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邱晓刚:父亲一生迷恋的 “久迷书屋”
藏书之人都喜欢为自己的书房取个名,以此寄情寓志、陶冶情操,“久迷书屋”便是父亲邱克勤在遗言中为自己的书房所取的名字。父亲曾担任南京图书馆副馆长,也是一位“书痴”。为纪念这间幽雅的书房,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先生挥毫题写了书房名。
“久迷书屋”其实只是间9平方米的小屋而已,它不兼多用,是间地地道道的书房,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父亲设计了“顶天立地”式书架,书架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占满一面墙壁,每层刚好比一本书略高,其他三面墙壁被一些大小不一的旧书架所占,这就是父亲一生迷恋的书房。
父亲一生迷恋的 “久迷书屋”
文 | 邱晓刚
爱书购书数十年
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在从书店买回的书上粘贴发票并盖上一方印章,当时年幼无知,不明白他在做什么。长大以后有了一些经历,并从祖母口中得知父亲自幼就爱书如命,早在复旦实验中学读书时,就常去孙寒冰教授的书房看书,这才逐渐明白父亲对书的痴迷。父亲在复旦实验中学读书时就总想,如果自己也有些藏书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付诸行动,把自己仅有的零用钱都用在购买各种书籍上。
“文革”时,我们家被抄了,父亲被关了,他几十年精心收藏的书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场“浩劫”。“文革”结束后,我们全家住在一间14平方米的房子里。随着被抄走的部分藏书分批归还回来,家里的床头、床边、床下等地方便成了父亲藏书的安身之所。
逛书店,这是父亲数十年的一大嗜好,星期日要逛,节假日要逛,甚至下班后的空余时间也要逛。每次从书店买到好书,他总要向熟悉的人分享一下心中的喜悦,为此,他还结识了一些书友,如萧乾先生。记得《英国版画集》一书就是父亲在逛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旧书店时买到的,书中有萧乾先生的亲笔题字,许多大型图书馆很少收藏此类书籍,为此父亲将其视为珍贵藏书之一。
父亲的书越买越多,从几册到几百册再到成千上万册,甚至更多,随着藏书的增加,父亲越来越想拥有自己的书房。1985年,父亲分到了一套住房,他几十年来梦寐以求想有一间书房的愿望实现了。那一时期,父亲十分想待在这间幽静的书房里看书、学习、写作,可是由于担任的领导职务和社会兼职较多,他很少有时间能静下来在书房里与他几十年来不抽烟、不喝酒,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财宝”共处。
很多亲朋好友对父亲说:“你在图书馆工作,借书、看书都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那么多书、订那么多报呢?”父亲总是说:“我喜欢书、需要书,就如同一个人需要空气和水一样,而且我爱在书上点点画画,总不能在公家的书上也这样吧,公私分明才是。”父亲买书开发票粘贴在书上和在书上盖印章,关键点都在“公私分明”上,这一习惯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后人。
1987年父亲离休后,本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在他一生迷恋的书房里度过幸福的晚年,但万万没想到,脑肿瘤病魔已向他袭来。那段时间,父亲一度不能进入书房看书。手术的危险性很大,但父亲怀着重新走进书房的愿望与医生密切配合,终于顺利通过了“手术关”。
手术后的父亲刚刚感觉好点儿,就问医生自己能否看看书,医生得知他那么爱看书后,也只好同意了。手术后,父亲再也不能逛书店了,但他却没有因此停下买书的步伐,开始以邮购的方式买书。每次从各种报纸杂志中看到新书,他便会发出邮购订书单,订单寄出后嘴里就开始念叨,今天哪儿该有书寄来了,明天有没有书寄来,总之是数着日子,等着新书寄来。每当有新书寄到时,父亲就会高兴得忘掉一切病痛,好像邮购新书是他的一项发明创造似的。
父亲住了一年多医院,但藏书却在不断增加。记得医生第一次同意父亲可以回家住上一天时,父亲回到家就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书房,他边翻阅自己心爱的书,边说:“是你们使我战胜了病魔重回书房呀。”
这间书房虽小,却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也就是那一天,父亲写完了最后一篇书评——《喜读〈外国音乐曲名词典〉》(父亲去世几个月后,这篇文章发表于《世界图书》1990年第1期)。
父亲的藏书除了关涉自己的专业外,涉及面较广,他最喜欢的是书话类书籍,同时也爱写书评,因为父亲认为向读者推荐好书是图书馆员的天职。
后来,我关注到父亲盖在书上的那方藏书印,印文是“书的话:我是你知识的源泉,愿爱我如己,阅完归还,请勿转借。丘耳之藏书印”。这方印章从理论上来说是一方闲章,但没想到的是,古往今来的印章不仅有研究藏书之功能、美学功能,还有归还的功能。
父亲在遗嘱中对他藏书的原因、目的以及对书的安排,都进行了交代:“我的书不是摆设,是为了工作、学习,是自己知识更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识社会世界和历史的源泉。为了学习知识,使自己更完善,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这是我热爱藏书的目的。总之,书给我的是积极、敞开、鼓舞和生命力。要说我有什么遗产,那就是我的藏书,我的藏书图书馆里都有,不是什么善本珍本,而是点滴收藏起来的,像《列宁全集》《鲁迅全集》《傅雷译文集》等都是出版一本买一本,慢慢收藏齐全的。你们不要把它们散失掉,你们兄弟姐妹谁需要用,可以拿了看,由一个人保管好,并不断充实。将这些书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也是有益的。”
今天,虽然“久迷书屋”失去了原主人,但是“久迷书屋”的藏书完好无损,并还在以可观的数量不断增加着。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缅怀父亲,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在此,还有一句话想告诉父亲:您的遗愿我们一定铭记在心,“久迷书屋”永远会给我们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