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男子娶了个媳妇,洞房花烛夜,媳...
古代,有个男子娶了个媳妇,洞房花烛夜,媳妇却不肯相就,惹得男子很是着急。女子见他着急,便叹了口气,道:“唉,我不是你的新娘,难以相从啊。”男子听此甚是疑惑,便追问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得知真相后,男子竟做了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结局令人慨叹。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话说,这新娘名叫李冬梅,自幼长在贫困之家。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只留下母亲李氏与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这天早上,李氏带着冬梅去挖野菜。路上,经过一棵大树的时候,冬梅突然发现树底下有个包裹,便喊母亲停下来看看。
李氏拿起包裹,沉甸甸的,摸了摸,感觉是银子。见四下无人,她便对女儿道:“这估计是别人丢的银子,我们弄点树叶给遮上,别让人瞧见捡走了。”
李冬梅也正有此意,便与母亲一同把包裹藏在树叶里。随后,二人就在树下等着,看看有没有人过来寻找。
刚等了一会儿,果然有只马车到这里停下。车上下来一对年轻的夫妇,相貌不凡,身着白衣,倒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子弟。
年轻夫妇俩见了李冬梅母女,便问道:“请问婶子,有没有在这儿瞧见一个包裹。”
李氏听此,便道:“适才瞧见一个,你说说里面是何东西?”
对方答道:“哦,里头装的是银子。”
李氏点了点头,和女儿把刚刚藏起来的包裹拿出来,递给了夫妻俩,道:“适才我和女儿发现这包裹,怕被人捡走,也就藏了起来,在这儿等失主呢。”
夫妻俩很是感激,鞠了鞠躬,道:“多谢婶子,本来这银子得分你一半,可这是我二人要到京城寻医,救我父亲的银子,他日定当谢过。”
李氏听此,摆了摆手道:“这本就是你二人的,不义之财莫取一分,你二人赶紧赶路去吧,别耽搁了。”
年轻夫妇俩拱手谢过,临走前,男子摘下随身携带的玉佩,递给了李氏,道:“不知婶子和女儿叫什么名字,他日若是有需要,可到姑苏南山寺旁的马家找我。”
李氏接过玉佩,道:“那就谢过马公子啦,我夫家姓李,女儿名叫李东梅。”年前夫妇俩听此,点了点头,道谢后就上了马车,飞奔而去。
李氏则带着女儿,按原先计划好的,去摘野菜充饥。
10几年后,李氏辛辛苦苦,已经把女儿拉扯大,母女俩依旧相依为命。
可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年发了大水,许多庄稼地都没了。当地闹了饥荒,李氏母女俩难以度日。
这时候,李氏想起了十多年前,马家夫妻给的玉佩,便交给了女儿,道:“冬梅,剩下的粮食,难以供我娘俩度日,你拿着这个玉佩,到姑苏南山寺旁的马家,看看他们能不能给条活路。”
李冬梅已经长大了,知道家里的不容易,便抹了抹泪,告别母亲,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个破碗,一边乞讨一边上路了。
一连走了半个多月,李冬梅在风吹日晒之下,终于赶到了姑苏城。正要去向路人询问马家的消息,她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一户人家门外。
醒来的时候,李冬梅仿佛是在梦中一样,自己身上,居然穿着一套新娘的红衣装,睡在一个温暖的大床上。
正当她迷迷糊糊的时候,一个中年女子走来,温声说道:“姑娘,你醒了。你昨儿个倒在我们家门口,被我们救进来了,好些了么?”
李冬梅踌躇一会儿,想起了自己倒在一户人家门口的事,便向女子道谢。
女子拉着她的手,道:“醒过来就好啦,老身有一事相求,不知姑娘是否愿意呢?”
李冬梅点了点头,道:“恩人但说无妨。”
女子道:“哎,我家女儿本是许配给马公子的,奈何她跟另一个公子好上了,不愿嫁过去。老身见姑娘年轻貌美,可替我女儿出嫁,我认你为干女儿,给你嫁妆,可否?”
李冬梅还没缓过来,听了这话,隔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回应道:“恩人的事,就是小女子的事,不敢推辞,就依此而行吧。”
中年女子甚是高兴,拉着她的手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而李冬梅心里则暗道:“既然她对我有恩,且是个大户人家,必能帮我母亲,我就依此而行,倒也不是不可以。”
当日,迎亲队伍就把李冬梅接了过去,李冬梅则迷迷糊糊地拜了堂,成了亲。
是夜,新郎笑嘻嘻地掀开马冬梅的红盖头,随后便要她褪去衣裳。马冬梅第一次见这种场面,畏畏缩缩,又有些娇羞。
新郎见她不愿意,便有些着急。
李冬梅这才开口道:“夫君,其实我不是你的新娘。”
新郎听此吓了一跳,问是怎么回事。李冬梅觉得瞒着他也不好,就一五一十地讲了,自己从何而来,为何到此的事。
新郎是个正人君子,听了李冬梅的话,便拉着她去跟父亲说了此事。李冬梅跪拜公婆,请求原谅。这一跪,身上的玉佩恰好掉了下来。
公婆二人见玉佩眼熟,便拿起来看看,发现是多年以前,自己送给一对母女的玉佩。于是便问李冬梅叫什么名字。
李冬梅说了自己和母亲的名儿,公婆二人听此笑道:“那你找的就是我们家啊,真是天意,恰好就做我家的媳妇了。”
第二天,李冬梅就和丈夫去接了母亲过来,此后一家人过得甚是幸福。
故事名为《拾金不昧的新娘》,改编自《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