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野望:二战德国主力舰 2024-06-24 13:09:4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潜艇部队相比,德国海军的水面力量的表现就显得较为惨淡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海军面对其主要敌人——英国皇家海军,始终都处于劣势。这也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力并不弱的德国海军却只能担当存在舰队,来威慑牵制英国海军力量。尽管如此,德国海军对战舰的一些设计思想及建造理念仍然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为落后国发展海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将介绍德国海军二战期间的主要作战舰艇作战历史及其详细介绍。一 、二战德国主力舰艇的海上作战1918年11月,在战争中失败的德国进行了政府改组,并开始向盟军商讨投降事宜,以威廉二世为首的原帝国首脑被逐出了政治中心。19年4月,德国政府通过了一项立法,将海军改名为Reichsmarine,用于取代威廉二世时期的帝国海军。其后的6月21日,被扣留在斯卡帕湾的德国公海舰队凿沉了几乎所有的主力舰只。52艘主力舰坐沉海底,包括了10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自此,德国海军从原本的世界第二,拥有大炮巨舰的远洋舰队,转型成了仅装备轻巡洋舰和过时的前无畏舰的小型舰队。 公海舰队自沉事件而凡尔赛合约的签署,更进一步制约了德国海军的规模。德国仅被允许保留6艘10000吨以下的前无畏舰,6艘6000吨以下的轻巡洋舰,12艘800吨以下的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允许装备潜艇。整个海军只保留包括1500名军官在内的15000人作战单位。虽然德国海军受到了严重打击,但这也变成了一个契机,可以让海军实验新的设计,尝试最新的技术。首当其冲的是一批新轻巡洋舰的下水,1921年下水25年服役的埃姆登号,1926年下水30年服役的三艘柯涅斯堡级,还有之后下水的两艘莱比锡级,莱比锡号与纽伦堡号。在1935年希特勒废除凡尔赛条约之前,德国还是比较忠实的遵守了6艘轻巡洋舰的规定。另外我们熟悉的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也分别在30年代初下水舾装,算是钻了条约规定主力舰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空子。1933年11月4日,一艘真正意义的新式巡洋舰“纽伦堡”号开工,1934年12月8日下水。1934年,法国宣布开工建造第二艘战列遇洋舰“斯特拉斯堡”号。同年2月,德国人开始追加海军拨款,出台了雷德尔元帅策划的“德意志”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方案,方案的主体内容是加强装甲防护并多加一座主炮。8月份,希特勒秘密下令,在一年内把海军的舰艇制造数量在《凡尔塞和约》现定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沙霍恩斯特”级战列巡洋舰1935年5月16日,“沙霍恩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开工建设。首舰“沙霍恩斯特“号于1935年5月16日开工,1939年1月7日服役:姊妹舰“格奈森诺”号于1935年5月6日开工,1938年5月21日服役。1935年6月18日,英国和德国签定一项海军协议,允许德国建造相当于英国海军舰艇总吨位35%的舰船,另外还允许德国建立一支舰队。有了这个海军协议就等于基本废除了《凡尔塞和约》对德国海军军备发展的所有限制,于是德国抓住这个机会,决定建造大型远洋巡洋舰。德国结合其他国家大型巡洋舰的使用情况和自己的思路后认为,具有大型化、续航力强、火力猛、防性好等特点的重型巡洋舰应该更多的应用于破交战。为此要求新式重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控制在1.2万吨以内(建成后超过了这一标准),安装火力强、射程远、射速高的双联装203毫米主炮,为了对付空中威胁,该舰还决定装备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这种新式重型巡洋舰被命名为“希佩尔海军上将”,共开工建道5艘首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于1935年7月6日动工,1939年4月29日服:二号舰“布吕歇尔”号于1935年8月15日动工,1939年9月20日服役:三号舰“欧根亲王”号于1936年4月23日动工,1940年8月1日服役;四号舰“塞德利茨号于1936年12月29日动工,一直到二战结束也未完工;五号舰“吕佐夫”于1937年8月2日开工,1939年还在建造中时卖给苏联,苏联将其改名“彼得罗巴莆洛夫斯克”号。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级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34年,德国海军边准备建造两艘战列舰用来替代过时的“汉诺威”号和“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号前无畏舰。1935年,英德海军协议签定后,两艘战列舰的合同图纸和设计任务书顺利出台。1936年,日本和意大利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德国趁机名正言顺的建造起更大排水量和主炮的战列舰。1936年7月1日、“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俾斯麦”号在汉堡的布隆一富斯造船厂铺设龙骨、1940年8月24日服役。二号舰“提尔皮茨”号于1936年10月30日开工,1941年2月25日服役。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在二战开战之时,德国海军大型战舰只有2艘前无畏舰、5艘战列巡洋舰、1艘重型巡洋舰和6艘轻型巡洋舰。然而单凭这些战舰根本无法对抗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正如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在1939年9月3日的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对英国和法国开始的战争过早,德国海军没有进行这次战争的足够兵力”1945年6月9日,继任海军司令邓尼茨受审时悲伤的说:“德国没有做好海上攻击英国的准备。”