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花田 ‖ 千山行 ‖ 寻访“碧玉簪”(采写于燕窝镇梅桠村)
花
田
季
风雨同行
未来可期
余过梅桠村,偶闻碧玉簪故事,甚异之。村干部秦某告余:早些年央视曾于此寻踪搜疑。
事发明朝时期。吏部尚书李廷甫住鞍山村,其有一女名秀英,秀外慧中,容华若仙,远近称之。
一日,李尚书五十大寿,好友王裕夫妇携子玉林以贺。玉林年方弱冠,气度闲雅,资容俊秀,且勤敏尚学,其才华早闻于尚书之耳。尚书早有妻女之心。在寿辰之际,见玉林风度不凡,心甚喜之,欲试其才。曰:闻贤侄才比子建,书比献之,今祈见之。
玉林取来笔墨纸砚,一挥而就写完一副贺寿联。联意甚佳,墨韵高古,甚惬尚书之心。当即定以娇女许之。玉林亦早闻秀英之美之贤,曾写多诗以暗寄其情。今日尚书大人之许,浑如梦中矣!
却不知此刻秀英表兄顾文友肝肠寸肠,心灰如死。
是夜,文友不得入眠。怅惘之中,强生一计。次日红日初曙,小溪水流如玉,水声如琴。文友无心看风景,他绕溪过桥,迫不及待找到村东之媒婆孙红娥,温言求之。
孙媒婆初摇头拒之,后文友袖中取出三金赠之,并诺,事成另许十金。孙媒婆沉思良之,后终允之。
孙媒婆去到鞍山村茂竹修林的李家大院,设计盗得秀英之碧玉簪。归家即与文友合计,伪造秀英写给之友之情书一封。
玉林和秀英成亲之日,值桃杏盛开之时。兹时万物复苏,百鸟娇啼,河中游鱼成对,花间粉蝶成对。秀英美目含羞,娇靥生春。玉林容光焕发,心中大悦。
洞房之夕,红烛有辉,罗帐无尘,兰香盈室。月出东岭,宾客散尽。玉林正拟蓝桥之期,巫山之会。念之身热心狂,百虑皆忘。
在入洞房之途,足履一物,筋为扭之,痛而入骨。玉林异之,弯腰拾之。原是一方雕有凤纹的檀木盒,捧在手中有沉甸甸之感。玉林开盒视之,一只碧玉簪及一封信赫然在目。信封上书秀英贤妹启之字样。玉林惊愕甚,心感不安,开封阅之,情冷心冰,怒也悲也,不能自解。其见文友写信称,前度春风,两相爱悦,期以再会,玉簪为信。
玉林耻之,不复有刘阮上天台之心。顿觉武陵花谢,楚峰云散。他迟迟步入洞房,如呆如痴,怒视秀英半刻,一言不发,复背烛卧之。秀英不解,亦不敢问,只觉胸闷头昏,竟独坐到天明。
次日日上三竿,林莺百啭。玉林睡起仍未发一言,只见神态如怒如怨,秀英百思未得其解,腆颜问之。玉林怒对,汝自知之。秀英屈甚,粉泪盈盈。玉林不惜之,反益恶之。
秀英虽憋屈难诉,但大家闺秀,幼得诗书之育,初未将此事置于心间。仍色悦颜和以孝公婆,公婆称之,视为己出。尤婆媳之间,融洽之甚。
谁知秀英之悲也。夜守空房,长泪流湿枕。玉林书房独卧,除用餐时不与秀英晤。如此盈月,秀英腰减香围,日益憔悴。归宁父母时,玉林不与从,秀英含羞忍辱,独自回到鞍山父母家。母亲见之,神光不复如前,笑容不复灿烂。怜之,问之。秀英答曰:前几日偶感风寒,身心稍有不适,吾母毋忧。
玉林一月来亦食不甘味,心如刀绞。忧之愤之倦之,已萌休妻之心。文友住二郎,玉林疑秀英借归宁之机去幽会其兄,遂于傍晚书信一封遣仆急送秀英,要其速以归家。秀英得书后,不知何事,但依依含泪拜别母亲,连夜回到王家。
此时月明星垂,鸟栖花睡,除三两声犬吠外真是万籁俱寂。秀英轻开房门,见玉林坐睡于书房之椅。秀英虽羞之,但念及婆婆之好,也怕玉林感染风寒,遂解己衣覆之。自回房中独眠。
鸡唱三声,玉林醒来,见秀英之衣覆于己身,非但未生感念,反觉辱之。叫醒秀英,指目斥辱之。秀英委屈之泪夺眶而出,亦不辩之。
秀英之侍婢小娇素有侠胆,且与秀英情同姐妹。小娇见小姐受如此之辱,心甚不平。于当日午后偷偷回到鞍山,向李母报信。
李母闻之,怒之痛之。速乘桥来到梅桠王家。却见玉林横不讲理,与当日拜寿之时大相径庭。李母怒修书一封到京,叫其夫尚书大人速回家主持公道。
李尚书因公务繁忙,三月余方返回万古,来到玉林家。
尚书怒斥玉林:汝白读圣贤书矣!身之不修,家之不谐,何以敦人伦,何以成大事!玉林对曰:礼义廉耻之心,仆素有之。男贵才德,女贵贞洁。汝女未嫁即谙桑中之约、月下之会。君子能忍之乎?
