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吧!”博兴9958救援队在行动
“救救我吧!救命啊!快来救救我的孩子……”
一位妇人满脸是泪,跪在地上,冲着一口枯井声嘶力竭地发出一声声悲痛的呼喊!
2017年4月3日深夜,淄博市张店区房镇房东村的一片荒地中,灯火通明,人声嘈杂,挖掘机的轰隆声混合着救援人员的叫喝声,现场一片忙乱。
搜救淄博坠井男童
当日下午,一名2岁半的男童不慎落入一口口径只有25公分、十几米深的枯井中。消防、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正在开展施救。凌晨一点钟,在距离孩子坠井9个多小时后,孩子终于被成功救出,身体无大碍。
救援现场,一支来自博兴县的身着深蓝色制服的救援组织显得特别突出,他们带来的水下深井成像系统和竖井狭窄救援仪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现场所有人员为能成功救出孩子而欢呼兴奋的时候,当被救孩子家长悲喜交加,带着孩子坐上救护车呼啸而去的时候,救援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整理收起救援设备,驱车默默离去。雪亮的汽车光束把漆黑的浓夜撕开一道口子,迅速向前方纵深处行进……
救援队成立仪式
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队伍是一支民间公益救援组织,他们完全是凭着共同的志向和博大的爱心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业余组织,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博兴县9958救援队”,取意:救救我吧!发起人贾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初识偶然 因果相期
结识贾涛非常偶然,是在一个饭局上。
2018年冬至晚上,一个老朋友约我一起过冬至。三五个好友围坐在一张矮桌前,一盆笨鸡,一盆鲤鱼,几个青菜。黄澄澄的鸡汤冒着香气,很温暖的氛围。我与朋友坐在一起聊天,饭店房间的门推开,进来一个魁梧结实的青年,30出头的样子,黝黑的国字脸,两道剑眉,双眼炯炯有神,走路虎虎生风。朋友介绍说,这是“9958”救援队的贾队长。我没有听明白。再问,“什么队?”“9958”!朋友重复。我依然一脸茫然,朋友见我没听懂,就讥笑我,你可真是两耳不闻天下事啊,连声名远播、大名鼎鼎的“9958”救援队都不知道!“9958”谐音“救救我吧”,是一个水上救援志愿组织。
救援队参加寿光洪灾搜救
“哦”!我顿时充满了敬意,连忙站起来与他握手,对方的手很有力量。
一起落座,我请他讲“9958”的故事。硬铮铮的小伙子讲自己的事迹竟然有些腼腆。他说,“俺们是一支民间公益组织,主要实施水上水下搜救,现在已经参与了近百次救援任务,成功打捞出几十人,多数是遇难者,也有极个别活着出水的。”
“你们隶属于什么单位?谁给你们发工资?出一次险情有多少报酬?”我问。贾涛说,“我们是无偿救援公益组织,没人给我们发工资。”“无偿救援,冬天这么冷?水那么凉,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全靠自愿?这怎么可能呢?”我一连串的不相信。的确,在当前这样一切以金钱来衡量的物质社会,还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来从事无偿救援,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贾涛微微一笑,指了指我身边的朋友说,薛记者也是我们的队员,而且还是发起人之一。这不仅令我对我的这位老朋友刮目相看,我重新审视了他一遍,问他,“在今年的麻大湖旅游节上,你在朋友圈里发的那些坐在冲锋舟上的照片就是参加救援队的任务?我还以为你是新闻采访呢!”因为朋友的职业是县电视台的记者。朋友很自豪地一笑,“我们的使命无比光荣,我骄傲!”
