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未来教育向何处去?未来教师如何转型?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正在掀起一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拥有独特的教育制度优势、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成功实施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实践经验,已经具备抢抓时代机遇的先决条件。
    未来教育将向何处去?中国教科院课题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论文章,分析未来教育发展形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重塑学习环境、跨越学科界限——新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哪些机遇
    1.教育智能化
    作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教育体系从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一是重塑学习环境,借助物联网和情境感知技术全面了解教育运行状态,将学校变成万物互联、智慧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
    二是重构学习流程,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洞察学习规律,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三是创新教育管理,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流程规范化、业务处理协同化。
    2.教育数字化
    随着5G技术的落地应用,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一是在线教育加速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增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在线辅导等成为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是教育供给有效拓展,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新业态初现端倪,社会化教育服务市场不断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育机会;
    三是教育“在地国际化”成为常态,在国际秩序动荡调整和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人才跨境流动面临挑战,国际人文交流的主阵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不出国门也能开展“留学”、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
    3.教育融合化
    知识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导趋势,未来教育也将呈现出三种态势:
    一是学科融合,跨越学科专业的界限,注重跨学科课程建设,以交叉学科专业对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校内外融合,政府积极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教育服务,指导性目录不断优化,支持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校内外资源相互沟通、高度共享的办学格局;
    三是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在线教育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混合教学逐步走向常态化。
    4.教育终身化
    当前,知识更新明显加速,新旧职业呈现结构性更替,终身学习能力成为新一代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教育目标立体化,未来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发展互联网思维和跨界思维,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是教育对象全纳化,通过各类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为各行各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每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
    三是学习途径多元化,加强校园与职场的对接,面向重点人群开展“不脱产学习”“送教入企业”和“订单式培养”,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办学体系相对封闭、双师教学力量薄弱——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展面临这些问题与挑战
    1.人才培养重心转移
    新科技革命引发了一场剧烈的社会分工调整,那些以机械性重复劳动为核心的职业将会被技术所替代,人才培养重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知识技能,更加注重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联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责任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角色面临转型
    “双师教学”和“人机共教”将对“个体户”性质的教师工作模式带来严峻挑战,教师角色出现分化,学情分析师、教学设计师、学习指导师、情感引导师等角色受到社会关注。同时,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全科教师、STEM教师等专门人才培养仍显薄弱。
    3.教育信息化亟待升级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学习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在线教学大多停留于传统讲授层面,对学生在线学习规律的研究明显不足,“互联网+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模式。
    4.办学体系相对封闭
    学校与外部社会缺乏协同机制,教育供给相对不足,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准入标准和权责机制不够健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互联网+教育”新业态的质量监管目前还处于真空地带。
    5.终身教育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终身教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普及,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学分银行和资格框架还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地方配套落实措施,教育、人社、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源转型。
    创新教师培养计划、重视隐私保护和算法伦理——未来教育将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将智能学习环境列入教育领域的新基建重点工程,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支撑引领未来教育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教育专网,在农村学校优先部署5G网络,支撑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的规模化应用。
    二是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大平台,以省级单位为试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逐步实现标准互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是创新投资模式,通过减免税收、增加补助等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投资,推动建设模式从单一政府财政投资向多元化投融资转型。
    四是利用新基建带动教育新业态,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教育模式、新型学校形态、新型服务业态进行有效对接,发挥“一张白纸好作画”的独特优势,在欠发达地区率先开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试点,优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教育转型,使处境不利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加大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力度,推动教育数据标准化建设,发挥大数据驱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巨大潜力。
    一是大力推动教育数据开放共享,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发布基础性教育数据,建立国家教育数据开放平台,优先向教育科研机构共享教育信息和统计数据,引导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科技企业等主动开放数据。
    二是加快建立教育数据标准体系,引导教育机构、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共同编制教育教学各领域的细化数据标准,包括指标口径、分类目录、数据质量、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促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深化应用。优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标准互认协议,提升中国在教育数据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是高度重视隐私保护和算法伦理,建立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采用数据隔离、数据加密、行为审计、第三方认证等方式保障教育数据安全,提高教育算法透明度,切实保障师生知情权,避免出现算法偏见和算法歧视。
    四是加快教育数据的法规制度建设,界定师生信息采集应用的范围和方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数据泄露、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
    推进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大力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
    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智能教育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特色教育服务,依托社会机构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和体验式学习基地,推动校内外的教育场景互联,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二是积极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市场化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未来教育发展态势更新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进一步放开教育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教育服务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社会信誉、自主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
    三是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设立专项经费,完善制度体系,规范采购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有效模式,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价,加强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绩效管理。
    四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评价标准,健全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师资、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的审核力度,坚决打击损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完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构建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
    一是加快完善终身教育法规,推进《终身教育法》起草以及《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修订,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健全终身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跨部门协同机制和支持激励机制,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沟通衔接,研制各类学习成果认证标准、转换路径和实施办法,推广普及个人学分银行账户,率先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之间的学分互认,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学分银行中的创新应用,为学习者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
    创新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教师资格认证的社会化,打造一支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是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增加智能教育、在线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方面的课程比重,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立师训基地,加强新技术条件下人机协同、双师课堂、多师协同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
    二是引导师范院校形成差异化的教师培养方案,主动对接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全科教师、STEM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开展学情分析师、教学设计师、学习指导师、情感引导师等新型教师培养。
    三是推动师资认证社会化,畅通高新科技、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等专业人才从事教育工作的渠道,成立第三方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健全教师资格认证的监管机制,把好教师入口关。
    来源 | 《光明日报》
    作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王素;执笔人:曹培杰、赵章靖、康建朝、王晓宁、周文娟
    本文转载自:光明社教育家(jyjzzwx)、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0)

