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三叉神经磁共振成像及多回波动静脉同时成像

解剖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混合性神经,由粗大的感觉根和细小的运动根构造,为颅内最粗大的神经。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共同从桥脑中上 1/3 层 面、桥脑外侧面近桥脑臂处起源,发出于桥前池内,从桥臂向外向前行, 通过小脑幕游离缘,越过岩尖,分成一束或几束经三叉神经孔进入颅中窝 的 Meckel 腔,形成三叉神经节,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既眼神经(感觉性神经)、上颌神经(感觉性神经)及下颌神经(混合性神经)。其解剖见下图,图片参考《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 三叉神经痛(TN)

10.5037/jomr.2012.3402

三叉神经痛(TN)是颅神经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通常可分为 3 种最流行的理论:1) 与其他疾病有关,2) 三叉神经直接损伤,以及 3) 传播疾病的多病因起源,见下表。此外,还提出了三叉神经痛的两种发病机制,第一:外周发病机制,通常由三叉神经外周分支周围的渐进性营养不良引起;其次,中枢发病机制通常由外周病原体触发,导致持久的传入冲动和稳定的病理阵发性刺激的形成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CNS)。

  • 定位

一:在工作中,引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血管压迫或者肿瘤压迫,因此必须要扫描出三叉神经与毗邻组织的关系。在此之前先要找到三叉神经的位置,可以先用一个2mm层厚的快速T2序列,或者真实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行矢状位扫描,见下图,利用快速T2序列在初始定位像上行矢状位扫描(可以扫描左边,也可以扫描右边),然后在T2矢状位上找到三叉神经。

二:在矢状位上平行于三叉神经,扫描出轴位,见下图;垂直于三叉神经可以得出冠位(这里为给出图),然后再在轴位上平行于三叉神经扫描,可以得出矢状位图

  • 序列选择

一:SPACE VISTA CUBE MATRIX

目前关于三叉神经磁共振扫描成像最多的是脑池段成像。采用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可行高分辨率各向同性成像,此序列优点是分辨率高,可实现各向重建,高信号的脑脊液与低信号的神经、血管对比明显,易于发现、评估及诊断病变,是三叉神经检查的首选序列之一;缺点是动脉、静脉及神经均为低信号,三者之间信号对比不明显,仅能通过走行判断。见下图,可见血管伴行三叉神经。

二:truefisp b-ffe fiesta gre-bssfp

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之真实稳态信号公式推导(七)

真实稳态自由进行序列因形成稳态,对流动不敏感,且对比度取决于T2/T1,在此序列上三叉神经显示为束状低信号,周围脑脊液背景为高信号,周围小血管在脑脊液高对比度下也显示为低信号。此序列优点是分辨率高,高信号的脑脊液与低信号的神经、血管对比明显,易于发现、评估及诊断病变;缺点是动脉、静脉及神经均为低信 号,三者之间信号对比不明显,仅能通过走行判断,且容易受到磁敏感伪影的影响。见下图,可见明显伪影。

三:CISS FIESTA-C dual-excitation

10.1148/radiol.2282020439

真实稳态自由进行序列对磁场的非均匀性比较敏感,容易产生磁敏感伪影。双激发真实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使用两次射频脉冲激发,使横向磁化矢量相位相差180°采集两个回波信号,然后将两组回波信号进行融合,可以消除磁敏感伪影。见下图,CISS序列采集,基本没伪影,显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四:TOF

10.1148/radiol.2282020439

10.13929/j.1003-3289.201710010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发病机制虽然被分为最主流的三种病因和两种机制,而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的病因最为常见。最多见的血管压迫区为脑池段,责任血管多为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少数情况下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可为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因此必须要找到责任血管,上面说到的序列虽然也能显示责任血管,但是其信号和神经信号都是低信号,有时候不容易区分,利用TOF序列,脑脊液呈低信号、神经表现中等信号,动脉表现高信号,这样就更容易判断,见下图,责任血管于神经的关系。利用TOF序列和SPACE/CISS还可以进行融合处理,得出直观的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见下融合图,黑色箭头为血管,白色箭头为三叉神经

五:DESS double-echo

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之真实稳态信号公式推导(七)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8.06.003

在前文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之真实稳态信号公式推导(七)我们说过利用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成像会得到两个回波,早回波得到的是FFSP-fid,晚回波得到的是FFSP-echo,当将两个回波的信号进行融合时将会得到另外一个序列,这个序列被称之为DESS。DESS序列具有很高的T2权重,联合脂肪抑制常用于关节软骨成像和腰骶丛脊神经成像,据报道也可用于颅内神经成像。上面讲的序列皆只能显示脑池段三叉神经,颅外段难以分辨显示,后经证实,DESS序列对颅外段显示也非常可观。见下图,采用DESS对下颌神经的显示。

六:CE-3D-STIR-SPACE

3D-STIR-SPACE序列增强常常被用于脊神经成像,也很少被用于颅内神经成像,但研究指出,同样也可用于颅内神经成像。见下图,a、b、c、d、e 分别对应下牙槽神经、舌神经、耳颞神经、上颌神经、眼神经。参考《1.5T磁共振3D高分辨率对比增强神经成像显示三叉神经颅外段分支的可行性研究》。

七:双回波动静脉同时成像(MRAV)一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5.01.013

10.13929/j.1003-3289.2016.11.005

在以往的三叉神经磁共振成像中,我们常常认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只有单纯性的动脉压迫,但是后经证实,静脉也可以引起三叉神经压迫。见下图,(A-C为TOF序列)A:轴位可见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紧密(箭头);B三叉神经长轴位图像可见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箭头);C:三叉神经短轴位图像可见小脑上动脉邻近三叉神经(箭头);D:双回波MRAV第一回波与图1A同层轴位图像显示无差别(箭头);E:3D双回波MRAV第一回波经MPR后显示与图1B一致(箭头);F:3D双回波MRAV第一回波经MPR后显示与图1C一致(箭头);G:TOF轴位图像三叉神经周围未见血管影像(箭头);H:3D双回波MRAV第二回波与图1G同层轴位,可见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箭头);I:3D双回波MRAV第二回波经minMIP后处理显示静脉影像更为清晰(箭头)。

八:双回波动静脉同时成像(MRAV)二

深度解析磁敏感(SWI)成像技术(一)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in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部磁敏感加权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双回波动静脉同时成像是基于SWI序列实现的,SWI序列基于梯度回波成像,采用完全流动补偿技术,且可以实现多回波成像,在研究中利用第一回波减少流空效应及散像,用于动脉血管成像,在其幅度图上动脉也可表现为高信号,利用第二回波进行静脉成像。见下图,a、c为第一回波幅度图最大mip处理(TE=3.42ms),动脉表现为高信号,b、d为第二回波SWI图最小mip(TE=25ms),可见静脉为低信号。那为何进行双回波?请看下面另外的图,(abcd为不同TE下的相位图12,20,40,60ms)从对应的相位图上可以看出,随着TE的增加静脉的显示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行SWI扫描的时候必须要让TE稍微长一些,但是TE长了,动脉散像严重,显示就不好,见下图,TE=20ms时的动脉就明显比TE=3.42的时候差。

九:动静脉同时成像三

其实关于同静脉同时成像还可以利用T1增强来实现,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图来自《MRI增强3D FLASH联合3D CISS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形态学改变及与疼痛程度相关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