话虽如此,但在战争中德国人却没有因此回避和英国海军作战,而是积极的投入这些新锐战舰,大打出手。1939年8月21日,“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战列巡洋舰从威廉港秘密出航,开往南大西洋,部署在南美洲东部沿海。8月24日,“德意志”号战列巡洋舰驶往大西洋,游戈在格陵兰海区南部。而原本同往战场的“舍尔海军上将”号在出发前因机械故障被迫在港口修理。8月31日,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发布第1号作战训令“以英国为重心进行反贸易战”。9月3日,U-30号潜艇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200海里处击沉英国客轮“锡尼亚”号、大西洋海战战场正式拉开序幕。1940年4月9日,德国发动了代号“威塞堡演习”的挪威登陆战役。海军出动234艘舰船,编成7个编队,5个直指摄威,另2个直指丹麦。当日清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击沉了英国“萤火虫”号驱逐舰,因与“萤火虫”号相撞击受伤。“布吕歇尔”号却被奥斯陆峡湾被击沉,这艘1939年9月20日服役的重型巡洋舰服役期只有短短的7个月。同时“吕佐夫”号也被击伤。4月10日,参与卑尔根方向攻击的“柯尼斯堡”号轻型遇洋舰遭到英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攻击,被击沉。“卡尔斯鲁厄”号轻型洋舰在挪威克里斯蒂尼附近海域被英国海军“懒惰”号用鱼雷击成重伤,随后被德国鱼雷艇击沉。 “威塞堡演习”中的德国海军5月27日,由于德国在西线全面进攻,法国危在旦夕,英法联军停止了在挪威的军事行动,开始撤退。6月8日,“沙霍恩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洋舰伙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型洋舰和4艘驱逐舰截击英法撒退的海军编队,击沉英国海军“光荣”号航母、1艘驱逐舰、艘辅助遇洋舰、1艘反潜舰油船。此次战斗中,“沙恩霍斯特”号也受重伤。6月10日,德国占领挪威。在这次战役中,英法联军共计损失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艘、辅助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潜艇6艘,其他各型舰只10余。德国海军损失惨重,共损失重型巡洋舰1、轻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10艘、潜艇4艘、小型舰船10余艘,此外“吕佐夫”号、“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不同程度损伤。1940年10月、改装完毕的“舍尔海军上将”号投入作战,突人大西洋。11月5日、该对英国HX-84护航舰队发起进攻,击沉1艘辅助巡洋舰和5艘商船。由于在北大西洋边缘的海运航线上出现德国战舰,英国被迫中断海上交通。1940年12月28日1941年3月22日,“沙霍恩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多次进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合力击沉13艘商船后,满载胜利果实的回到了法国布勒斯特港。在布勒斯特,两舰对大西洋虎视眈眈,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英国决定对这两艘战舰进行空中打击。1941年37月间,英国空军共计出动飞机1875架次,投下了1962吨炸药。1941年4月,德国为了给英国大西洋交通线以更沉重的打击,海军司令雷德尔精心策划了大西洋海区最大的一场海上破袭战,代号“莱茵河演习”,由海军上将卢金斯指挥。德国海军计划派遣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同时进入大西洋,先袭击英国在北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然后通过挪威海区转入布勒斯特港与“沙霍恩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汇合。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的伴随下,驶出波兰的格丁尼亚港前往大西洋。然而,两舰在通过卡斯加特海峡时被璃典海军发现,随即通知了英国。英国深知“俾斯麦”号的威力,调集所能调集的全部海军力量前往拦截。5月23日5时52分,“俾斯麦”编队在丹麦海峡北部与英国海军中将霍兰指挥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遭遇。双方展开海战,6时整,“俾斯麦”号完成了第五次齐射。“胡德”号这艘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骄傲的战舰和它的1419名水手就这样湮没在大西洋的滔滔碧波中。随后,两艘德舰炮口转向“威尔士亲王”号,使其遭受重创退出战斗。此战,“俾斯麦”号取得击沉“胡德”号、重创“威尔士亲王”号的重大战果,只耗损55发380毫米炮弹。不久,“欧根亲王”号脱离编队,5月29日抵达布勒斯特港。 “欧根亲王”号5月27日11时01分,在英国海军的围攻之下,“俾斯麦”号在离布勒斯特港约400海里的水域沉没。值得指出的是,“俾斯麦”号到沉没时,被击中719发406毫米、356毫米炮弹以及6枚鱼雷,由此可见其优良的抗沉设计。“俾斯麦”号沉没后,英国便能腾出手来对付布勒斯特港内的3艘德国战舰,因为3舰牵制了英国庞大的本土舰队。为了从空中消灭德舰,英国损失43架飞机和247名空勤人员,德舰却未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美国的参战,德国海军为了支援苏德战场。1942年2月11日午夜,“沙霍恩斯特”号、“格奈森诺”号、和“欧根亲王”号在8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及空军第2.26战斗机大队的配合下,穿过多佛尔海峡,于2月13日黎明返回德国本士。这就是著名的“雷霆·瑟布鲁斯”行动。返回途中,“沙霍恩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在荷兰北部西弗里西亚群岛海面触雷负伤,半个月后,“格奈森诺”检修完毕,准备前往挪威。当日晚上,英机又对其进行轰炸,一颗454千克的炸弹击中上甲板,造成重伤。