相关推荐

  • 教育,我想对大数据说:"我深爱着你!" (之三)

    大数据于教育行业要打一场"聚.通.用"的攻坚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数据.数据管理.集算器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学生.家庭三方的连接与互动,除了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之外,更重要的 ...

  •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09-20 12:56·奇思妙想4J5h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以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成为了社会发展对人的一种需求,同时也是在教育变革下,人 ...

  • 学校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关键任务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简称<评价指南>),对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组织实施与评价结果 ...

  • 官宣 | 政府批复!天津这所大学更名!

    12月29日 天津市政务网发布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 天津开放大学的批复> 同意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更名为天津开放大学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 同意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更名 ...

  • 在变革中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对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多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条件、特征、关键与底线

    一.信息化:为高质量教育创造条件和可能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世界的深度变革,给教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为我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

  • 【教育读书】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父母拼命育儿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最可怕的是-- 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父母拼命育儿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 ...

  • 【教育读书】魏书生给青年教师的20条建议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魏书生给青年教师的20条建议     一,把表拨快两分钟,不能迟到     任何时候,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作为青年教师,不 ...

  • 【教育读书】打动我去读书的30条理由

    [教育读书] 打动我去读书的30条理由     身边多数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认为读书是件可以纳入鄙视链的事情,甚至上升到品格的层面.其实,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对待读书这件事情的态度应该是将读书视 ...

  • 【教育读书】教育就是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就是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作者:夏青峰     如何为孩子提供外在的良好成长环境?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 ...

  • 【教育读书】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凌宗伟     刘庆昌的<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 ...

  • 【教育读书】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文/黄启龙     近年来,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敢于严厉批评.适度惩戒的教师越来越少,很多教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教师的惩戒权正在悄然流失.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 ...

  • 【教育读书】教育不能光靠老师,这四个真相,家长一定要知道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不能光靠老师,这四个真相,家长一定要知道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发现,最近屡屡刷屏的都是家庭教育问题.     近日,一份<关于进一步促 ...

  • 【教育读书】教育即人生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即人生     [精彩导读]     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 ...

  • 【教育读书】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的素质教育观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的素质教育观    "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 ...

  • 【教育读书】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01.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好奇心     人是天生就有潜在的智性能力的,这种能力在我看来包括两个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