尚书闻之惊之惑之。玉林含悲从书房拿出新婚之夜拾到之木盒,交与尚书。尚书命人当场打开,一支碧玉簪灿然如新,闪于众目,一封贤妹亲启之信于春日下尤为刺眼。
尚书将书信拿到手里,至一梓树下亲启阅之,怒不可遏,亦疑女儿行为不贞。唤女前来,拔出身佩宝剑即欲斩之。秀英喊冤伏地不起,悲声传于远岭,林花为之纷落,鸟声也由悦转悲,如若应之。闻者无不愀然。婆婆陆氏亦伏于秀英身边,啜泣不已。哭声引来四邻围观。淳朴之村民不信秀英之不贞,齐跪于李尚万书跟前,望大人明察。尚书此时亦觉有异。遂命人将顾文友从二郎带来。
天欲黄昏,文友才至。而秀英已伏于院中半日矣,秀英婆婆已泣于院中半日矣,村民亦跪于院中半日矣,尚书亦站于院中半日矣。
斯时,天忽下丝丝细雨,须臾,竹叶之间皆挂莹莹雨珠,若为秀英哭。
文友见之,竞呺然大哭,悔之痛之,己之一时私欲,竟几让表妹蒙羞殒命。长跪于表妹前、忏悔无已。并当众将自当时之思之谋之为一一诉之。
李尚书即命人速唤来孙媒婆一一证之。
玉林此时悲悔交集,长跪秀英身前大哭不已。
文友愧甚,欲拔剑自刎,尚书阻之。觉其悔心实诚,打五百大板后宥之。并斥孙媒婆,见财起贪,昧心为事,必遭天遣。念其年老,未板责之。将文友所送三金收之,平分乡民。
至夜,孙媒婆自觉无颜于世上,乃投河自尽。
此后玉林益加发愤读书,日夜不怠。对秀英呵护有加。秀英却若即若离,玉林心中有愧,亦不强之。
秀英待公婆益柔顺,弯腰扫地,下厨作汤。婆婆病时亲尝汤药,亲手喂之。有时来到玉林书房,为玉林端来鸡汤。
玉林房后山峦起伏,竹木杂生,村前田园平阔,稻梁盈畴,滋润了其文心诗意。
房后之山名宝鼎山。山下生一古乌桕树,干有几人合国之巨。每至秋深,红叶如染,分外绚烂。玉林读书之余,偶一拾之,时题诗以送秀英。秀英亦才敏,时一和之。秀英之诗,灵气逼人,玉林每阅而叹之。
距宝鼎山几十米,即灯台山。山上风景秀丽,烟萝挂壁,时有云气萦之若仙境。灯台山上有一石矗立,绝似一灯。传言此石若倒,成都之灯悉皆熄灭。玉林尤喜读书于灯台石边之石台。山中宁静,读书易记。有时读书入迷忘归,秀英送来晚餐并蜡烛,为玉林点之。在日出之晨,日挂灯台之上;月明之夜,月悬于灯台之前。似为玉林读书之便。
三年苦读乐学,玉林学艺猛进,下笔有神。奉母命进京考取功名,玉林一举高中状元。
帝见之神清目秀,问之对答若流,甚慰之。惜无公主嫁之。次日闻玉林秀英之事,甚奇之。尤感于分英忠贞孝爱事。即下诏封秀英为苕国公主,招玉林为苕国驸马,并敕令在梅桠建公主府。
玉林荣归之日,秀英、玉林父母及众乡民备酒于桥亭寺。玉林送上帝赠之凤冠霞帔,秀英却不肯受之。玉林惭颜长跪于桥,深责之过,谢英之恩。秀英心稍有动,然仍未受之。婆婆于旁温言以劝,乡亲亦劝秀英。秀英忽见河面上游来一对野鸭,在清波之上欢快戏水。想起三年多之悲欢,秀英泪下纷纷,扶起玉林,相拥而泣。
此后,两夫妻凤凰于飞,琴瑟和谐。玉林在外为官,秀英随之。玉林清正修洁,政声卓著,亲民爱民如子,民亦亲之,爱之。
后玉林秀英思乡思亲,玉林辞官携眷回乡侍亲。归来之后,为乡亲广做善事。民甚德之。
玉林六十余再携秀英远游,此后再未回来。有乡民于夜梦中见到玉林秀英,着神仙衣裳,逍遥于尘世之外。
乡亲思之不已,集资于明万历年间,修建驸马祠,并祭玉林与秀英。
惜乎民国二十一年,驸马祠毁于大火,烧三天三夜未灭。吾所之张康其外婆亲眼见之。现余之断壁残垣亦系民国二十二年村民复建之自住穿斗房屋。
我于头周日携合川摄行罗主席一行及笃光先生等至祠寻踪。恰遇杨姓家人为家中老人运祺做法事。罗主席等人讳以避之。我到院中问及八十余岁之杨新文老人,言碧玉簪事如历历在目。众乡亲领余至驸马祠遗址,曰:此处天井石还在。但荒草丛生,朽木欲堕。余拔草行之,近崖观之,终无所得。但见一二古基石犹可想见当年繁华也。
问及灯台石,乡亲言还要走段路,其时已近午,大家多饥肠难耐,且还要去刘大爷拍养牛扶贫或果,下午至高峰拍红苕。言下次复访。
我与罗主席约起,找一晴日,拍灯台石上的朝阳。天气预报周二为晴。一早,我开车接起张镇长,罗主席,耍仙夏老师,蔡老师四人径赴梅桠村。我一路讲燕小干扶贫故事和碧玉簪爱情故事,不觉来到村上。
在一陈姓老乡的带路下,我们来到了灯台山下。山下老百姓正在开荒种橘。我问,这是不是灯台山,上面是不是灯台石啊。老百姓自豪地说,是呀。并问我们是否知道碧玉簪的故事就发生在梅桠村。