“格奈森诺”号只能继续待在船厂,开始了长时期的修理和改装。1942年春季,北极的白天越来越长,航线无比畅通,德国陆军兵败莫斯科,希特勒迁怒于英美援助,决定切断北方航线。3月5日,德国飞机发现PQ-12船队,于次日派“提尔皮茨”号率3艘驱逐舰前往拦截,但以失败告终。PQ-12船队毫发无损的抵达目的地6月27日,盟军由36艘货船、3艘救护船、油船组成的QP-12船队在4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2艘防空舰、2艘潜艇以及11艘小型反潜舰的护航下浩浩荡荡的驶离冰岛。7月4日,船队指挥官汉密尔顿少将接到“提尔皮茨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离开威廉港口北上截击船队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后来又接到“舍尔海军上将”号和“吕佐夫”号出动的消息,此时,由托维海军上将率领的支援舰队最快也要一天才能赶到,而“提尔皮茨”号只要10小时就能在24千米外将汉密尔顿的船队撕成碎片。晚上9时,28艘护航舰慑于德舰威力,竟然抛弃40艘商船向西逃,其实,“提尔皮茨”号在离PQ-17船队4小时路程时,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了挪威,被吓跑了护航舰队的PQ-17船队在德国海空军的任意杀戮下,先后被击沉29艘。“提尔皮茨”号自从服役后就一直躲躲藏藏,没有打过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此役更是一炮未发就坐收全功、可见其对英国的影响是巨大的。鉴于PQ-17船队的惨重损失,英国暂时中断了北极航线。直到1942年12月、北极进入极夜现象,德国飞机无法有效的攻击船队时,北极航线才重新恢复。 “提尔皮茨”号1943年12月25日,“沙霍恩斯特”号率领6艘驱逐舰离开挪威阿尔塔港,拦截盟国由19艘货船、10艘驱逐舰组成的JW-55B船队,但是没想到遇到重兵掩护的RA-55A船队。26日上午8时55分,英国巡洋舰“迅速”号的雷达在32千米距离发现“沙霍恩斯特”号。9时21分,英国巡洋舰“谢菲尔德”号在12千米距离上与“沙霍恩斯特”号交火。舰长贝尔鉴于“海上袭击舰不于兵力相等的敌舰交火”的原则,向北撒退。12时5分,“沙霍恩斯特”号终于发现JW-55B 船队,但再次被“迅速”号的雷达发现,愤怒的“沙霍恩斯特”号将英国巡洋舰“诺福克”号打成重伤后,再次以28节的高速返回挪威。撒退中的“沙霍恩斯特”号在挪威北角海域再次遇到一支盟军护航船队。其中有英国本士舰队旗舰“约克公爵”号战列舰。下午4时50分,双方展开激战。在重敌围攻之下,舰长贝尔少将向希特勒发出了和“俾斯麦”号沉没前一样的电报:“我们将战至最后一弹”7时45分,“沙霍恩斯特”号发生大爆炸,迅速沉没,全舰1839名官兵只有36人获救。1944年9月15日,专程从苏联北方基地起飞的第617特种破坏中队轰炸了“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使其前甲板命中一枚5.5吨级炸弹。11月12日,第617中队再次光临,这次把“提尔皮茨”号彻底炸毁在挪威特罗姆塞港附近的林根峡湾。1000多名德军官兵因为战舰倾覆而被闷死在舱内,外面还能听到他们沙哑地唱着国歌。1945年3月28日,鉴于苏联红军已经进入格丁尼亚,早一成了一艘空外壳的“格奈森诺”号作为阻塞舰沉没在博览格丁尼亚港。(1947年,苏联将“格奈森诺”号打捞起来,作为废船在1951年4月7日拆毁)1945年4月9日,“舍尔海军上将”号在基尔港被皇家空军发现,命中5枚炸弹后沉没。1945年4月10日,造造停停的“塞德利茨”号重型巡洋舰在德国柯尼斯堡自沉。1945年4月16日,“吕佐夫”号在施韦因蒙德以南遭到英国空军轰炸机5.5吨级炸弹攻击,虽然没有命中,但几发近矢弹所造成的损失使得该舰坐沉在浅水区。随着苏军的进一步挺进,为了避免被俘获,于5月4日自爆沉没。1945年4月30日,科隆号轻型巡洋舰在德国威廉港被美国轰炸机炸沉。1945年5月3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和“埃姆登”号轻型遇洋舰在基尔港内被英国轰炸机炸沉。1946年7月25日,赔偿给美国的“欧根亲王”号重型洋舰作为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的靶舰,12月12日因伤重沉没。1946年12月16日,“莱比锡”号轻型巡洋舰在北海被盟军凿沉。1946年1月5日,“纽伦堡”号以战争赔偿的形式交于苏联服役,60年代解体。至此,德国海军所有轻型巡洋舰以上级别的战舰全部不复存在。二 德国海军主力舰介绍(1) 德意志级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一艘无畏型的战列舰,仅允许其保留8艘老旧的战列舰,这些舰除了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外,不做其他用途。替代舰必须在旧式战列舰下水后20年才可动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160吨以内,其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毫米。对这过于苛刻的限制,重新崛起的第三帝国最开始的想法,是从技术角度予以突破。在条约允许的排水量下,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保证舰艇的战斗力。于是,一种新的舰种,袖珍战列舰诞生了。德国海军于1926年决定德意志级总共建造5艘,但实际上德意志级只建造3艘,分别为“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后两艘是由于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定使德国可以合法地摆脱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因此这两艘舰最终成为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 德意志级首舰“德意志”号于1939年从威廉港出发,驶入大西洋攻击盟军船只,取得击沉两艘并俘获一艘商船的战果。1939年11月15日,“德意志”号改名为“吕佐夫”(Lutzow)号。1940年4月9日,改名为“吕佐夫”号参加了德国入侵挪威的作战行动;这次作战中“吕佐夫”号负责用火力掩护进攻奥斯陆的部队,该舰在与挪威海岸炮兵交火时被3枚283mm炮弹击中受伤。两天之后该舰在返航途中被英国潜艇“旗鱼”号的鱼雷击中,舰后部受到重创。该舰被拖到基尔进行修理及改装。舰首作了改装以改善其适航性,另外高射炮改为105毫米高炮。1942年初完成修理后,“吕佐夫”号进驻挪威北方海域,拦截给前苏联运送战争物质的盟军运输船队。