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张广新作品
回忆我的母亲
张广新(河南)
清明节又快到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我的母亲。
屈指算起,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十六个年头了。每每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那些沉淀的往事,也顿时像发了水的大河一样,翻腾奔流,不可遏止。
母亲的童年很悲惨。据说是亲生母亲去世早,后娘很不待见她,特别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们的出生,让她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五六岁的瘦弱的她,已经被迫拾柴、做饭、洗衣、喂猪,很多家务活都要她来做,稍不顺心,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毒打。后来听母亲自己说,拇指粗的竹竿硬往头上打,一直打到竹竿劈开为止。吃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母亲从小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个头矮小。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缘,母亲嫁给了父亲。那时候,我们家是地主成分,是专政对象,一般人家的闺女没人愿意嫁给父亲,尽管父亲识文断字,精明能干。嫁到我们家后,母亲十分勤快,粗活重活抢着干,做饭洗衣全包揽。好在祖母懂大礼,并不为难母亲,这让母亲很是感激,干活也更加卖力。生产队那时候,母亲做过饭,操持过家务之后,还要到队里干活挣工分。虽然很累,但母亲感到很舒心。
有了我们兄妹几个之后,母亲就更加忙碌了,不但要持家,还要照顾我们兄妹几人,操劳可想而知。等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就找来很多碎布片儿,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制了一个花书包。此后每次我放学回家,母亲总是问我在学校里学习的情况。在她的心里,或许感觉到自己没上过学,绝对不能再亏欠了我。
那个时期,还没有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家庭都很穷。可我感觉着我们家好像比其他家庭都富裕。上初中时,学生自己从家里拿干粮,我每次拿的都比别人的好,最差也是拿花卷(一种麦面和杂粮掺合在一起蒸的馍),以致做饭的师傅都觉得我的家里条件好,曾说要跟我借些钱。
在县城上高中时,条件好了一点,我每次住校回家,母亲总是会做很多好吃的饭菜,但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母亲特意为我准备的,比如说杀个鸡子,甚至连弟弟妹妹都不让吃,说是我学习累,要给我补补身体。其实我们家跟其他家庭一样,并不富裕,只不过是家人省吃俭用罢了。
等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母亲由于劳累过度,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即便这样,为了不让我影响工作,她主动要求帮我们带孩子,闲时住在我们那里,忙时干脆就带着孩子回家劳动,一刻也没有休息过。
后来,日子好过一点了,我想接她出来享几天福,可是她却病倒了。病的还不轻,一查出来就是肝癌晚期,或许是她平时就有感觉,只是为了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一直强忍着。就是在患病期间,她也没有连累别人,总是说自己能挺得住。
母亲走了,带着对子女的牵挂,对人世的眷恋,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很愧疚,没能在母亲身边多尽一些孝心。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失去的时候才感到珍惜。“子欲养而亲不待”,恐怕是世上很多人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我的母亲,她勤劳,善良,对子女无私奉献,死而后已。她的这种品质,正是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所共同具有的品质,也正是这种优秀品质,使炎黄子孙繁衍至今,生生不息。
清明节快到了,愿母亲在天堂生活顺心,过节时记得回来接受子孙后代的飨祭!
【作者简介】张广新,河南省泌阳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三十年。偏爱古典诗词,喜欢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