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解惑】什么是熟制?

总有同学问,熟制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是怎么划分的?吉奥格拉菲也觉得农业生产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远,对于熟制的理解也往往存在偏差,今天吉奥格拉菲就和大家来聊一聊“熟制”。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我们通常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在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之间的区域,一年可以被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热量较多,因此被称为热带。在北极圈(66.5°N)以北地区,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远,获得热量很少,且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被称为北寒带。相应地,南极圈(66.5°S)以南地区被称为南寒带。在热带和寒带之间分别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图1 地球上的五带

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涉及到农业生产领域,上述五个温度带的划分比较粗略,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热量、水分、光照等条件。一般来说,日均气温持续等于或者高于10℃时,植物生长发育比较旺盛。这段时间的日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简称积温,我国气象工作者根据各地≥10℃积温的情况,把我国又细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以及高原气候区。

图2 依据积温的中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

有了上述温度带划分的基础,就可以进一步对我国农作物的空间分布、熟制进行研究。例如,中温带的积温大约是1500℃-3500℃,大致是长城以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暖温带大致位于长城以南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又比如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这里多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具体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作物一年两熟吗?都是什么时间成熟呢?

图3 中国农业熟制区划图(引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熟制指的是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依据各地积温条件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尽可能多地从土地中获得收益,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就开始探索土地连作制度。在连作制度中,复种制的出现至关重要。复种是在一年的周期内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

复种主要应用于生长季节较长、降水较多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地区,即复种指数大于100%的地区,并在我国形成了暖温带“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两熟”等熟制。

图4 中国各省耕地复种指数图

那么“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暖温带很多地区,如华北平原、陕西关中地区等,以冬小麦和玉米为核心形成了两年三熟的复种制度。如图5所示,自某年农历三月下旬起,种植春玉米或豆类等其他作物,七月下旬成熟;八月中下旬种植冬小麦,来年五月中下旬成熟;之后再种植一茬夏玉米或其他作物,至八月下旬成熟,形成两年三熟的轮作次序。且绝大多数地区不会同时种植春玉米和夏玉米,其他轮作作物包括豆类、小米、高粱、芝麻等。

图5 两年三熟制轮作次序图

小麦

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农历八月中下旬播种,来年五六月收获,也被称为越冬作物。而春小麦则在春天播种。

因此冬小麦只能在温度较高的区域种植。

一年两熟比两年三熟更为复杂,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其他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降水量更大,因此以水稻为核心发展出了与暖温带地区截然不同的轮作制度。其中一种是稻麦轮作,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小麦生长在旱地,水稻生长在水田,这两种差异巨大的粮食作物如何轮作呢?

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很容易出现的误解。水稻不是完全生长在水田中,首先要在旱地中育秧,等到水稻秧苗长到3-5寸长再移栽至水田中,这道工序被称为插秧。

实际上,这部分地区的水稻和小麦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耕种的。二月初,水稻育秧在苗圃进行,五月水稻插秧,八月收获。小麦的播种正好在水稻收获之后,八月播种,来年五月收获。在时间和空间上,小麦和水稻完美地填补了彼此的空白,实在绝妙。

除了稻麦轮作,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其他地区还创造出了单一作物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

中国古代南方各地就有关于“再生稻”的记载,再生稻其实是在已经收割的水稻残存茎秆上,从休眠芽萌发出再生分蘖,再长成水稻。虽然确实一年当中成熟了两次,但是其实并不是种植了两次作物,而且这种再生的水稻产量很低,土地肥力也会被急剧消耗。

到明清时期,南方各地又开始盛行种植“间作稻”。间作稻是指在早稻插秧时留出一部分空间,等过几个月之后,再将晚稻在之前留下的空隙中插秧。早稻收获后,晚稻继续生长,最后收获。间作稻形式上是一年两次种植两次收获,但土地利用率和一年一熟没有区别,也不能算作真正的一年两熟。

直到清代中后期,在珠江流域,由于降水量丰沛,双季稻出现。双季稻一般从五月中下旬开始,早稻插秧,到七月中下旬收割,之后迅速翻耕、晚稻插秧,11月时收割晚稻。双季稻的各个工序要求非常严苛,晚稻插秧一定要赶在立秋之前,晚稻收割一定要赶在霜降之前。

吉奥格拉菲今天的介绍还只是纸上谈兵,农作物种植离我们大多数人都太远了,以后外出旅行的时候不妨多看看窗外的农田,问问偶遇的农民朋友,你对于农业的了解会更深一步,至少别成为一个“五谷不分”的人

参考文献

1. 韩茂莉. 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制度略论[J]. 中国农史, 2000(3):91-99.

2.韩茂莉. 近300年来玉米种植制度的形成与地域差异[J]. 地理研究, 2006, 25(6):1083-109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