救援队开展救援业务培训
朋友以记者的职业语言向我介绍说:博兴县境内有博兴水库、锦秋水库、乔庄水库、麻大湖水库等多处大中型水面,黄河、小清河、支脉河、南水北调等数十条河流,公开水域多,水情复杂,发生水上意外事故的概率高,每年都有几十起落水事故发生。特别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和一月份,也就是寒暑假期间,水域救援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在我县的119和110公安干警在接到这种水域报警任务时,由于他们缺乏水下救援设备和救援经验,往往束手无策,就会向“9958”救援队申请支援。
我对水下救援人员有一股特别的敬重,因为我曾经落过水。
1989年的夏季,在我刚上中专的时候,我从贫穷的乡村来到繁华的城市——滨州,一切都那么新奇。每到星期天就约一起在这个城市读书的同学到市里去游玩。我与同学一起到滨州唯一的公园--蒲园去划船。长那么大,第一次划船,两头尖尖的铁皮船,一边一支木篙,坐上去自己划。小船载着青春的美好和少女的纯真在湖水中漂荡,似乎盛不下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美好渴望,浑然不知人生路上埋藏着多少惊险和磨难。我们在水中划了一个多小时,玩累了,把船靠岸,想下船。由于第一次坐船没经验,我们站起欲上岸时,两个人都站到小船一侧了,一用力小船被踩翻了,两个人一起落入水中。我们都是旱鸭子,不会凫水,连声救命都没来得及喊,扑腾了两下就咕嘟咕嘟地往肚子里灌水了。幸亏岸上的好心人及时施救。我们被救上来时真成了落汤鸡,浑身水淋淋地,瑟瑟发抖,两眼发蒙,也不知道是哪位恩人把我们救上来的,过后也没找到我们的救命恩人。这件事一直是隐藏于我心中的一个结。今天遇到贾涛这位水上救援队长,如同见到了我当年的救命恩人,虽然贾涛比我小十几岁,他以阿姨称呼我。
相识虽偶然,相遇有因果。或许是30年前的救命之恩让我结识了“博兴县9958救援队”,我决心要采访贾涛,把他们大爱行天下的动人事迹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9958救援队”,也许因了这段文字,就会有人获得再生的机会。
同心同向 创建“9958”
贾涛出生于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是在麻大湖边长大的青年,从小泡在湖水里,练就了一身好水性。起初他并没有觉得这身水上本领能有什么特别,也没考虑到能为别人做些什么,直到在2012年的正月初三,贾涛开车到滨州走亲戚,路遇一辆轿车落水,贾涛想也没想,脱下外衣就冲到了冰水中,凭着自己过人的水上功夫,从轿车里成功救出一名女性,又在路人的协助下救出一名男性,这名男性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这名绝处逢生的女子对他感激涕零,千恩万谢。而那名男子却从此抛却了痛苦欲绝的家人,悲惨地离开了人世。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贾涛,他自责自己没能早一点把他们全部救出。这让贾涛产生了今后能为更多的落水人提供救助的念头。这种念头使他时时关注着社会上落水的人和事。听说哪里有落水的险情他就自告奋勇,挺身相助。后来他觉得单靠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地施救,毕竟身单力孤,再加上没有专业设备和工具,有时候看到险情也是爱莫能助。于是他就萌生了成立一支专业救援队伍的想法。
救援队在博兴溢洪河救援
2015年5月5日,贾涛参与一个无线电爱好者自发组织野外架台活动,一同参加这个活动的还有博兴县电视台记者薛海华。薛海华曾经参与过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驻地采访任务,贾涛也曾经为地震灾区运送过救灾物资。两人都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古道热肠,所以谈得非常投机。贾涛就把自己想成立一支义务救援志愿队的想法和盘端出,征求薛海华的意见。薛海华双手赞成,说让我们一起干吧!
救援队员自己动手建设指挥中心
他们先找落脚的地方。2016年6月,经过多方协调,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他们在县水利局找到了一个闲置的车库,十几个平方米,唯一有的办公条件就是电源和灯泡。他们白天在里面办公议事时,就把救援工具全部搬出来,堆在门前,开完会再把救援设备和工具抬进去。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制定了志愿队章程、纪律、资金募集和使用办法,还招募发展了十几名志愿队员。期间,他们参加了几项救援活动,也募集到了一些资金,购买了几艘冲锋舟和必备工具。2017年3月,救援队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取名为“博兴县9958应急救援队”,寓意“救救我吧”!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水域搜救打捞、深井和狭窄空间救援、防溺水公益教育培训、洪水地震救援、紧急情况下无线电应急通讯、山地绳索救援等专业的公益性的有限协助救援服务。目前有正式队员16人,待审队员38人,志愿者193人。