该舰和德国海军其他的大型舰只一起减少出海,以保存燃料,并吸引了英国本土舰的注意力。1945年4月16日,“吕佐夫”号在施韦因蒙德以南遭到英国空军轰炸机的投下5.5吨炸弹攻击,尽管没有命中,但几枚在附近爆炸的炸弹所造成的损失使得该舰坐沉在浅水区。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里,它被用作固定炮台,随着苏军的进一步挺进,为避免被俘获,该舰于5月4日自爆沉没。二号舰斯佩号袖珍战列舰则更加传奇,该舰是德国海军最为活跃海上袭击舰,转战于印度洋和大西洋,击沉多艘商船并屡次逃过英、法海军舰队的追击。当最后在1939年12月13日被3艘英国巡洋舰在拉普拉塔河口截住,经过激战后该舰驶入了中立国乌拉圭的蒙特维迪亚港,随后在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压力下于15日被迫自沉。相较与同时期的其它条约重巡,德意志级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然而,单舰的优势并不能逆转第三帝国海军整体的弱势地位。在皇家海军强大的舰队威胁下,德意志级并未成为第三帝国海军复兴的开始,其最终的作用也仅限于大型官方海盗船。(2)“沙恩霍斯特”级《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德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彻底解禁,虽然吨位有限,但也足以和各国对抗。可以说如果能够妥善利用这些吨位,那么德国海军将会成为足以抗衡法国海军。在一战后,德国因为受到限制,所以海军疲弱。为了抗衡不断发展的法国和苏联海军,所以开始兴建德意志级装甲舰。而作为德意志级的四号舰和五号舰队,在原本设计上,是则是为了加强对抗法国海军而设计的。因为相比于英国海军,法国海军对德国的威胁更为严重。因此,新战舰的设计就在德意志级的四号舰和五号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因此沙恩霍斯特级也可以被视为,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后续发展型号。 “沙恩霍斯特”级在《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前的1934年2月,德国海军已经将改造指标交给了的德意志造船公司和威廉造船公司,希望可以得到能对抗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新锐战舰。所以设计时着重增加了战舰的火力和防护。设计要求能在近距离上以九门280毫米主炮对抗缺乏装甲防护的敦刻尔克级,同时能够在近距离上抵抗敦刻尔克级的主炮攻击,因此当时的德国海军认为只要26000吨即可。恰逢此时《英德海军协定》已经签署完成,所以德国对沙恩霍斯特级做了重新的修改。在对舰船进行调查后,排水量予以上升,并重新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束后,沙恩霍斯特级的两艘战舰在1935年5月16日的重新建造,二号舰格奈森瑙号在1938年5月21日服役,而一号舰沙恩霍斯特号则在1939年1月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1940年4月7日沙恩霍斯特级两舰,一起驶入挪威北部海域作战,为入侵挪威的部队提供掩护。同年6月4日,沙恩霍斯特级在挪威的哈尔斯塔附近海域攻击了盟国的运输船队,击沉了一艘油轮和一艘运兵船,共计吨位19500吨。四天后,6月8日16时45分,沙恩霍斯特级两舰发现了英国航空母舰光荣号,沙恩霍斯特号随即开火,格奈森瑙号紧随其后,光荣号航空母舰和护航的两艘驱逐舰被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击沉。尽管沙恩霍斯特号被鱼雷击伤,但这仍旧是一个胜利,随后沙恩霍斯特号回到了船坞进行为期6个月的维修。随着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在对日宣战的同时,也对美国宣战。此时盟国的海军力量已经大幅度上升,而德国水面舰队则损失惨重,连俾斯麦号战列舰都被英军击沉,希特勒再也无法相信大型军舰能在大西洋取得胜利,遂冒险将船只通过不列颠海峡撤回德国本土。沙恩霍斯特号此后被派往挪威作战,切断盟国至摩尔曼斯克的航线。而格奈森瑙号则因为希特勒不再相信大型军舰,而拆除其火炮转入预备役。而在1943年12月25日,沙恩霍斯特号出航准备攻击盟国护航运输队,却不幸遇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这其中就包括英国的新式战列舰——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在这场被称为北角海战的战斗中,沙恩霍斯特号被约克公爵号率领的巡洋舰队逼入绝境,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因为敌众我寡,沙恩霍斯特号渐渐不敌,而沙恩霍斯特号的指挥埃里希·贝伊中将和舰长弗立茨·欣策决定履行他们对雷德尔海军元帅的誓言:“或全体官兵众志成城夺取胜利,或高扬战旗沉入海底!”最终在1943年12月25日19点57分,沙恩霍斯特号沉入海底,但在此之前,沙恩霍斯特号仅剩的两门副炮仍旧在向英军开火。全舰1968名德国海军官兵魂归大海,仅有36人获救。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或许不如俾斯麦级战列舰那样出名,但是沙恩霍斯特级的一号舰沙恩霍斯特号却为贫弱的德国海军赢得了传统海洋霸主英国的尊敬。在沙恩霍斯特号沉没之时,英国海军布鲁斯·福拉塞上将对其约克公爵号的军官说道:“先生们,这场对沙恩霍斯特号的战斗已经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我希望你们之中的任何人如果有一天受命指挥一艘船,面对多倍优势的敌人时,能像沙恩霍斯特号的舰长一样英勇地指挥自己的船。”当约克公爵号率队返航经过沙恩霍斯特号沉没海域时,福拉塞中将率全舰军官和仪仗队,在甲板上列队对沙恩霍斯特号致敬,并将一个象征缅怀的花环投入海中。或许来自敌人的尊敬,正是对沙恩霍斯特级最好的褒奖与荣耀。(2) 俾斯麦级该型舰共建造两艘,分别为“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俾斯麦号于1930年开始设计,原本设计时即要求超越英德海军协定的规格(标准排水量42000吨,远远超过英国海军条约战列舰乔治五世级的35000吨)。于1940年服役时,和其姐妹舰提尔皮茨号(Tirpitz)满载排水量甚至达到50000吨, 是当时大和以外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以及比大和还贵的造价)。