我和罗主席蔡老师三人分开齐膝高的露草登上山去。而耍仙就在山下,拿出她的摄影飞机,一会儿就飞机就飞到了空中。
十多分钟,我们快速地爬到了半山腰,清晰地看到了高立的灯台石。石质为青白色砂岩,岩上有美丽的层层如水波纹的纹理。更奇特的是,灯台石顶部,生长着两株树,一株柏树,一株榕树,根悬于灯台石上,却长得郁郁青青,大家都惊叹于大自然之神奇,生命力之顽强。远看真像灯上青色的火焰。我们一边拍一边惊叹。蔡老师在灯台石背后发现了神秘文字和图案。我穿过草丛寻之。看见了图案上一人若举着灯烛,另一人像拿起酒壶饮酒。雕刻扑拙,看上去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雕的是玉林和秀英吗?饮酒之人下写了一个少字,是秀英劝玉林少喝酒,多读书吗?
山上鸟声悦耳,野树丛生,翠柏满坡,山形独特,风光极佳。游目一望万里,胸怀辽阔,心神为之大振。
拍好照后,我们便下山。我问老百姓种什么品种的柑橘。我说种柑固然好,但最好是多种些桃花,便于灯台山的开发。老百姓说,好啊,桃花好看,果子也好吃。只是种什么要镇上领导说了才算。我马上向张镇建议了此事,张镇觉得可以,又向刘书记报告。刘书记也同意了。我太高兴了。这是多美好的事啊!
下午拍完高峰村挖红苕场面及农家小院,已比较晚了。我的朋友合川知名民谣歌手小刚也来到高峰,他和一个朋友找不到路,转了好久没找过来。我于是开车去接他们车过来。我们在小院又看了很久,看到破烂的院子,淳朴的乡民,我们都有改造它的冲动。
回到燕窝镇上已六点了。小刚说回合川了,我说你们不去寻访碧玉簪吗?听到碧玉簪,小刚又来了精神。
我们赶到驸马祠院子时,天色已暗下来了。我问一个大娘,杨爷爷在吗。她说,还在坡上挖红苕,一会就回来了。院子里槐树影疏,房子后乌桕红悬。露草丛中响起阵阵虫鸣。杨爷爷和几个村民都来了。我介绍了来访的客人,乡亲们很高兴,说,就是要靠你们文化人帮这个好地方宣传出去呀。我说,我们都在想办法出力呢,旅游经济搞起来了,你们收入又多一个途径啦。
杨爷爷饶有兴致跟我们讲碧玉簪的事,旁边的村民有时插话补充。小刚和我都听入了神。时不时问些相关情况。
交流结束后,我们告别乡亲们,回到合川八点半了,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但大家都觉值得,感到高兴。
附:碧玉簪歌
文/千山行
作者简介
王泽涵,重庆人,微信名千山行。现系中华辞赋社社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秋霜诗社社员、重庆及合川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古典诗骚微刊编委。曾应邀参加中国诗词家举办的蜀风诗会,创作有《奇石赋》《宅园赋》《酒神赋》《巫山红叶赋》等近十篇赋作,其中《酒神赋》曾在由中华辞赋社举办的海内外征文大赛上获优秀奖,《巫山红叶赋》在世界汉诗杂志上原文刊载;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律诗、古风、词及散曲,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学会微刊、《重庆诗词》《合川诗词》等刊物。荣获首届白帝城国际诗歌大赛铜奖。
往期回顾:
顾问:刘军 青埂深居 黄山如海
主编:北尘
副主编:槿潼 烟雨红尘
法律顾问:丰学明
投稿邮箱:21418030@qq.com(本平台长期面向各界征稿,维护原创,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不负责版权纠纷。)
说明:赞赏费在帖子发表一周以后核发,不足10元的不发,超过10元的7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30%的作为平台费用,所有投稿作者每一期只发放一次稿费。
备注:本公众号开通了学生专栏,面对各个大学学生,打造一片校园风,欢迎投稿。(学生赞赏平台一分不留,鼓励学生再创佳作)
公众号:十二花田
排 版:清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