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婚姻观的变迁

听说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号

杂谈与时评

你有过刻骨铭心的爱吗?

人活在世界上,值得自己流连回忆的事情并不多,能在自己心灵上打上烙印,一生难忘的事情更是寥寥无几。类似的事情,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会成为自己的财富。老刘是土都埋半截的人,也没有几件事让我终身难忘。我怎么出生的没有记住,我以后怎么死只有天知道,考上大学(金榜题名),结婚(洞房花烛)还多少有点印象,但最使我终身不能忘怀、最美好的回忆,却是我曾经有过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
  
有人以为我老刘要讲讲自己的爱情故事了,非也,自己美好的东西不是能让他人知道的。况且老刘唯有一次(也只能有一次)的那种爱也没有美好的结果,说出来也怕大家笑话,我就少废话了。在这里我主要想说明的是这样一个现象,随着时代的转换,人们的爱情婚姻观也随之有了巨大的变迁,像我老刘那样有过刻骨铭心爱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在爱情上,是比较有浪漫情怀的,他们中大多数人把爱情看的很神圣。文化水平低的人,也都听过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文化水平高的人,大多数都看过《少年维特之烦恼》、《简爱》、《红楼梦》《红与黑》等描写伟大爱情的名著。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媒体,所有爱情故事都是纯洁的。有几本黄书还是禁止出版的。最主要的是,当时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贫富的差别还很小,因此,他们的爱情就很少搀杂世俗的观点和因素。正因如此,我相信大多数中年人多多少少都有过真正的爱,无论他们在爱情有没有结出果实。虽然八十年代后他们也接触了新观点的冲击,心里也有点骚动,但由于婚姻基础比较牢固,孩子也大了,主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他们的婚姻是比较稳定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品尝到了爱情的甜美。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大多数人是看着琼瑶的爱情小说长大的。虽然琼瑶的爱情小说有点小资情调,多少有点变味,但仍然算是爱情。因此,这部分人对真正的爱情还是有执着追求的,在他们谈婚论嫁的年龄,社会还没有目前这么复杂,他们受的传统教育在他们心灵上还起一定的作用,世俗观点因素在他们婚姻里还没有起决定因素,因此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但由于接触了很多新的观点,特别是性开放的新理念,再加上衣食无忧,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批人搞婚外恋的特别多,婚外恋虽然也能达到刻骨铭心的境界,但那种幸福的感觉就大打折扣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爱情观就大大的走样了。由于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使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生活方式,使爱情变的世俗化;媒体对爱情的歪曲描写,特别是对性爱赤裸裸的肆无忌惮的传播宣扬,使人们对男女之爱没有了神秘感,于是把纯真的爱情看的越来越淡了。他们一味追求那种有地位,有财富,肯德鸡快餐式的婚姻,而不是爱情。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女性。由于100多年提倡妇女解放,使她们相对来说,对爱情婚姻的观点更趋于现实化了,她们不再把追求纯真的爱情看的那么神圣,她们中的很多人宁愿嫁给一个六七十岁有钱有势的老人,也不愿嫁给从心里暗暗爱的如意郎君,物欲的诱惑战胜了对爱的追求。说道这里,可能很多女同胞会骂老刘,但对于女性爱情婚姻观的变化,男人是理解的,因为相对来说,女人是弱者,她是需要依赖男人,需要男人保护的。

而男性在爱情婚姻的观点上变化要少一点。大多数的男人还是把爱情放在第一位的,但由于女性爱情婚姻观的变化,男人也就无所适从了,失出了目标,他们就只好破罐子破摔了,于是就来个“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宣誓,而不再去追求神圣的爱情了。因此,他们这一代人想再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就难了,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很难想象,二十多岁的女人与六七十岁的老人或者武大郎那样的大款共枕同眠有什么幸福可言,估计老头或者武大郎是很幸福,可那妙龄少妇呢?难道豪宅、宝车、地位能代替如胶似漆,男恩女爱的爱情?人生就是几十年的事,地位、金钱等物质的享受只是暂时的,心灵感情的享受才是永恒的。那些第一次相识就拉手,第二次见面就接吻,第三次就上床的快餐性爱也没有什么意思。老刘作为一个过来的人,奉劝那些所谓开放的少男少女,珍惜自己的爱吧,以后无论怎么补课,第一文凭是最关键的。如果拥有了一次真正的爱,则一生足矣。

当今社会的爱情的确是现实的,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并不是说现在就不存在爱情,只能说这种爱情变味了。人们对爱情变得更理性,更成熟。寻找一个基本相配的,才能获得幸福,或者是获得幸福的前提。而那种灰姑娘和王子,卖油郎和花魁的爱情传说,在现代这个社会的确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难以维持,最终还是痛苦。幸福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只能以一个现代人的标准,以一种现代人的方式来寻觅以及接受这个时代的爱情。一个时代造就一种爱情婚姻观。

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像以前那种刻骨铭心的爱,真的很少见了。在我们的周围,你听说过有几个殉情的?但也许这就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社会发展带来的结果。

  
  老刘2004-5-24。2005-4-10修改

喜欢文章轻压二维码关注杂谈与时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