其主炮采用8门52倍口径(以美英计算标准则为48倍)380毫米/SKC34炮,(在游戏中为其初期装备,也是2014年3月以来新出现的战舰主炮。)。由于设计师缺乏经验,俾斯麦级上出现了大量一战时期战列舰的设计痕迹,显得较为落后,例如穹甲防护,垂直的主装甲带,薄弱的上装,战舰首尾的轻型装甲带和(提尔皮茨号后来放弃治疗增设的)鱼雷发射管等。 俾斯麦号可以说集中了当时德国的全部力量, 但是由于理念的落后大大制约了她的战斗力。俾斯麦号相对同时期顶尖级的新款战列舰的差距较大。首先,其15寸主炮受制于“高速轻弹”的落后理念(俾斯麦弹重800KG,在二战时期应用的15寸级炮中是最轻的。)穿深有限, 美国北卡罗来纳和南达科他的MK6主炮皆为16寸, 而黎塞留和维内托的15寸主炮都有比肩16寸的穿深。 防护方面,俾斯麦号采取了介于全面防护和重点防护之间的设计,或曰“不够全面的全面防护”。俾斯麦拥有穹甲(有明显弧度并且延伸到舷侧的穹顶状装甲)和较强的主装甲带(320毫米厚)构成了较强的舷侧防护,这种设计实际上是让穹甲和垂直装甲共同参与了侧舷方向的防护,而非完全沿袭了一战时的穹甲设计。但是,穹甲的高度有限,重要设备又不敢布置在穹甲之上的部分,因此这种设计浪费了舰内的大量空间和一些吨位。穹甲之上的上部装甲防御力不高,在远距离交战中穿甲炮弹有可能从上部装甲区击穿,更重要的是水线下区域的防御力也较差,其与威尔士亲王号对战时,被击中后漏油减速伴有左倾和艏倾,最严重时右侧螺旋桨顶端出水空转。威尔士亲王自接战开始有3轮的直击命中俾斯麦,其中造成水中破坏的是第六轮和第九轮的齐射,而这关键的命中均在俾斯麦舰艏部位的轻质装甲所以威尔士造成的伤害其实和俾斯麦的水下防御能力并没有太直接关系,暴露的反而是舰艏轻质装甲的设计问题。当然作为代价威尔士被俾斯麦和欧根携手大破,一度右倾达到20°,最要命的是有一发命中了乔治五世级防护最薄弱的舰桥,炸死了除舰长外的一票指挥人员,险些当场失控。相对于主装甲区高度接近6m的黎塞留, 4.8m的俾斯麦经常和纳尔逊一起被称为皮带式主装甲带。然而俾斯麦也并不是一艘没有任何优点的战舰——或者说,其优缺点根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俾斯麦较薄的上部装甲经常遭到批评,但实际上这个设计是与其防护体系紧密相关的:俾斯麦的上部装甲与其布置在甲板下的50毫米甲板装甲,以及纵向的舱室装甲一起构成了第一层防护,虽然较为薄弱,但是这层装甲与穹甲之间有着很大的空间,这使得高爆类武器或者半穿甲弹在穿透这层防护之后能量大幅度减弱,无法击破穹甲。考虑到英国人的巡洋舰根本不配置穿甲弹而只配置半穿甲弹和高爆弹,俾斯麦虽然作为战舰的防护过低,但却很好地克制了英系巡洋舰,作为“战列巡洋舰”是完全适格的。俾斯麦的水密舱结构设计也很复杂,全舰至少有22个主水密舱,独立水密舱多达数千个(严格来说这也是继承自一战时期德国的造舰传统,虽然过于复杂的结构使得其排水量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但此设计在抗沉性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甚至创造了一战时的不沉传奇——塞德利茨号),可以有效保护舰体的核心部位。俾斯麦号的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的任务,是于1941年5月18日实行的莱茵演习行动,伴随的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1941年5月19日早上,俾斯麦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秘密离开波兰格丁尼亚的港口,准备进入大西洋拦截来往英国和北美洲的运输船队,切断英国的海上补给线,但随后两舰行踪在挪威卑尔根附近海岸先后被瑞典巡洋舰和英国侦察机发现,英国皇家海军调动舰队前往拦截。5月24日清晨,双方在丹麦海峡爆发海战。率先接敌的胡德号遭到了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的联手攻击,俾斯麦在当天早晨6点钟整击中英方战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弹药库引起了殉爆并使其发生大火灾,胡德号的舰体断成两截,当场沉没(据威尔士亲王号上少量船员的描述,并未有明显的爆炸声传来)。随后两舰转移火力至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交战中,威尔士亲王号的两座四连装炮塔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一座炮塔无法使用,另一座炮塔则出现故障,在约一小时内无法开火,水线下也被命中一发炮弹但未爆炸。威尔士亲王号在以一敌二并且火力被削弱的情况下,和俾斯麦进行了短暂炮战后迅速离开战场寻找援兵。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击沉胡德号并非没有代价,俾斯麦被威尔士亲王号的第六轮和第九轮齐射命中,受到三发炮弹的直击,其中两发分别击伤了俾斯麦的2号锅炉区域和一个油料舱,导致这两部分被水淹没不知所措,有约1000吨的燃油泄漏。这一情况后来使得吕特晏斯决定控制航速在20节左右,以便节省油料防备来自于法国方面被占领的空军基地的攻击。俾斯麦被迫放弃原本的运输破坏计划并与欧根亲王分开,准备返回法国圣纳塞。另一方面,英军成功地截获到德军与俾斯麦间进行联系的无线电信号,并开始集结舰队准备追击俾斯麦号。但是,海军上将托维率领的包含战列舰乔治五世号和航母胜利号等主力舰无法立刻与威尔士亲王合流,并且他们竟然搞错了俾斯麦号的位置,因此向着与俾斯麦号相反的方向航行了整整7个小时。他们意识到错误后立刻折返并追击俾斯麦。另一艘老式战列舰罗德尼号从一开始便确认了俾斯麦号的方位,但是由于速度问题尚未追上。5月26日,英军另一支舰队从直布罗陀方向前来截击俾斯麦,其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放出了15架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对俾斯麦号发动了致命的先手攻击。2发鱼雷击中了俾斯麦,一发只造成轻伤,但另一发击中了船尾部分,造成了大规模且难以修复的结构破坏和撕裂,并且将其尾舵卡死在左12度(俾斯麦号其实是双尾舵,水下残骸显示鱼雷的爆炸直接使左舵在航行中脱落,右舵则被打弯)。5月27日早上,俾斯麦号终于被英国主力舰队追上,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两艘战列舰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等其他舰船赶到后对俾斯麦号进行了密集的炮击,约9时20分到9时30分之间,俾斯麦号的两座炮塔被瘫痪,同时锅炉房被命中一发炮弹(这些损害一般认为来自于罗德尼),在俾斯麦彻底丧失战斗能力后,英军仍对俾斯麦进行持续的、不以击沉为目的的炮击洗甲板泄愤。