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最怕的大明名将,入关后灭其门,200年后其后代挖断大清龙脉

辽东是明朝经略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凡事在此统兵的主帅可以说皆是明政府的大将、名将,其中有李成梁、杨镐、熊廷弼、王化贞、袁应泰、王在晋、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等,其中以孙承宗、袁崇焕功绩最为卓越。可是如今人们说到明末辽东抗清的第一英雄人物,大多都说袁崇焕,却很少知道有个孙承宗,这不免让人为之叹息!

孙承宗的人生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他家本是富裕家庭,却因为父亲的挥霍无度而家境没落;他17岁以第一名的考中秀才,却在考进士时位列第115名,最后殿试的时候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二名榜眼;他当过明光宗、明熹宗两位帝王的老师,两次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却又因奸臣的谗言而被解职回家,最后在清军入关时率全家壮烈殉国。

1622年,孙承宗到山海关督师,他拜马世龙为大帅,培养重用了袁崇焕、满贵等一批忠心耿耿又有才华的文武将领,经过4年的苦心经营招募训练了十几万辽军,收复了400余里被后军占领的失地,修筑大城9座,小城堡40余座,屯田5000多顷,安置了数十万战争难民,逼迫努尔哈赤后退700里,营造了一条令后金军队望而生畏的关宁防线。

当孙承宗雄心勃勃欲大展身手之时,却因魏忠贤乱政及谗言被免职。努尔哈赤听说孙承宗被解职立即率八旗大军来攻,魏忠贤的亲信、辽东经略高第吓得带领关外官兵全部撤回山海关,孙承宗苦心缔造的12车营战车被丢到沟里。幸亏驻守宁远的袁崇焕与满贵抗命不从,以红夷大炮击退后金军,又利用孙承宗缔造的关宁防线击溃皇太极取得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

崇祯二年秋天,皇太极率清军绕关宁防线进入长城直逼北京,危急时刻崇祯皇帝将孙承宗官复原职以护卫京师。当袁崇焕与皇太极在广渠门外展开战场僵持之时,孙承宗及时派出通州3000劲旅赶来救援,这才击退了清军。后来袁崇焕被杀,孙承宗一面调度援军保卫京师,一面召回出逃山海关外的祖大寿,同时派战船奇袭敌后迫使皇太极撤出关外,这才稳住了战局。

接着孙承宗运筹帷幄,调动马世龙、祖大寿东西两路大军收复了皇太极撤退后留下固守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在关内肃清了清军武装。后孙承宗安排祖大寿修筑大凌河,却因奸臣作梗使工期延误,皇太极得知消息后再次率军包围大凌河,发动长山之战,致使祖大寿假降,何可纲自杀殉国。69岁的孙承宗因此被弹劾,再一次被解职。

孙承宗卸甲归田后,明朝再也无力抵挡清军,清军入关后攻破高阳抓获了孙承宗,多尔衮亲自前来劝降但被拒绝,最后孙承宗坐在椅子上被两名清兵用白绫勒死壮烈牺牲,他的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全家共40余人在高阳保卫战中遇难,满门忠贞,千古英烈。不过民间传说孙承宗的四子孙镐尚在襁褓的小儿子孙尚喜被丫鬟所救,幸免于难。

孙丫鬟将孙尚喜抚养长大并告诉他的身世,让他牢记国仇家恨以伺机为孙家报仇雪恨,可是随着全国的统一清政府政权越来越稳定,孙尚喜一生未有机会反清复明,但他将遗志一代传一代直到孙殿英。孙殿英曾自称孙承宗的后代,他8岁时开赌场的父亲与满人赌徒发生纠纷被杀害,新仇旧恨让发迹后的他干出了轰动全国的盗清东陵事件,被称为“东陵大盗”。

后来冯玉祥曾在孙殿英移防晋城的欢迎会上调侃道:“我自以为革命彻底,把宣统小皇帝赶出了紫禁城,可比起孙军长我却差的太远了,他把清朝的祖坟都扒了,真够上革命最彻底”。孙殿英却不羞不恼地反驳道:“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我不得不报仇革命啊!盗了清帝陵,我对得起祖宗,也对得起大汉同胞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