随着队伍不断壮大,这间车库显然不能适应队伍的发展。于是薛海华他们就又四处寻觅新的办公地点。对办公地点和库房的选择,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最好是公家的地盘,最好有院落有大门、有24小时值守的保安等。他凭借自己电视台记者的便利,与县里各个部门的领导都能说上话,打问哪里有空闲地方。2018年6月,他们在一位老领导的牵线帮助下,在博兴县残联院内寻觅到了一间废弃的锅炉房,薛海华他们几个与县残联的领导协调,把锅炉房借过来做办公室,但是他们越来越多的设备还是没处安放。他们发现锅炉房边上有一片空地,大约有近百个平方,上面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于是,在征得县残联领导的同意后,他们决定自己搭建一处仓库。
救援队设备检修
2018年7月17日,盛夏入伏的第一天,各项准备到位,救援队员和志愿者们开始自己动手建设仓库。来自各行各业的队员和志愿者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的从家里带来木板,有的运来砂石料,有的开来了自家的拖拉机,有的带来建设工具。由于队员们都有自已的本职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公益活动,他们白天上班,下班后就来工地搞建设,图纸是队员自己设计的,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挑灯干。正是炎炎夏季三伏天,晚上蚊虫肆虐,穿少了被蚊虫叮咬,穿多了大汗淋漓,衣服被汗水湿透,脱下来拧干继续穿,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公益救援活动,大家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100平方的两间装备库建设完成。救援队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本营。现在救援队已经有两辆救援车,5艘冲锋舟,有2台水下机器人,4部水下声呐仪,潜水衣、救生圈、生命探测器、发电机,探照灯等专业仪器设备,都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仓库里。
“9958”应急救援队终于有了自己的指挥部。队员和志愿者们只要有时间,就来指挥部,打扫卫生,维修保养设备,为设备充电等,确保做到一接到险情,马上就能整装出发,出险时所有的设备拿出就能使用。
在广饶大王林场救援
当我走进指挥部参观这两间新建成的仓库时,贾涛向我一一展示着他们的仪器装备。他随手从架子上取下一个切割机,让我用手提起试试重量,我见他用单手提起设备,以为很轻便,也用单手来接,贾涛说,你得用双手,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手机和笔记本,用双手去接,天啊!我竟然用双手都提不起来,足足有三、四十公斤重。贾涛说,这是切割金属用的,我们的队员在施救时都是用单手操作。
他又从架子上取下一个水下搜救声呐仪,说,这个的重量大约在40多公斤,我们的队员要把他背到水下去。这些设备都是当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救援设备。贾涛如数家珍地向我展示着他们的救援装备。透过这些装备,我看到的则是他们参与的一次次的救援任务。
“9958”,整装待发
2017年6月27日,博兴县公安局打来救援电话,小清河金桥闸水域发现溺水者,救援队组织10名队员,携带两艘冲锋舟、马达、救生衣等,将溺水者尸体打捞上岸;
国庆节期间参加麻大湖安保
2018年3月7日,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发生轿车落水事故,4名队员携带绳索、锚钩狭窄空间提升器等设备,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助,落水车辆被吊装上岸。驾驶男子从车内抬出,已无生命体征。
2018年5月15日,博兴县遭遇强降雨,县城部分路段积水40厘米,很多车辆抛锚水中,救援队十几名志愿者冒雨走上街头,免费为抛锚车辆提供救援服务,将一台台熄火轿车挪至安全区域。
2018年12月28日,山东潍坊昌乐县一名78岁老人疑似网渔时落入水库失踪,当地警方和家属搜寻多日无果,于2019年1月4日向救援队发出协助搜救邀请,救援队组织十名报备队员,驾驶抢救救援车两辆,携带冲锋舟两艘、船机三部、水下声呐两套、水下摄像机一套、水下机器人一套、发电机一台,跨区机动135公里搜救失踪老人,经过八小时持续搜寻,终于从水下6米处成功找到溺水者并打捞上岸,交由当地警方和家属处理。
参加博兴县城暴雨救援
2018年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寿光市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暴雨洪涝灾害,两名公安辅警在执行救灾任务时不幸被洪水冲走,博兴县“9958”救援队携带冲锋舟等救援设备,第一个赶到现场参与搜救……
救援队还多次赴省外参加跨省救援,如河北潘家口水库搜救、山西娄烦河水库搜救等。有时候连续救援十几小时,累了轮流在施救现场躺一躺,饿了就啃凉馒头就咸菜,喝矿泉水。夏天,烈日当头、酷暑炎炎,连个阴凉地都不好找;冬天,冰雪覆盖,寒风刺骨,下水时穿潜水衣不能穿太厚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浑身冰凉。救援队员们每参加一次救援任务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深夜接到救援求救电话,他们利用救援平台组织力量,做到半个小时集结完毕,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任务结束回来还得正常上班工作,救援工作的劳累和辛苦难以用文字描述。
救援队赴昌乐救援
