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书日记 2021年1月6日星期三 大风,冷
冷,真冷,看一个群里有人说-19,我也看了看我的这地方,-18。
因为今天要去给韦力先生的新书盖章,所以我上午出门坐车奔六洲去了。出门就觉得凉,有心想回家换更厚的衣服,想了想还是算了,就这样吧。好一会儿,才等到公交车来,结果开了四站又跟别的车剐蹭了,安全员招呼所有的乘客刷卡下车,到前一站去等候后面来的下一班,好在下一班不远,不然光是等车,就吹20分钟的冷风了。一路无话,直到高碑店东下车,还是有不少人上班也挺晚的。
没有钤印之前,小胡已经开始宣传谭宗远老师的新书了,我也就跟着分享了一下,毛边本因为只有几十本,一下子就没了,光边的给了也就100多本,卖得也挺快。这书是谭老师1985年到1986年的日记,原来是记在台历上的,他那时候30出头,两年中赶上了很多人生的大事,30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来看,不光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个时代。他开始这本日记的时候,我上五年级,1986年的时候,我已经初一了,那年的秋天,好像是,我带上了眼镜。印象里是这样的。
跑远了,一上午还有七七八八的事情,我已经很久没有长时间在六洲呆过了,看到哪里都觉得该收拾,到处都不满。但是想想,他们已经在这里几个月自治,就别给他们添堵了,我进屋,把自己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下。昨天忘记把常用的那盒印泥带回来,今天只好用其他的了,有一盒,是以前买的,大概几百块的,今天重新拌了一下,效果已经不好了,大概是以前不得法的时候,乱搅,把艾绒搅断了。
11点半,大家吃饭,我也去。沙县小吃里看到老王,他在吃一碗清汤面,我跟服务员说,也来一碗,她说12,然后对着后厨喊:清汤面,加俩豆腐一个卤蛋。原来里面还暗含玄机,幸好我说的是“也来一碗”,不然自己点的可能就太素了。老王说以前店里吃饭的人多,现在可能快过年了,工地上那些都回了,人自然少了许多。我想也有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选择叫外卖了。
饭后,小飞才过来。有一位书友,差不多有10年了,每年过年前收拾一下,卖一批,今年又让小飞去了。以前都是我跑,后来跟小飞一起跑,现在我除非很特殊的情况,常规的我都不参加了,完全由小飞自己把控。听说上午花了几千块,下午还有一家让去的,前两周刚卖过,又让去,那次是帮一个退休的人清理办公室里的书,大概这次别的办公室清理出来了,也让去。昨天有老师说:你们收的太杂了,什么都收。这是我给小飞的要求,现在的情况下,还是什么都收吧,挑三拣四的,大概就没人让去了。但仅限于到家里去,很多书,如果在潘家园看到了,连价都不会问的,因为挑着卖,没人愿意买大路货。
盖章花了一个多小时,样书先盖了,小胡就去上了,就没有选什么整点的时间,昨天的日记里也说了,其实也有点预告的意思。等我盖完章的时候,《会海鸿泥录》毛边本已经订出51册了。现在卖书不容易,订数超过50册的,在布衣就算是“畅销”了,超过100,就算“超畅销”,以前好卖的时候,这俩书分别是100还有300吧,现在认输了,主动降低,给自己和大家一点信心。这书我们得150册,去掉错装的1册光边本,昨天没盖章就被陪谭老师来签名的朋友买走的1册毛边本,再去掉一些同事们认为有瑕疵的,剩下不过130多而已,预计到明天这个时间,应该差不多能卖完了。
今天给财务这边提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把从元旦起新到货的这些书,单独做一个表出来,从书名到进价售价毛利快递包装等等各种数据都加上,然后包括下架时间,如果是代销的,那么退货时间等等,都写上。我的想法,除了正在卖的,其他的能退货的尽量在上线销售一周后退掉,布衣的销售主要周期其实只有3天左右,会完成正常总销售额的80%甚至更多,卖不完的,早早退回给出品人,大家都省心。
