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中国文化中的“内”与“外”(《黄帝内经》发微之一)

近读《黄帝内经》,发现“内”字意义深远。虽然《汉书》中有《外经》的记载,传世明代也有陈士铎《外经微言》,但《内经》仍成为中医的主脉,是核心。
那么,“内”的内涵是什么?
这就不得不想到中国阴阳哲学中有一对范畴:“内”和“外”。
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史时会发现一个问题,“内外”二字在用意上,似乎更强调“内”的一面。比如道家修炼,虽有“外丹”,但仍以修“内丹”为归依,佛家也将自己的经藏称为内典,佛学又称“内明学”。
儒家哲学讲的“中”,本质亦即是“内”。
这个“中”与“内”,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共通的内涵。汉代《说文解字》中,“内”与“中”是能够同意互训的。中者内也,内者中也。
许慎又将“▬”定义为东西。将“▏”定义为南北,东西南北交合为“中”,故曰:“四方中央备矣。”

李毅峰 《摄山川之气生》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所谓“神机”,相对于“气立”而言,主要指“神”对生命体内气化活动的调控与主宰。机,即关键。一切事物之“内”,都是“根于中者”的神机,是生命存在的“内”在根据和根本,即生命力。
治病的根本,是向内寻找能令“神”动之“机”,其为何者,“气”也。
“气”能“立”,则可通,则有“精”,则生“神”。“神”是自“内”起而外显。明代吴昆曾言:“五脏阴阳谓之内”,一切治疗手段,都是为了调动人自身五脏阴阳“内”的气机,使五行相生,五气相求,五脏相合,完成自我治疗,完善自我生命“神机气立”的操控体系,这才是上医大境。
所以,明代张介宾注《内经》云:“内者,性命之道”,“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故施治于外,则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药剂治其内而脏气不应,针艾治其外而经气不应,此其神气已去,则无可使矣,虽竭力治之,终成虚废已尔,是即所谓神不使也。”
可见,“神应于中”是治疗人身疾患的关键,“神”就是“内”的核心,“神”之“使”与“不使”,就是“中”与“不中”,是治疗获效与否的“内”在决定因素。
《黄帝内经》的思想与《易经》《道德经》都是一脉相承的。
人处天地之“中”,要与自然合一。宇宙大道规律,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物负阴而抱阳,在阴和阳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内”在的“中”来调动、协和万物的生长和变化。
《易经》言:“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王纯甫注《道德经》曰:“中也者,中也,虚也,无也,不可言且名者也。”
老子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黄帝内经·素问》谓:“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之“中”,则元气激荡,周流六虚,循经通络,合于天地大法。“神”之“守”,则中正平和,正气内守,外邪不干。

李毅峰 《秋山入诗心》

佛家更讲究“内”,“禅定”就是向“内”修行的一种方式。“禅”意即是沉思、静虑。《坛经》曰:“外离相曰禅,内不乱为静。”其要求对自身、对外物,要“返照内观”,这样才能“明心见性”,达到无我无物的“中观”境界。
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言:“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这个“守中”就是“守神”,就是“守内”。只有“守中”,才能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通达“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健康大道。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关系系统对社会存的影响和认知,反映到由身体之“内”、之“中”、之“神”,而延展至社会,这便形成了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易经》:“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儒家讲实现“内圣”的纲领和途径,即“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内圣”是人格理想,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只有自内而出的“精气神”,才能把握由外而内的“天地人”,从而达到“内圣外王”。
故而对于“外”而言,“内”才是根本,而“外”为枝叶。“内”是“质”,“外”为“文”,“内”是“里”,“外”为“表”,文者形也,质之始者,太素也。文质相应,内外合和,表里如一,才能回归“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身体状态,达到老子所言“冲气以为和”的“内”境。
这也是《黄帝内经》“内”中之“神机气立”的境界。
可见这个“内”、这个“中”才是天下万法之根本。

关注艺术   鼓励转发

文化清流   心灵展现
艺术简介
李毅峰,画家、学者。
更多了解 李毅峰:
李毅峰:学粹悟深 写我心象
(李毅峰 《云岩高居图》)
(0)

相关推荐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 作者简介 翟奎凤,安徽亳州人,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卢金名,河 ...

  • 母亲节:中国文化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孙娟的书房"设为星标

  • 画家汪意丰——在中国文化中创作当代艺术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界常谈常新的话题,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画领域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特殊之处,对之应有更客观准确 ...

  • 童俊:中国文化中的女性身份认同

    *文章为书籍<情感依附>后记,现已取得童俊老师授权,并经由童俊老师校对修订后重新发布 中国文化下的女性身份认同 (Mother, Infant,and Woman's Identity, ...

  • 中国文化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文 | 孙娟 授权转载自 孙娟的书房(SJDSFSJ)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自己的面子和对外的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做事情的动力来自于此,所受的伤害也来自于此. 一切他人,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关系.身份.地 ...

  • 何为阴?何为阳?阴阳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起源与运用

    阴阳(或阴阳)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复杂的关系概念,已经发展了数千年.简而言之,阴和阳的含义是,宇宙受宇宙对偶性,在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的两个对立且互补的原理或宇宙能量的集合支配.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是由黑暗 ...

  • ​中国文化中的“四大”

    ​中国文化中的"四大"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四大 ...

  • 赵世瑜:从晋祠看中国文化中礼与俗的分合

    赵世瑜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课程与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制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 ...

  • 朱东:家族观是上古贵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哪种文化,会像中国人,中国文化这样注重家族观念. 简而言之,所谓"五服"是指以人的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这就是一种有形可见的礼仪制度,它体现的就是人 ...

  •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关系

    文丨南鸢 · 主播丨苏木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关系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认识天人关系是一个人如何认识天地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 天人合一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人融于天地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