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扭转错位:触诊与动作评估

原创 王昊Crescdim 解构体态 2020-05-11收录于话题#康复综合28个内容

骶骨在脊柱中如同基石,与腰椎和髂骨间更是存在紧密的关联。当基石扭转不正时,其上的部分也必将偏移来达到平衡。

如果把骶髂关节比喻成一扇门,那么髂骨就是周围的门框,而骶骨则是中间的门。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先处理“门框”,然后再检查和处理“门”的问题。

如果您自己或患者出现功能性脊柱侧弯、骶髂关节的疼痛与紧张、动作中感觉两侧肢体承重与发力不对称,并且在进行了诸多调整后效果均不理想,那么也许该看看是否忽视了骶骨。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探讨,如何通过触诊与动作评估来判断骶骨的扭转错位。在上一篇文章骶髂关节:步态中的生物力学与认知误区里面,我们讲到,走路时骶骨进行的正常运动是沿同侧的斜轴转向同侧(如下图),同时也提到了,当骶骨发生错位时既可以是这两种生理运动的方向,也可能是另外两种异常情况——沿着对侧轴转向同侧。在走路时,骶骨能否有正常的运动很关键,因为骶骨旋转能促进躯干的旋转,这一点能帮助身体在单腿落地承重的阶段减缓冲击。

(图为沿同侧斜轴转向同侧的生理运动)如果您很难想象这骶骨沿斜轴的旋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视频。第一个是沿左斜轴转向左。注意:斜轴是贯穿一侧骶骨基底部和对侧骶骨外下角的直线(也有说法是贯穿S1和对侧S3的轴线),而且上端在哪边,就是哪边的轴。,时长00:05第二个是沿左斜轴转向右。,时长00:05通过这两个视频,相信您能看出,沿同侧轴转向同侧时,骶骨整体是向前运动,也就是错位后处于点头位。而沿同轴转向对侧时,骶骨整体是向后运动的,也就是错位后卡在了反点头位。

除了视频里面的两种情况,还存在沿右斜轴转向右和沿右斜轴转向左两个类型。我们把以上四种方向的错位称为骶骨扭转(sacral torsion)。我们在谈骶髂关节的时候,应当分清是髂骨在骶骨上运动,还是骶骨在髂骨上运动。虽说我们通常优先处理两侧的髂骨,但如果髂骨处理的效果不理想,则很可能意味着问题出在骶骨在髂骨上产生的扭转错位上。有人曾经跟我说:一摸骶骨便知道怎么错位的,然后直接处理就可以。但事实上,仅仅靠骨性标志触诊是根本没法判断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只能通过静态触诊知道骶骨是面朝哪一侧,但并不知道是沿哪个轴发生了扭转。也就是只能知道是四种情况里的哪两种,但并不能精确定位到是哪一种。这一点跟髂骨的评估类似,比如我们通过触诊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发现两边不对称,只能说明可能存在骨盆扭转——两侧髂骨一侧前旋另一侧后旋,但并确定到底这一侧前旋,还是对侧后旋才是问题所在。因此需要下一步结合动作来评估。

虽说临床经验丰富的高手能靠临床直觉帮助自己快速判断。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按流程规范评估才是正道。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最后产生的是“临床直觉”,还是“临床错觉”。所以我们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介绍骶骨扭转的评估——静态外观触诊与结合动作的动态触诊。步骤1: 静态外观触诊——确定骶骨转向哪一侧(1)触诊的标志点:共四个——左右两侧的骶骨沟和两侧的骶骨外下角。骶骨沟位于髂后上棘内侧,在图中红点处。骶骨的外下角则在粉色箭头处,能够在骶骨尾端靠外的位置摸到此处突起。

(2)为何要触诊这四个标志点?因为弄清了这四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我们就知道了骶骨朝向哪一侧。这就如同我们去触诊两侧的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就知道了两髂骨的位置关系一样。我们让患者俯卧,然后触诊两侧的骶骨沟和外下角。假如发现了,某一侧骶骨沟更深(靠腹侧),而对侧的外下角更突出(靠背侧),也就意味着此人存在骶骨扭转。比如下图中,红点代表更靠背侧,粉色箭头则是骶骨转动方向。那么在左上和左下的情况,我们都能摸出,是右侧的骶骨沟更深左侧更浅,而且左侧外下角比右侧更为突出。在空间中想象一下,是不是两者都是骶骨面朝了左,只不过沿着的斜轴不同?

左上为沿右斜轴转向了左侧,左下为沿左斜轴转向了左侧。但是,在触诊中都体现为右侧骶骨沟更深,左侧外下角更突出。因此,才必须进行下一步——动态触诊的评估。简单结论:1. 摸到一侧骶骨沟深和对侧外下角突出,意味着存在骶骨扭转。2. 但我们只知道骶骨转向了哪侧,不知道沿着哪个轴。可是,如果摸到同侧骶骨沟更深,而且同侧外下角更突出呢?如果是这种情况,属于骶骨另外的错位类型——单侧屈曲或伸展。这个我们以后再谈。步骤2: 动态触诊——确定骶骨扭转的斜轴在哪侧操作很简单,还是在俯卧位,我们把手指放在左右两侧的骶骨沟。然后让患者用肘撑起身体,用双手托住下巴,保持整个腰背部是放松的。再去对比两侧骶骨沟深浅的变化。如果发现某一侧能够由浅变深,那么这一侧就是骶骨扭转所沿着的斜轴,无论之前这一侧是较浅还是较深的一边。