据某些统计,从8时47分起到10时19分为止,英舰队对俾斯麦发射了共计2876枚炮弹,估计其中有300发左右命中了俾斯麦。最后在上午10时左右,俾斯麦号战舰沉没,结束了其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被鱼雷击沉。提尔皮茨号由德国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1936年11月2日开始在威廉海军造船厂的2号船台上铺设龙骨正式开工建造,建造编号为S128。提尔皮茨号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下水仪式隆重非凡,元首希特勒及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等大批高官参加,并效仿俾斯麦号,请来了提尔皮茨的女儿法劳·冯·哈塞尔女士参加下水典礼。提尔皮茨号在舾装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廉造船厂不断被英机轰炸,提尔皮茨号的舾装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使其服役期推迟了4个月,于1941年2月25日正式服役。1941年3月16日开始到波罗的海进行为期5个月的测试和训练。相比与俾斯麦,提尔皮茨装备了两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941年5月27日俾斯麦号被“群殴”击沉后,德国人再也不敢随便让提尔皮茨号出海,一时间无事可做的提尔皮茨号只好到防空力量可靠的基尔以躲避英国飞机的骚扰。就这样呆了半年,到了1942年,提尔皮茨才开始了它的作战生涯。 1942年初,英美援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希特勒为截断这一重要的战略补给线,倾注了海军的所有力量。德国海军的大量舰艇被派往挪威,以便随时出击北大西洋,截杀北极航线的盟国船队。提尔皮茨号作为当时德国战斗力最强的战舰自然成为派驻挪威的当然选择。1942年1月,提尔皮茨号接到调派挪威的命令。1月23日,提尔皮茨号离开基尔,通过基尔运河,驶入北海,北上几天后进驻挪威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踏上了和俾斯麦号一样的不归路。由于英美北极航线的活动频繁,提尔皮茨号到达特隆赫姆后不久就进行了第一次出击。3月5日,提尔皮茨号和3艘驱逐舰在阿克斯中将的率领下,离港后向熊岛海域杀去,企图切断盟军北方航线的PQ-12商船队QP-8商船队。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队由冰岛启航,与此同时QP-8也由摩尔曼斯克起航。但在随后的几天中,提尔皮茨号等水面舰队仅仅发现了一艘商船并由驱逐舰击沉,并未发现任何护航舰队。到了3月9日,提尔皮茨号被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胜利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发现,随后航母起飞战机对提尔皮茨号发动进攻,但没有成功。提尔皮茨号于3月9日进入纳尔维克港,并在几天后返回特隆赫姆。提尔皮茨号的这次出击大大刺激了英国人。为了避免提尔皮茨号像俾斯麦号那样杀入大西洋,丘吉尔派人不惜代价地把法国圣纳泽尔的诺曼底船坞(法国大西洋沿岸能修理提尔皮茨号的船坞)给炸了。1942年6月27日,在斯大林、罗斯福的一再要求下,英国组织了规模空前的PQ-17船队顶着恶劣的天气从冰岛出航。该船队共由三十四艘货船组成,载货量超过二十万吨。英国人试图在护送船队的同时,希望引诱“提尔皮茨”号出航,彻底消灭这个北方航线上的心腹之患。德国海军发现了PQ-17,决定出动“提尔皮茨”号。七月五日,包括“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水面舰艇部队从特隆赫姆出发,在获得“提尔皮茨”号出港的情报后,按照原计划远距离掩护的英国本土舰队却因为遭遇到大量流冰而难以及时赶到,在已知情报显示解救PQ-17无望的前提下,船队被迫分散。然而,以“提尔皮茨”号为核心的德国舰队在希特勒的“力求大型军舰不受损失”的精神指示下返航,失去了护航舰艇保护又被分散的PQ-17船队遭到了德国潜艇和飞机的双重猎杀,超过十三万吨的物资葬身海底。此后不久,为了躲避英国空军的持续轰炸,以“提尔皮茨”号转移到阿尔塔峡湾驻泊,并在峡湾两侧的山谷中设置了大量高射炮和发烟装置。为了消除北方航线上的心腹之患,英国人在飞机进行轰炸依然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决定效法意大利海军进行水下突袭。英国人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研制代号为“X”的袖珍潜艇。1943年九月拖拽着X艇的英国潜艇从斯卡帕湾起航,九月二十三日两艘X艇接近了目标——“提尔皮茨”号。在通过了铺设在军舰周围的防鱼雷网后,两艘X艇先后在战舰的下方放置了携带的爆破装置(8吨的烈性炸药),巨大的爆炸将“提尔皮茨”号震离水面2米多高,“提尔皮茨”号居然未沉,但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轮机舱和电机舱进水;光学部件大部分被震坏;B炮塔和D炮塔的转动机构受损;全舰电器系统瘫痪。该舰在瘫痪了六个月才恢复了战斗力。在获知“提尔皮茨”号修复后,英国海军立刻制定了代号为“钨”的作战行动,力争彻底消灭这艘北方航线上仅存的大型军舰。1944年四月初,两支航空母舰特混编队从斯卡帕湾起航,四月三日,六艘航空母舰出动了总共四十一架攻击机(不包括战斗机)前往攻击“提尔皮茨”号。“提尔皮茨”号被命中大小共十五弹,上甲板炸开一个直径近2米的破洞,还有一枚近失弹炸伤了右侧螺旋桨。“提尔皮茨”号又受到重创。从1944年八月二十二日起到八月二十九日,英军舰载机先后四次对“提尔皮茨”号进行大规模空袭,没有对德舰造成多大的损害。944年十月二十四日,英国再次动用皇家空军兰开斯特轰炸机轰炸“提尔皮茨”号。一发炸弹命中了舰尾,将“提尔皮茨”号主机的变速齿轮舱彻底摧毁,使其完全失去了自航能力。944年十一月十二日,英国空军出动轰炸机携带专门设计用来对付大型军舰的5.5吨的“高脚柜”超级炸弹。两枚“高脚柜”直接命中“提尔皮茨”号的舰体,四枚近失弹在船体附近爆炸,左舷水下部分被一枚近失的“高脚柜”撕开一个长度接近七十米的大口子,舰体持续倾斜,C炮塔的弹药库发生爆炸,九时五十分左右终于翻沉在林根峡湾哈依岛南侧海域里。除去事后从船体内被营救出来水兵以外,一共有九百零二人死亡。至此,为了击沉这艘纳粹德国海军的超级军舰,英国人出动了超过六百架次的飞机和大量袖珍潜艇。