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郭沫若先生率先提出了“族徽说”,这一创建不仅揭示了族徽的性质,也理顺了长期以来笼罩在族微文字研究上的迷雾,而且为人们利用族徽文字研究商周历史问题指明了方向。1981年林沄先生撰文对族徽文字的性质问题进行了重大讨论,他批驳了族徽不是文字的错误认识。指出'族徽’不是由姓构成的,而是表示“氏族名的”。这一见解的提出明确了族徽文字主要为氏名的认识。是对郭沫若先生族微说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标志着人们对族微文字性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进入21世纪。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族徽文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雒有仓先生《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何景成先生《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两本论文集的发表, 代表了国内对族徽文字研究方面的高度和深度。较全面的对族徽文字的性质、特点、出现及渊源,分类与考释,分期与断代。及族氏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是全面了解商周族徽文字的教科书。族徽文字又称为族氏铭文,它是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用以表示族氏名称的文字,常见为一个或几个象形行性及标识较强的文字符号。在商周青铜兵器中也出现了一批带有族徽文字的器物。由于资料零散,没有见到一篇关于商周兵器族徽文字的文章,所以笔者根据查阅资料,结合民间收藏(主要来源于网上)整理写出《商周青铜兵器中的族徽文字》一文。可能很不全面,也不具备专业性,出于个人爱好研究而已。本文以表格方式对商周兵器中戈、矛、钺、刀、斧进行介绍。重点分为族徽文字在器物上的写法,文字考释,器物的年代,器物尺寸,出土时间,地点及收藏者,资料来源等。有些没有介绍,只能空缺,甚为遗憾。
商周青铜器兵器
戈上的族徽文字
商周青铜器兵器
矛上的族徽文字
商周青铜器兵器
钺上的族徽文字
商周青铜器兵器
刀上的族徽文字
商周青铜器兵器
斧上的族徽文字
商周青铜器上的族徽文字,已发现的大约350个左右,而在青铜兵器上的族徽能查到的大约在220个左右,结合上面表格的情况本人做以简要分析。
从器物种类上分析,兵器戈上的族徽文字数量最多。占青铜器兵器总数的70%以上。钺占11.5%,矛占8.8%,斧占4.8%,刀占4.3%,说明兵器中的戈是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兵器。从年代上分析,殷商数量最多,占族徽文字总数近90%,西周不到10%,春秋不到1%。说明商周青铜兵器族徽文字始于殷商发展也在殷商。西周只是延续,春秋开始没落,战国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地域上分析资料显示,有准确出土地点的不到一半,其中大部分出自河南,以安阳为中心,山西,陕西,山东,甘肃,河北等地也有出土记载,但数量不多。可说明殷商的发源地是以河南为主的中原地区,也是中华汉民族最早的生存区域。从收藏方面分析,带有族徽文字的青铜兵器。80%以上在国家各地博物馆及考古所收藏,10%左右在国外博物馆及藏家所藏。10%左右由国内藏家所藏(含港澳台地区)。商周族徽文字铸在青铜兵器上的目的在于标明族属或对兵器所有权的证明,其性质是商代各族氏对于族氏或族名的记录,也是商民族的特有标识。商周青铜兵器铸有族徽文字,可否说明该族是拥有本族的军队或部落武装?带族徽文字的兵器数量很少,且大部分铸造精良,因而使用带有族徽文字兵器者,应为这一族氏的首领或统治者。本文属于个人研究的笔述,期望各位专家和学者给予指导,不胜感激。本文主要参考资料:雒有仓《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何景城《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在此深表谢意。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