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益事 | 我为什么要读书

全文3050字,最快阅读只要3分钟吧

微信上看到一篇推送:“樊登书店|每年一起读50本书”。大致上也是每周阅读一本书的内容,顺带再踩踩读书少的人。

若是两三年前的自己或许也会参与一起狂欢,顺带再吹一波自己这一年的阅读量。

但是今年想了很多,回顾自己读书的这几年。想试图回答三个问题:读书该用什么指标去衡量,什么是读书的源动力,读书究竟能带来什么?

如何评价读书这件事?

读书该用什么指标去衡量?是数量吗?还是其他的什么方式?

我关注了很多的读书公众号,有推荐书目的,有培养读书习惯的。

曾在“得到“上听罗胖解读书,曾参加”有书共读“完成每周阅读完一本书,看到很多漂亮的思维导图手账以及了解很多有意思的书。

这些APP与公众号满足了人各种读书的需求,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这些方式,实质的原因是需求不能满足。

回到最初的问题,衡量读书的指标是什么,是数量吗?

不可否认数量是一个很有效的指标,但如果我只追求数量,只阅读浅显的书籍,而不去接触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这种数量有什么意思呢?

有次参加每周共读,书目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结果那周只读《平凡的世界》的上册,便不管剩下的中下册,这真的让人难受。

解读书籍的方式常常是将整本书压缩成20-30分钟的音频,将书的框架拎出来,配上书中的案例。

这作为观点输入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30万字的能浓缩成1万字的音频,那剩下的29万字,作者又有啥写的必要。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所谓的浓缩就像食糜,营养没啥流失,但却食之无味。

读书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以数量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真的很无趣。

我一年看52本轻小说也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但我十几年看网络小说的经验告诉我,貌似真的没啥用。

所以衡量读书的指标是什么,我现在觉得应该是满足或是不满足

月底或是年底,回想自己,是否在阅读上得到满足。

这种满足可以是读了很多本书,可以是读了一本很难理解的书,可以是达到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读书计划。

方式可以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读书的欲望有没有满足,内心是否充实。

什么是读书的源动力?

我的家庭读书氛围不是很浓,小时候接触最多的是杂志《家庭医生》,这估计也是影响我踏上学医不归路的重要因素。

父亲收藏了很多连环画的“小人书“,但怕影响学习也不给我碰。

在新华书店买过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后来书太贵了,不舍得花钱,就自己在也没有买过书这就成了我唯一的一本书。

邻居整理房间,送给了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是分上中下册的那种厚厚的书,这两本书算是宝贝,看过几遍,很庆幸当时没有受到名著精编本的荼毒。

小时候看书真的很纯粹,只是觉得书的内容很好看,也因为书的内容很浅显。

初中的时候,在死党的介绍下,开始接触网文。还记得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网游之七圣域》,可惜至今没有看到结局。

在叛逆的年纪,是这些书陪着中二的自己做着中二的白日梦。

那也是网文的黄金年代,唐家三少的《光之子》,云天空的《邪神传说》,我吃西红柿的《寸芒》,静官的《兽血沸腾》,骷髅精灵的《猛龙过江》,方想的《师士传说》,耳根的《凡人修仙传》,皇甫奇的《大周皇族》以及后来的天蚕土豆,猫腻,蝴蝶蓝等网络作家。

网络小说看了整整十多年,期间也被父母发现影响学习,然后就被教育,只能偷着看。

我没有看过《淘气包马小跳》和《冒险小虎队》系列,网文充斥了我中二的青春,

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两个变化,养成了一目十行快速看书的能力以及长期用眼的近视

这时候的书,由于网文作者的设计,内容高潮迭起,死死吸引读者,欲罢不能,看书的动力满满。

高中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开始接触一些传统的书籍。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一个认真负责的语文老师,她鼓励读闲书,鼓励写读书笔记,这种被认可的方式激励着自己在繁忙的高中三年阅读完余秋雨所有的著作,

如果给高中生推荐书目,那么还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等

高中三年的读书的源动力便是读书笔记上语文老师的评价,也就是喜爱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很像如今发朋友圈最期待朋友在状态下的评论。

到了大学,经济相对独立,开始买kindle,看电子书,大多数情况下是盗版的电子书。

后来由于电子书的排版不尽人意,再加上版权意识的觉醒,于是开始买正版纸质书。

完全是凭着个人的喜欢和排行榜选择要读的书目。五年零零碎碎买了几千元的书,看了百来本书。

这段时间虽然能买书,可是看书的最美好的时间已经过去。很多的名著真的应该在中学的时候去阅读,错过后便只剩下错位。

读书的时间真的不自由,只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而且类似快手与抖音都比书籍有趣多了。

而到了这个阶段,读书的源动力开始缺失,凭借高中的余热冲进大学的校园。却发现读书其实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没有人认可,没有时间以及周围有更加有趣的事情让读书变得无趣。

对意义的追求让看书这件无益的事情变得鸡肋,很多人强调人生要多读书,可实际上却总觉得没有好处而浪费时间,甚至开始思考那个强调这件事的人自己本身有多读书吗?