(3)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吃尽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苦头,所以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确规定:德国不准拥有包括巡洋舰以上的大型舰只。随着独裁者希特勒的上台。雄心勃勃的德国人想尽办法,为了重温大日耳曼帝国的美梦,一直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德国被容许合法摆脱《凡尔赛和约》建造大型舰只。德国就捉住这个机会决定建造大型远洋巡洋舰。德国人预计如果战争重新爆发,那么与其潜在的敌手—英国和法国交战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舰艇质量上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以当时德国拥有的几艘轻型巡洋舰来看,是远不能与英法同型舰只相抗衡。为此,德国在1934年2月决定进行重型巡洋舰方案的初始设计。因此德军要求建造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具有大型化、远航力高、火力强、防御性好等特点。为次要求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控制在标准排水量12,000以内,但实际上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建成时远超过12,000吨,达到15,000吨。主炮方面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安装了4座双联装203mm炮,该炮火力强,射程远,射速高。1941年在与英国舰队战列舰对射方面,显示该炮的巨大威力。另外为了对付空中威胁,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安装6座双联装105mm高射炮,还有8座双联装37mm机关炮。 1934年夏,德国决定采用203.2毫米主炮以及高压蒸汽涡轮机。最初设计的10700吨排水量在重量上分配2140吨用于装甲防护、1980吨用于机械动力,舷装甲厚度达85毫米。由于德国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字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范围之内该级舰的设计又不能达到所有的要求,为此德国人在超越条约的限制上所走的步伐还是比较大的,于是最终产生了希佩尔级重型巡洋舰。希佩尔级为高干舷平甲板型舰。头两艘舰在刚建成仍采用了平直、略带外倾的舰艏和传统的巡洋舰艉,有着适度的球鼻型艏,以减少高速时兴波阻力。该级舰舰体长、长宽比大,有助于减少阻力、提高航速。在该级舰建造时,由于焊接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因此德国人大量采用了焊接方法建造。焊接比铆接节省了不少舰体重量,而且有利于采用高强度钢,提高了整舰的防护强度。在该级舰服役时,德国海军已经意识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与该级舰原采用的直平舰艏在恶劣海况时上浪严重,影响航行性能,为此,在服役不久就开始改装为大西洋舰艏——也称为飞剪型舰艏。事实证明,这种舰艏比较适于北海和大西洋环境,这也成了德国大型战舰的外观标志。40年2月17日,”希佩尔”号交付舰队投入作战使用。1940年2月该舰攻击了盟军驶往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运输船队。1940年4月8日参加代号“威塞演习”的对挪威作战行动,在驶向德隆泰姆的途中,同行的“伯恩德·冯·阿宁姆”号和“汉斯·吕德曼”号驱逐舰遭遇英国皇家海军的“萤火虫”号驱逐舰。英舰在经过勇敢的反击之后被击沉。“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由于和英舰舰体相撞而受伤。1940年6月,“希佩尔”号伙同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击沉了一艘运兵船、一艘油船和一艘反潜拖网渔船。1940年12月1~27日,参加“北海之旅”作战行动,攻击了菲那斯特尔角以西700英里的WS5A护航船队,与英国皇家海军的“伯威克”号重型巡洋舰以及几艘驱逐舰交火,“伯威克”号与一艘商船被击成重伤,另有一艘商船被击沉。“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也被命中4弹,后驶回法国的布勒斯特港进行修理。这是该舰第一次参加大西洋作战。1942年12月在巴伦支海海域,“希佩尔”号、“吕佐夫”号以及6艘驱逐舰(“里查德·贝森”、“西奥多·里德尔”、“弗里德里克·伊恩”、“弗里德里克·埃克霍尔特”、Z30和Z31)攻击了JW51B护航船队。“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击沉了英国“布兰贝尔”号扫雷舰,重伤了“阿查蒂斯”号驱逐舰(该舰后来沉没)。但这次对船队的攻击由于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和“牙买加”号巡洋舰的英勇反击而功败垂成,“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被击中,还损失了“弗里德里克·埃克霍尔特”号驱逐舰,而整个护航船队仅有一艘商船被击伤。德军高层对此次作战十分恼火,“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此后便再也没有参加海上作战行动。1945年德国海军出动“希佩尔”号协助东普鲁士的德军和难民撤离,这也是德国水面舰艇最后的作战行动。同年4月,“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被英国飞机击伤,并于5月3日在基尔德意志船厂的船坞中被其舰员炸毁,船体在1948~1949年间被英国人拖到海肯多夫沙洲拆毁。“欧根亲王“号于1938年8月22日在基尔下水,准排水量14240吨,装备有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6门20毫米高炮和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舰体装甲最厚处达80毫米,最大航速达到32.5节,舰员最多为1600人。光学火控系统更是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但动力设备的不可靠一直困扰着“欧根亲王”号,问题主要出在了它的蒸汽轮机上,而且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德国其他大中型水面舰只上。