育出的革命者,其实构筑了整个湖湘的文化传统,也构筑了对“经世致用”的理解。
图丨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
29:21 青年时代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正成型的时候,重回现代变局与新旧传统的交际的历史现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31:11 如果说中国现在遇到了一个系统性危机,那这个系统性的解法是如何一步步发生起来的?
丨相关人物
魏源,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其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力挽狂澜,晚清“中兴”四名臣之一,提倡洋务,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李鸿章、左宗棠皆曾受其提携。
图丨左宗棠与曾国藩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谈话中提到左宗棠给曾国藩的挽联内容为: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陈宝箴,陈寅恪的祖父。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
图丨陈宝箴和孩子们
黄兴,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孙中山的第一知交。
罗亦农,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领导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蔡和森,原籍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图丨沩痴寄庐——新民学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青年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而发起成立新民学会。
丨相关书籍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美] 裴士鋒:《湖南人与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