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3.3课堂教学|背诵逻辑(1)

写这一节内容的梳理,我翻阅了手边两本书。一本就是肖爷爷的《精讲精练》,还有一本就是崔希亮老师的《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简称《教案集》)。如下图:

(图源:网络)

如果把这一节内容比作一串珍珠,那么《引论》就是这一串珍珠的那根线,连接起这串美丽的珍珠,而《精讲精练》和《教案集》就是一颗颗珍珠。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部分。

一、教学重要因素

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整个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则起中介作用,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是客体
要实现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就是正确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格外注意的是,《引论》讲述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任何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在符合一般教育学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关系之外,还需要再考虑老师、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互动关系
根据《引论》作者观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原则中所提到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关系,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影响教师。
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冲突、学生管理的矛盾,也要充分考虑到跨文化因素。这部分,推荐阅读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对外汉语课堂遇到经常迟到学生怎么办?
总之,《引论》作者主张建立一种尊师爱生、团结合作的关系。互相设身处地理解,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由上而下地评价,也不是学生对老师由下而上的敬畏性理解。本质是真诚以待。
(2)学生之间关系
学生之间关系应当是健康积极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相互良性竞争,激发学习动力和拼搏精神;淡化国别意识,一视同仁,努力形成一个学习的整体。

二、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首先要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而“认知过程”就涉及到了心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部分。
本书总结了四个阶段:(1)感知阶段 (2)理解阶段 (3)巩固阶段 (4)运用阶段

如果联系马哲“认识论”以及心理学内容很容易理解并记忆上述四个部分以及它们包含的过程。
先复习一下心理学上讲的记忆的过程四个阶段:识记、保持、再认、重现。
再复习一下马哲“认识论”的内容: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的特点是,是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说等途径被学生感知,进入大脑形成表象。联系“认识论”,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感性认识”。这个阶段学习者对于待学习的语言有一个初步感性的认识,可能有一部分能理解,而大部分都不太理解“一股脑”灌入学习者大脑。这个阶段机械性操练,也就是我们说的还处于“刺激-反应阶段”,而自主认知的大门还半掩着。
(2)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的特点是,从感知的表象中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这一阶段是在教师的讲解帮助下,完成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联系“认识论”,这里就是所谓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者已经开始有意义的识记。是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3)巩固阶段
学习者经过上面两个阶段,对于语言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下面就要进入实践加以巩固。实践形式主要是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实践。在“认识论”角度分析,这里就是从理性认识回归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这是更重要的一次飞跃。但是,学习语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所以,在巩固阶段,这个理性认识回归实践是个缓慢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初步的实践”。算是为了真正飞跃而提前做的一个“演习”。而到达了下一个阶段,才算是真正的完成第二次飞跃。
(4)运用阶段
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经过感知、理解和巩固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只有成功地运用于交际中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者经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再通过巩固得到初步的实践,现在来到这一次“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运用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真正实现第二次飞跃来指导实践的过程。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特点
对外汉语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教与学的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主要承载。一般课堂教学要完成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项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除了体现一般课堂的教学规律,还有自己的特点:
(1)课堂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课堂教学方式。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和交际活动。
(3)课堂教学气氛。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环节。以每节课内的教学内容来划分。
(5)课堂教学语言。课堂使用正在学习的目的语。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这部分内容和我们写教案题型就密切相关了。本书作者归纳了五个主要环节:(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这五个步骤不仅需要熟练背过。更需要理解后,应用到教案写作中。
(1)组织教学
根据《引论》的介绍,组织教学目的在于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谈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以活跃气氛。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体育比赛的“热身”。
我参考《教案集》,里面提到了通过点名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讨论天气,或者当天的关于生活有趣的新闻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目光需要遍及每个学生。占用时间3-5分钟。
(2)复习检查
复习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发现教学缺陷。这一环节在100分钟内,约占10-15分钟。
参考《教案集》,复习的方式可以是:
  1. 单词集体读、轮流读、个别读
  2. 语法,用上节课学习的某一句型造句练习
  3. 设计游戏
  4. 围绕上节课某话题,每人说出一句话
  5. 根据上节课某张图片,教师提问,学生个别回答,或者集体回答
(3)讲练新内容
这部分才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点环节。这里教师应当展示和训练新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感知和理解新语言知识并进行初步技能操练的阶段。学生在这一环节主要进行模仿、重复等机械性操练,侧重于掌握语言的结构形式。这一部分占用时间最多,在100分钟中应当占一半以上时间,50-60分钟。
(4)巩固新内容
巩固和讲练是属于同一个大环节,紧密相连。巩固的方法主要是练习。由上一个环节的机械操练转为有意义的练习,并且进行初步运用练习。这个环节要求也不宜过高,学生在下次课中的复习环节,通过复习,理解和熟练度进一步精进提高。
这一阶段的另一项要求,是对新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也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关键。在100分钟课程中,这部分约占10-20分钟。
在教学内容比较多,一次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巩固环节作为专门的巩固课。
(5)布置课外作业
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布置课外作业也十分重要。它用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作业量不宜过大,难度也不宜过大。下课前应当留五分钟时间,从容完成最后一项任务。
除了传统的作业类型,比如复习预习单词语法,写练习题。在《教案集》中,我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课后作业:问三个中国人他们最倒霉的一件事各是什么,并写下来。
这种比较开放式的作业,主题固定,但是具体的话语不固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另外,为了完成这个作业,学习者必须通过和中国人交流才能获得答案。所以,从另外一角度,也鼓励了交际。
这就是今天的梳理了。如果有建议、错误、想法都可以给我留言。感谢阅读。
留言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