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这时德国开始发展潜艇事业,研究部门长期热衷于对船用柴油机研究和改进。“欧根亲王”号是一艘以幸运而著称的军舰。1938年8月她在基尔港的克虏伯造船厂下水,之后加入德国海军,开始了她祥瑞般的服役生涯。她陪伴着“俾斯麦”号战列舰参加了莱茵演习行动,在“俾斯麦”号受伤返回法国时并未随同返航而是继续进行破交任务,从而躲过和“俾斯麦”号一同覆灭的命运;在几乎完美的瑟布鲁斯-雷霆行动中,“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在穿过英吉利海峡后都触雷受伤,同行的“欧根亲王”号却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德国;在挪威,“欧根亲王”号被英国潜艇“三叉戟”号(HMS Trident)的鱼雷命中,却只是损坏了舰艉,大难不死;1944年10月15日,结束了在波罗的海沿岸炮击苏军、掩护德军撤退的任务后,“欧根亲王”号在返航途中遇到浓雾,在雾中撞上了“莱比锡”号(Leipzig)轻巡洋舰。“莱比锡”号几乎被撞成两半,失去了战斗力。而“欧根亲王”号只是舰艏受损,依旧活跃在波罗的海上。二战结束后,“欧根亲王”号被美国海军接收,编号IX-300(IX即未分类船只的意思)。在著名的“十字路口”核爆试验中,“欧根亲王”号经历两次核爆未沉(一同参加试验的长门号战列舰虽然承受了两次核爆冲击,但是在第二次核爆后不久突然沉没)。在拖曳到夸贾林环礁后,“欧根亲王”号伤痕累累的舰体终于支撑不住,在埃努布吉岛(Enbuj)附近倾覆。至今,“欧根亲王”号的舰艉依然裸露在夸贾林的海面上,一个推进器被拆下来送回故乡基尔港以作纪念,她的残骸则成为了众多潜水爱好者的探险圣地。三 德国二战海军发展总结如果对于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发展之路做一下盘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之路走的实在是很不平坦,不管是在舰型,动力设施,观察设备还是火力配置上都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但是直到德国海军投入到二战的旋涡之中的时候很多新技术还没有最终定型,而在开战后惨烈的地面战斗带来的剧烈压力使得德国海军所获得的资源日渐稀少。而且还大多数投入到了U艇的建造中去,所以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进一步发展中断了。而日渐恶化的战局也使的他们只能困守锚地或者战死沙场。 赞 (0) 相关推荐 一发入魂,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HMS Hood ),舷号51,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191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的第二年,英国获知德国正在建造马肯森级战列巡 ... 追击,围歼俾斯麦号 俾斯麦号战列舰(1940~41年间,照片经修复上色) 英国海军的眼中钉 1936年7月1日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铺下龙骨,这是一艘长251米,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 ... 高射炮升起,德意志落下:史话二战德国Flak型高射炮|高射炮|武器|防空炮 纳粹弹幕 德国的防空部队受空军指挥,训练有素的炮手能对空中的敌军飞机实施密集火力打击,同时高效地保护德国城市中的军事设施和集结的部队.防空武器需要经常移动,有些是被固定在地面上或高射炮塔上的,特别是固 ... 二战德国装甲洪流的支柱之一三号突击炮:萨沙的兵器图谱204期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是俄罗斯的国宝,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谢谢美女摄影师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二战德国装甲洪流的支柱之一三号突击炮:萨沙的 ... 二战德国的班组战斗战术运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小队很少在战场上独自行动,通常和排或者部队的其他小分队协同作战.其次,因为士兵手册和战斗现实经常有所不同,战时会随机应变,所以没有那么多必须固定的作战样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战斗 ... 烧脑,一种不能被破译的二战德国密码机:恩尼格码密码机 今天和大家讲讲:恩 尼格码密码机.恩尼格玛密码机是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密码机: 恩尼格玛密码机有多牛?密码机内有三至四个机械转子,用于改变加密文字的电路信号.一共能产生多少种可能呢? 10, ... 二战德国的27位元帅结局如何? 狼群讲历史 05-06 12:53星问答计划创作者,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一共授予了27位元帅军衔,其中包括1名帝国元帅.19名陆军元帅.5名空军元帅和2名海军元帅.那 ... 非军非民的特殊团体,揭秘二战德国集中营的“女辅助人员” 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的集中营中,有很多女性看守,她们并不是正式的党卫军,而是被称为"监督员"的党卫军辅助人员.纳粹德国大约有5.5万名集中营看守,其中女性约3700多名,关于女看守这 ... 二战德国轻武器之各型手枪 二战德军使用的手枪有多种,其中本国生产的主要有鲁格P08型.瓦尔特P38型.瓦尔特PP/PPK型和C96型手枪四种. 鲁格P08手枪在二战前已是定型并大量生产,是德国陆军早期的制式手枪,二战期间,该手 ... 为什么二战德国日本的飞行员的军衔都这么低? ljrtc:最近在看<帝国苍穹:德国昼间防空战>,发现一个问题,德军的飞行员的军衔简直低得可怜,很多王牌都只是技术军士,少尉中队长,中尉大队长是普遍现象,感觉比日本飞行员的军衔还低,日本好 ... 二战德国轻武器之StG44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是德军一款较完美的自动步枪,该枪最早的原型枪是Mbk42自动卡宾枪,后改型为MP43冲锋枪,并在1943年中期开始接受部队的测试,1944年4月又改名为MP44冲锋枪,最后在1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