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倍速:65W氮化镓+双口智能快充,睿能宝1A1C快充头体验

今天笔点君跟大伙聊聊氮化镓快充头。2020年,65W乃至更高功率的氮化镓快充充电头日渐普及,也开始因为品质、接口数量不同,分出三六九等。2019年那些只有1个Type-C口的快充头,是最先被淘汰的一批,我也因为需要“以一充多”,而新入了几只多口快充头,其中一款就是下图的睿能宝RAVPower 1A1C急速充电器。
同样是GaN新型半导体材料加持,同样是极速65W快充,却有1个USB-A口和1个USB-C口,可以同时给两台设备快速充电,而且依然保持着小巧的体积,平时出差办公方便不少。
为什么氮化镓充电器如此流行?初中物理讲过,半导体材料中硅、锗最为常见,GaN(氮化镓)便是体积更小、导电效能更高的一种新型半导体,所以人们用它做出的快充头,比传统硅锗充电头更小更给力,自然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能够入手RAVPower,也是因为用过它的单口61W快充头,这次1A1C新品与前作体积基本一样,多了个支持iSmart技术、可智能选择最优充电方案的USB-A口,用于取者前作理所当然。
从上图可以看到,C口支持PD协议,最高输出20V 3.25A即65W Max,iSmart单口输出最高18W,双口齐用输出最高45W+18W=63W,支持过充、过温、短路等保护。
包装简单,一只快充头、一份使用说明,未附赠充电线。充电头侧面圆角方形,圆润设计加分,一侧有65字样,另一侧是RAVPower标识。
与单口前作一样,1A1C充电口内舌均为绿色,蛮有辨识度,同时也在A口附近附带一枚幽蓝色LED通电指示灯,亮起时蛮有范儿的。
也有一侧印制参数,包括快充参数与型号、SN码。
快充头仅重112g,自带可收缩两相插头的设计,收纳方便,出门带着少占空间。
祭出POWER-Z Type-C测试仪进行实测,协议触发可见C口支持PD:5V3A,9V3A,12V3A,15V3A,20V3A。
极速65W功率快充,一般需要极端环境才能测得,给不同的手机、笔记本快充时实测数值会略有缩水。手头被测试手机为小米9(支持27W有线快充)、618新入手的Redmi K30 Pro变焦版(支持33W有线快充),以及支持65W快充的小米移动电源3 超级闪充版,测试场景记录如下。
首先是小米9和Redmi K30 Pro分别做亮屏和息屏的RAVPower 65W GaN 1A1C的C口快充测试。以小米9为例,在剩余10%左右电量时,亮屏充电12.56W(上图),息屏后暂时稳定在16.29W(下图)。
下面给支持65W快充的小米移动电源3 超级闪充版充电,测试数值在26.77W左右。
保持C口给充电宝继续充电,将A口插入线缆同时给小米9充电,此时C口输出降到22.33W。
单A口测试,RAVPower 1A1C的A口iSmart智能充,将为小米9充电的输入功率保持在12.16W。
小米9息屏后,该数值稳定到15.82W。
本次测试连续两轮(充满后将设备重新消耗电量至10%再次测试)两轮数值基本一致,而实测过程中,充电头并未有发烫的情况存在,快充体验满分10分,我可以打个8.5分。
总结:1A+1C双口,支持iSmart智能充电优化,在保持小巧、低发热、足够养眼的颜值方面,RAVPower是65W氮化镓快充头中蛮显眼的存在。
如果非要挑个刺儿,那就是1A1C的多口优势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因为现阶段3口65W快充头也大有抬头之势。
另一点是没有额外送一条C to C拉车线之类的。你懂的,毕竟友商们也很拼,选购余地多了,消费者未免会考虑“多占厂商一点便宜”,谁送线谁容易吃香嘛。
但回到颜值、做工和品质感,我还是更倾向于RAVPower这一款。如果你也有65W氮化镓多口快充的刚需,这只快充头可以考虑放入心愿单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