下面解释下原理。骶骨和腰椎之间的运动是协调一体的,当我们俯卧并撑起身体,也就是腰椎伸展的时候,会带动骶骨点头(或者叫骶骨的屈曲)。而骶骨点头时,正常情况下,你会触摸到两侧的骶骨沟都由浅变深。但如果发生了扭转错位,某一边的点头运动就不能自然发生了,就会观察到一侧能变深,而另一侧则不能。比如下图是骶骨沿右轴转向左(红点代表更靠背侧)。静态触诊会发现右侧骶骨沟更深,左侧外下角更向背侧突出——即面朝左。然后动作测试中,会发现右侧从原本较深的位置变得更深,而左侧并未变深。则右侧为扭转所沿着的斜轴。也就是骶骨错位是左侧卡在了更浅的位置——骶骨整体发生了向后反点头的错位

所以,如同前面两个视频下面说过的规律:沿同轴转向对侧——沿着右轴转向左,或者沿左轴转向右的两种情况下,骶骨的错位整体上是在反点头位的。也可以说,骶骨扭转时朝背侧的反点头方向错位,引起了这一侧的骶骨沟更浅。而另外的情况——沿同轴转向同侧,则骶骨扭转错位时是向前、朝向点头位的,因此错位一侧的骶骨沟更深。比如下图的沿左斜轴转向左。此时就是骶骨右侧向前的点头错位,导致了右侧的骶骨沟更深。

简单结论:骶骨沟变深的一侧为斜轴所在的一侧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我们就知道了:1. 骶骨朝向哪边 2. 沿哪侧的斜轴。这也必然是四种情况里的一种。如果不想了解原理,只想快速实操,只需记住以下结论:一侧骶骨沟更深,对侧外下角更突出——存在骶骨扭转,否则可能是单侧屈曲或伸展确定了是扭转错位后,哪边外下角更向背侧突出——骶骨就是朝向哪边的,但并不知道沿哪个斜轴,所以要进行动态触诊动态评估中,哪侧骶骨沟能变深,扭转错位就是沿哪侧的斜轴总之,在实操当中一定要多加练习,手指在触诊骶骨沟的时候力度可以稍大一点,不要被骨骼之上的软组织欺骗,要确保对比的是骨性标志。一开始进行骶骨评估感觉没有信心是正常的,如果真的难以下结论,不妨直接去调整看效果,也就是进行诊断性处理。虽然一开始评估会慢,但熟练后只不过是一两分钟的事情。

(0)

相关推荐

  • 干货分享,准确定位骨盆

    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精准的体表定位,可以帮助高效诊断和治疗疾病. 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对于诊疗至关重要,但要完全掌握十分困难. 骨盆区的特征和功能 骨盆是肌肉骨骼 ...

  • 太极拳练功札记87胯骨用功(左右盆腔体不再是前后半圆弧窝状而是被拉成一个平面状体它的窝底消失了)

    (左右盆腔体不再是前后半圆弧窝状而是被拉成一个平面状体它的窝底消失了) https://m.toutiao.com/is/e8UfknY/ 忽而就看到顾城的一首小诗,内心不由得感慨起来,他可是我年轻时 ...

  • 华春光的激痛点止痛合集文集

    激痛点(触发点.扳机点)处理-脚麻 位于各个跖骨之间,可从足底进行触诊.牵涉痛:疼痛区域位于触发点附近,第二跖骨和第三跖骨处.一.小腿和脚麻,2⃣拇趾展肌.激 214 2 0 激痛点(触发点.扳机点) ...

  • 骨盆康复必知基础:骶骨运动的7条轴线

    王昊Crescdim 解构体态 ID Sportphysio 当我们谈论骨盆康复的时候,往往涉及到的是骨盆复合体.也就是说它既包括骨盆本身,也涵盖了周边的相关结构,通常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部分: 骶骨 髂 ...

  • 骨盆与骶髂关节运动学

    骨盆运动 简单地说,骨盆带主要有3种运动类型 ·骶骨-髂骨运动:这个动作是指骶骨在髋骨上的运动 ·髂骨-骶骨运动:这个动作是指髋骨在骶骨上的运动 ·耻骨联合运动:这个动作是指一侧耻骨在活动时,另一侧耻 ...

  • 从业者必备,胸椎、腰椎、骶骨解剖学与触诊检查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别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 ...

  • 经典触诊口诀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 ...

  • 辨证高招之一:12经穴位触诊!

    公众号 借医生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 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 ...

  • 皮、脉、肉、筋、骨五体触诊的意义

       中医自古被称之为"摸先生""平脉先生",强调了"摸"是临床中医的主要诊断技能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触诊能力.中医自古非常重视触诊, ...

  • 触诊是正骨推拿临床上...

    触诊是正骨推拿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你掌握了吗? 触诊是正骨师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包括西医触诊和中医触诊,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触诊,正骨师都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检查前向病人讲清 ...

  • 髂腰肌触诊定位方法

    特 别 推 荐 培训安排: 5月12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点击查看 培训时间:5月13日-5月17日(12日报道) 培训地址:广州 培训报道:魏玲13716017499 髂(qià)腰 ...

  • 脊椎的精确定位及触诊技巧【干货】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清代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 · 正骨心法要旨>中有云:"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在临症的时候 ...

  • 经典触诊口诀-快速有效记忆

    中医之声 公众号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 ...

  • 腰疼关腱肌——髂腰肌 (解剖、触诊、治疗)

    解剖 起点:髂肌起于髂窝:腰大肌起于腰椎体侧面.横突.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上方固定,使髋关节前屈和外旋: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 神经支配:腰丛神经. 触诊 髂肌 体位:受检者仰卧位,屈曲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