我也是幸运的,我虽然也都有这样的想法,但高中的余热让我在大学仍坚持读四五十本闲书。

在我觉得浪费时间的时候,这些书开始影响我待人处事,而我也感受到这些书给我带来的变化,古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诚不欺我。

便继续保有读书的习惯,虽然读书的速度快慢不一。虽然在瓶颈期的时候,还是会质疑自己的读书动力,但还是回到初心,因为读书快乐而读书。

读书不快乐的时候就放下书,下次再读。

快乐读书才会读书快乐。

回到开始的问题,读书的源动力是什么?

答案有很多,功利些便是读书让自己更加优秀,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或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评价和认可;抑或是为了内心的快乐。

我最后觉得内心的快乐是这三个答案中最好的。

书读完,留下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蛮功利的的问题,但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考虑结果,尤其是刚开始培养读书习惯的时候,一个好的效果会正反馈激励读书习惯的养成。

对不同的书,评价读书的效果应该是不同。

针对专业书籍,尤其是对医学生而说,医学书是要求记忆的,靠“不求甚解”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对于绝大多数书,也不可能要求全书“欣然忘食”。而且很多情况下,书中的细节都会被淡忘。

那么读完书后,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也就纠结书读完之后忘记的问题。

读书到一半忘记前面的内容,然后放弃,然后下一次再重新读起,然后陷入死循环。

有些书晦涩难懂,每个字都认识,但摆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即便弄懂,过一段时间便又忘记。

所以书读完了,留给自己的还有什么?

我想用这样一个故事说自己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新京报书评周刊最近有这样一篇文章描述这样的现象:书评媒体越来越难做,但是美国的图书新闻却越来越来多。

他给出这样的一个理由。

传统的的书评是以书为中心,编辑觉得这本书观点新颖,文笔不错,于是便写书评。豆瓣的书评也是基于一本书的好坏,然而这样的评论往往脱离现实生活,很难吸引读者兴趣。

以上也只是现象众多解释中的部分。

那么回到评价读书的效果的问题,如何能留下更多,结合主题,社会热点,自身发展,旁征博引地思考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要留下记录,留下读书过程中思考,以文字或者其它的方式。

最后意识两点,值得阅读的书不可能只读一遍不要试图全部掌握一本书的所有信息

这就是我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给自己的答案。

注:图文都是自己的


无益事  |  现在所做的都是没有意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既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那就做呗。



(0)

相关推荐

  • 胡洪侠|最美的书与最好的书

    每到岁尾年初,媒体.书店.图书电商,乃至全民阅读推广部门,都会评选年度好书,我最熟悉的当然就是"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这一类活动的评选机制,大都是主办方先遴选出一批基本书目 ...

  • 无益事 | 我为什么要读书 II

    全文3569字,读完最快只要3分钟 2018年的年末,本来计划写份年终总结,结果却是回答了自己关于"读书"的三个问题(无益事|我为什么要读书). 至今,我觉得那篇文章是我最满意的作 ...

  • 林则徐语录道出人生10大无益事,警醒世人

    启路文学:人的一生,总有些人喜欢去做一些无益的事儿,到头来,白忙了一场,如梦一场空.那么纵观我们自己的一生,都做了哪些无益的事儿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比如说一些人很不适合读书,读书就是在学校混日 ...

  • 无学位无文凭的陈寅恪,读书读到无书可读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作者:民国文艺 来源:搜狐号-民国文艺 编者按: 还记得<围城>中的克莱登大 ...

  • 韩网这样看待三人退团,紫宁无去处恐回校读书,粉丝心疼又无奈

    本期关键词:韩网评价.三人退团.紫宁无去处.回校读书.心疼无奈 娱乐新看点,微影细点评,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影子,和你们如影随形,大家可以叫我的名字:微影 14日下午,海南周天娱乐公司的再次声明,可以说 ...

  • 【传统家训】莫为无益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一个规律: 对大多数人而言,温饱后才会开始精神世界与道德情操的追求. 为此他们致 ...

  • 杨绛:人生并非无趣,只是你读书太少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带着情趣去生活,享受生命里每分每秒. 梁启超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在梁先生看来,真正的生活,需要保持一种趣味主义,需要充满非凡 ...

  • 有的人以为读过的书大都会被忘记,再读也无益处,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

    有的人以为读过的书大都会被忘记,再读也无益处,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却不知,你曾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绝非无用,它们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颜,浸染你的品质,提升你的修养,丰富你 ...

  •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诗词名句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陆游的<读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陆游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

  • 读书无定则

    关于读书实在有太多说法.较多听到的是,书一定要读名著,此乃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之策.也有人主张开卷有益,凡书皆有其可读者,杂取乃汲取知识的要义. 当初李敖向钱穆请教治国学方法.钱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