昨天上架销售的《京剧从这里走来:梨园故里的名伶与班社》毛边本,因为总数有限,而且是鲁博书屋董玉铭老师分给我们的,所以就销售了70册就停了。因为我们提出有几册品相不够好,董老师寄来了10本,一共给了80册。我们挑出来70册发货了,剩余的9册想退她。她听说有样书1册,主动说也退给她,店里可以卖的,因为大家能看到书是什么样子。网上销售要多解释许多,店里这点反倒好,所见即所得。现在卖新书难,大家都抱团取暖。其实这样一种书,70册销售出去,扣除快递费包装费,每册所得七八块而已,70册500块上下的毛利,相对于我们每天6000元的成本来说,仅仅能够十分之一的,所以低价值的书卖得很辛苦。也有发行老师劝我:一本书赚好几块不错了,人家做天猫的淘宝的,一单才赚几块的都有。我相信,不过那些店走走量,一天可能都是几百几千单的发,而且都在河北及天津的武清等地方仓库里操作,人员成本和仓储成本都远比北京低。我们也想过不止一次是否要搬离北京,或者把发货这块业务搬离北京?但是想想那样需要全部重新招人再次开始,而且也不见得能起来量,除非我们不销售现在的小众图书了,所以最后还是没折腾,六洲签了三年,第一年已经过去了,再有两年,布衣应该也能轻装上阵了,到时候再看路在何方吧。
小飞给我找了两套大书,让我捏马,都没成功,两套不成功的原因居然出奇地一致:巴蜀书社的《全宋文》50册,虽然是他们出版的全部,但有书友提示这仅仅是《全宋文》的一部分,真正全的是多年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360册本。有计划买的书友因此就放弃了,觉得好像买到了一部“残书”。另外一部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乾隆预览四库全书荟要》,本来也有一位书友想买,咨询的时候我告诉他,这并非《荟要》全本,而是选了150种书影印的,全本的是500册,这100册的精选本,比后来的500册出版早一些,他也放弃了。“全套”不是“全书”,这也是个坑。两套书加起来有200公斤重,占书架一大片,如果一直捏不出去,或许考虑改天群里拍了?或者留着摆在店里书架上,插架好看。想买500册本《荟要》的朋友让我留意,收到了告诉他。可是真心说起来,500册一套的除非价格很便宜,否则真不敢接,太占地了,一旦卖不出去,占钱又占地,多卷本的还容易在挪动的过程中造成个别的损伤,下午我自己亲手就把《荟要》的第80册弄坏了一点,后悔也没办法。
下班跟小王一起坐公交走,他手下两位同事的离职,他的压力就更大了。他以前还曾经设想加加班完成每天4场,让我给否决了,那两位在的时候,完成每天4场都是一件不轻松的活,何况就剩下俩人呢?每天3场天天都有能保住,我就知足了。或许等到什么时间开始,我们调整一下所售图书的价格起点,把那些卖1块4块7块甚至于10块的都直接放弃掉,不然的话,时间也都耗掉了。最贵的不是哪本书,而是时间。或许今年我不开古书局,店里的库存下得还会更快一些,当然,没有“如果”,发生的就发生了,要向前看。
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想看个歌华有线的“电视院线”,6块钱一个片子的,这次新出了一款产品,10块钱可以买一周的时间任意看。一看就是要割韭菜的招数,明明我就计划看某个片子,非让我多花4块钱看一堆片子,我才不上当。不过,这是理性,最终是感性战胜了理性,多交了4块钱,希望这一周里还有闲心看其他的片子才好,不然真白花了。
对了,24小时之后,就是布衣书局创办的第19个年头了:
布衣书局,生于2002年1月7日22点17分。
我的微信(这是个第四个号,回复略慢一点,但是朋友圈是同步的,所有消息也都会看到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