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巢书屋新年第二期活动主题:诗亦非诗

馨巢诗友会,是由馨巢书屋创办的特色活动,以诗会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让诗融入生活,让远方不再遥远。

从2021年1月10日起,每周日下午二点,在馨巢书屋举行,主持人,一片云。

馨巢书屋诗友会第二期

时间:1月10日(周日)14:00~16:00

主题:诗亦非诗

主持:一片云

嘉宾:贝鲁平

费用:39元(含饮品)

地点:建国中路10号,八号桥创意园5号楼

贝鲁平,作家、编辑,上海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等,曾出版发表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传记文学、各类剧本等

《诗亦非诗》是他的第一本诗集,逢梦必记、灵异故事、童年往事,三部分组成。

馨巢书屋有贝鲁平签名本,原价60元,现30元

评论:

自由的心灵境界

——读贝鲁平新诗集《诗亦非诗》

文/海鹰

克尔凯廓尔说:“固定不变的概念就像你脚上的一根绳索,最好的对付办法是用脚踩在它们上面。”我很喜欢这句话,我认为写诗亦是如此,要自由、随意、甚至“恣意妄为”。不但语言、形式、技法、思想上自由,而且还要像佛家一样,达到一种无念、无我、无牵、无挂的境界,否则诗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生命力”是我读诗的时候一直喜欢寻找的东西,我认为能营造生命情境的诗人心中有开阔的天地,会不自觉的让读者发现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并在情感或情绪的渲染效果上达到人性心弦的触碰,感知诗人书写的“真挚性”。

贝鲁平的新作《诗亦非诗》放在我眼前时,我深为惊异:因为我只知道贝鲁平是一位资深小说作家(包括剧本、散文、传记文学、文艺评论等),二十多年来,出版发表了大约二百多万字的作品。《诗亦非诗》的出版,无疑让我及喜欢贝鲁平作品的文友们有点猝不及防。捧读之时,不由欣喜之极。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它是多维的,视觉上朦胧,唯美;格调上含蓄,沉稳;颜色上大气,轻快;意涵上悠远、深邃……

全书收录约一百六十余首诗,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写与梦有关的诗,诗人为什么要记梦,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让我好奇。许多叙事诗有情节有人物,且带有灵异色彩,可读性极强,如《同学聚会》《梦中捡回的胸针》《梦中邂逅的一张脸》等等,文字强烈稀释着写诗潜在的目的,即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一种留恋,又有一种失去后的凄凉和苦闷。它或许是一种错觉、幻觉、潜意识或者知性的模糊,写作动机似乎又似有似无。但更多的是表现为他的慷慨、洒脱,那种汪洋恣意的情绪,纵横驰骋的笔墨,都显示了作者自由写作的风格。

对于抒情诗篇,诗人的掌控和驾驭能力还是令人惊赞。情境与自然巧妙结合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雨中乌镇》《活着就是天堂》《那年情人节》《六月雪》等均是有感而发,“感”从何来?这是一种纯粹发自内在的一种需求,心灵的需求。首先它要有一种现实意象,其次融合心理感知,表达出心理所需的那种感觉,还要结合比喻、联想、暗示、含蓄的表达手法,营造情境意象。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必须调适心理、视觉、观察的立足点。太近,容易流于情绪的倾泻;太远,情感可能过度稀释,天马行空,而无关痛痒,就失去了诗歌的重量和价值。而作者却能使诗的整体浑然一体,结构的跳跃和灵动的结合自然熨帖,语言缜密细致,流畅精巧,这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至少他做到了“艺术贵在自然”,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一种魔力,一种散发着意绪幽邃的迷人气息。

《诗亦非诗》中的每首诗都有镜头感,自由奔放而富有诗意。看似信手拈来,但实际上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其实,他有多年的知识积累,有对生活深刻而细致的观察,有太多的想法要表达。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要找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诚然,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每个人观点不一样,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我还赞同这样一句话“诗不是只写给诗人看,诗人要以诗写出人间一般人的感情”。是的,诗在强调“美”的同时,还需要接地气、平易近人、有亲切感。这不正是诗人本人吗?他朴实,善良,直率,思想温情而博大。他二十多年“诗外功夫”的磨炼和沉潜,酝酿和积蓄,才有了今天的一蹴而就、一鸣惊人。毫无疑问,贝鲁平的诗意、诗情、诗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从这本诗集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精神的天空世界,触摸到了诗性的纯粹和自然、个性和多彩,用他独特的语言握住了这个世界。

最后,感谢贝鲁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并翘盼他未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