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病因复杂,诊断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01
正常小儿体温: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有所差异,肛温36.9-37.5℃;舌下温度36.4-37.2℃;腋下温度36.0-37.0℃(疫情期间,我们常使用的额温枪比上述3种方式测量的温度更低,正常范围约为35.8-37.8℃)。 发热: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即肛温>37.8℃,舌下温度>37.5℃,腋下温度>37.4℃。 高热:>39℃,低热:37.5-38℃。
02
短期发热:热程<2周(急性发热≤1周); 长期发热:热程≥2周,但短于1个月; 原因不明发热:持续或间歇发热≥3周,在≥1周经完整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检查病因仍不明确者。 慢性发热:发热(通常低热)持续1月以上。
03
04
多是长期或无明原因发热,高热时常缺乏中毒症状。 常无感染的表现。 白细胞增高,血沉及CRP增快。 常自身抗体阳性。 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常规骨髓像:感染性骨髓像(除外白血病)。 抗菌素无效。 激素诊断性治疗可能有效。
05
部分发热可能为少见病、罕见病,或疾病的少见类型,扩宽诊断思路。 有些感染灶隐蔽,不易用常规检查手段发现。 不规范治疗,比如过早使用或滥用激素、抗菌素,干扰或掩盖了疾病的固有规律,可能会对诊断造成困扰。 重叠感染了新病原或医院感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