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着圈跳着舞,西藏旅行时的娱乐活动,还有祭祀的作用
我们去西藏旅行的时候,常常会看见男男女女围成一个圆圈载歌载舞,动作嘛也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性格比较外向的游客会加入到舞蹈的队伍中去。
这种舞蹈叫锅庄,流传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也就是说你去稻城亚丁啊、海螺沟啊、九寨沟啊、香格里拉啊等景区游玩的途中总会有机会见到的。
锅庄舞不单单只有这一个名字,“果卓”、“歌庄”、“卓”等也都是锅庄舞,它们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圆圈歌舞。这种舞蹈是藏族三大舞蹈之一,其余的两种舞蹈分别是弦子舞(在节庆、婚嫁、集会时,人们欢聚一堂,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伴奏,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和热巴舞(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跳锅庄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不过攻略君在西藏游玩时,看见旅行社或者是酒店或者是饭店等组织起来的锅庄舞也没有这么严格的程序。大家是会围成一个圈不过男男女女的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有领舞的舞者,也有欢快的乐曲配乐,没有一问一答环节,可能是考虑到参与者都是游客,不能用专业的眼光去衡量吧。
对于锅庄舞的起源虽然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流传下来,不过通过学者的研究,推算出这是原始社会的一种舞蹈。我们现在看到的锅庄舞都是中间点燃一堆篝火,而在原始社会的信仰中,火塘是神灵聚居之地,围着篝火舞蹈是娱神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锅庄舞已经不仅仅是与神灵沟通、娱神的方式了,而是演变成娱乐我们自己的活动。
根据参与人数和功能的不同,现在的锅庄舞按照规模来讲分为三种:大锅庄舞,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锅庄舞,用于民间传统节日;小锅庄舞,用于亲朋聚会。所以我们平常能见到的也就是小锅庄舞了。
带有祭祀功能的大锅庄舞不管是动作还是歌词的内容都比较古典、古老,是宗教界人士或者是上了年纪了老者所喜欢的。中锅庄舞和小锅庄舞相比较而言就显得比较随性了,在歌词上人们往往会选择欢快一点的,舞姿也比较灵活。
因为舞者总是要彼此接触的,要跨同样的步伐,做同样的动作,要手拉手还有时刻观察,所以这种舞蹈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让舞者更加有归属感,这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讲都是正向的。再加上2006年,锅庄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现在所跳的锅庄舞一来可以传承经典二来可以和谐社会。
下次去藏族旅行的时候如果看到有跳锅庄舞的活动,不妨加入一下,想着自己是为了传承经典而加入的瞬间就感觉自己高大了起来呢。玛吉阿米藏地旅行,您身边的西部旅行专家,更多西藏小众旅行线路、无人区穿越、西部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川藏线 ,我们一起发现不一样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