但是即便这样,无偿救援换来的却并不全是赞美和掌声,也有埋怨和指责,有时甚至会有谩骂和中伤。因为落水者如果不是及时被发现,在四分钟内救出,救援存活概率很低,这就意味着救援队面对的多数是死亡和腐臭的遗体以及悲痛绝望的亲属;另外,救援队参与救援活动时多数是与110、119、120等部门和单位联动,由于目前社会公众对公益救援的认知程度不高,人们往往认为救援队是“政府行为”,救援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在现场配合实施救援时,经常会产生误解、误会,特别是遇难者家属更可能情绪激动,言辞激烈。救援队员们在付出艰苦艰辛的劳动后,有时会出现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情况,救援队员们往往不做过多的解释,而是选择默默承受,完成任务后悄悄离去。贾涛说,我们参与救援只是为了救人于危难,并不是为了赢得夸奖和赞美。所以这些年,我们谢绝了很多媒体的采访,包括国家级省级和一些知名媒体。
感动自己 影响他人
2019年1月24日下午,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明亮而温暖,我应约走进“9958”指挥部。指挥部里除了贾涛还有一名姓吕的年轻队员,他们都身穿蓝色救援制服,浑身透着一股英武之气。还有两名女志愿者,其中一名叫许雪丽,30多岁,皮肤白皙,面容清丽。我问,你们还有女队员吗?许雪丽说,她还算不上正式队员,已经提出了申请。我问,女同志来能干什么呢?贾涛说,女队员可以为我们提供后勤保障。我又问许雪丽,是什么原因让她想加入志愿队,她笑笑说,她本来是阳光义工志愿者,在一次成果展示会上了解到“9958”救援队,于是就想加入进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名女队员则是先来看看,看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我对她们从事公益的情怀和行为表示敬佩。
在博兴支脉河救援
就在我来采访的当日上午,寿光市政府相关领导带领公安局和消防大队的同志为他们送来了牌匾和感谢信,还赠送了一艘橡皮艇。感谢信用标准的楷书写在2米多长的红纸上的,装裱成框。据说,是寿光市最知名的书法家书写的。志愿者们把它悬挂在指挥部办公室进门的正上方位置。
办公室内的墙上靠近顶棚的位置挂满了锦旗和感谢信。贾涛说,我们只是挂了一部分,锦旗太多了,墙上根本挂不下。墙壁靠下的位置则挂了救援队章程、职责、管理制度等,看得出,虽然是民间公益组织,但依然有着严格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
寿光市政府慰问救援队
对面墙上挂着两个相框,分别展示着队员和志愿者们建设指挥部仓库施工时的图片和救援队参加搜救任务和公益活动的一些照片,上面都标明着明确的时间和救援详情,通过图片,救援队的成长壮大过程和参加救援任务、获得的荣誉一目了然。另一个相框里则是市县领导慰问救援队的图片。相框的大大的标题吸引了我: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一件事、感动自己、影响他人。我默默品味着这句话,为这一群人,横下一条心,奉献一辈子,执着一件事,而深深感动着。
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同的是,他们拥有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有着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救人危难、奉献社会的博爱情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应该有所奉献,而不只是一味地索取和掠夺。一个人的一生何其短暂,除去童年少年和老年,真正能用来奉献社会的时间也就一二十年的时间,如果不趁着青春年华做点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的事情,自身的这点光和亮马上就会黯淡下去,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不留下一点痕迹。一个人怎样做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9958”救援队的队员和志愿者们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典范和行动的标杆。
就在我采访他们的时候,我的手机不停地响动,打开一看,是好几个朋友发来的微信,发来的却是当前我坐在指挥部现场采访的即时照片,并且留言:欢迎你光临“9958”志愿队,谢谢你的关注和支持。啊?我不禁一愣,我在采访救援队志愿者,他们却也同时在记录着我,把我采访的照片发到他们的平台上了。我意外发现,原来我的很多朋友都是救援志愿队的志愿者或关注者。原来我的朋友圈如此温暖,而我却一直未曾意识到。
救援队参加社会组织成果展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一句话:真正的正能量是你自己活成了光源。在这一刻,我被眼前的这群人感动了,我感到一片阳光注入心底。我想起了王阳明“光不在烛上”的名言。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只要光明的人多了,就会汇成一片光明的海洋,这个世界也就会因为你而变得光明、温暖。
作者:杨玉美,笔名青杨梅。山东阳信人,现供职于滨州市技师学院。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多以描写读书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