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篆刻学》:唐印

本文讲唐印。
隋唐印大部分时间不为篆刻领域学人重视,因为隋唐印印面效果实在乏善可陈,但如果真要了解中国篆刻史,隋唐印又实在不能错过,邓散木先生并没有将唐印略过不讲,但讲的相对简单,比如,先生讲了九叠印的印制状况,却没有讲形成原因,讲唐印却没有讲唐印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力求将这些问题一并解决。
(《篆刻学》唐印部分书影)

唐印印制

隋统一中国后,经过很短的时期就被唐取代,因此我们所讲的唐印印制,基本涵盖了隋印印制。各个级别的官印大致制式如下表:
(唐代印制表)
比较值得记忆的是,唐代的天子玺,比前面的“天子六玺”多出了两方(神玺、受命玺),合并成为天子八玺。在武则天执政后,因为“玺”的读音近于“死”,于是改称“玺”为“宝”,到唐中宗继位,改“宝”为“玺”。到唐玄宗开元六年,又改称“宝”。
(唐印实物)
与隋唐以前的官印最大的区别是:唐官印多为朱文印。
官印改为朱文印的原因主要是:隋唐以后的官印已经随着造纸术的普遍发展,玺印已经由抑压封泥转变为蘸印泥之后钤盖在纸张之上。而朱文印对文字的呈现效果,要比白文印好一些。如图:
(两方唐印:中书省之印、会稽县印)
显然,唐印的文字很不规范,篆法错篆较多,相当不规范,原因有二:1、在唐代,篆书已经脱离人们的日常应用,人们对篆书日益生疏;2、此时朱文印的铸造、凿刻技术尚不成熟。但这并不代表它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下面会说到。

九叠印的成因

如邓先生所言,唐官印中,唐印文字“承六朝之后,更作屈曲折叠之状,逾趋纤巧,印亦愈大,印文用九叠篆。”
其实,这里面有个问题要思考,印文屈曲折叠而成九叠的原因,是因为印面越来越大,印面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因为官印要钤盖在纸张之上,为保证印文清晰,同时也为了体现官印的权威。
那么印面变大,原有的篆书不管是秦小篆还是摹印篆以及汉缪篆都不适应这种变大的印面,如果文字不加繁化,印面就会出现大量的空白,权威及防伪性较差,于是唐人人为的将印文的大部分笔画屈曲折叠,印面越大,需要填满的空间就越大,为了保证匀满,折叠就越多。因此,所谓的“九叠”印不一定是九叠。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说:
“九叠文不尽九叠,如勾当公事印用七叠,承受差委吏印仅六叠,都统之印,万户之印,乃有十叠,又如行军都统之印等,则叠数不等,名曰九叠者,以九为数之终,言其多也。叠数多寡之故,大抵因印文多寡而为增损,或因时代不同,而所铸各殊,或如三代尚数。各有定仪,明九叠篆印,取乾元用九之义,八叠篆印,取唐台仪八印之义是也。”(《印学概论》)
其实容易理解,主要原因是印面增大,印面又必须填满,只好从印文盘叠上下功夫,盘叠以用尽空间为限,于是,可能叠数不定。
(邓散木先生所列的三方叠印)
讨论九叠印这么多,实际上在唐印时讨论叠印,为时尚早。要注意:邓先生这里所列的九叠印,根本不是唐印,真正意义上的叠印,起源于北宋。

隋唐印对后世的影响

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延续发展最终形成的。元代赵孟頫开创元朱文印风,自然也是基于唐宋两代朱文印的发展而形成的艺术性更强烈的印风。
(赵孟頫的元朱文)
实际上,唐印对于朱文印的影响还不止于元朱文,因为浙派宗师丁敬有一首著名的论印诗: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显然,浙派朱文也同样受到唐印的影响。
(丁敬的“岭上白云”)
是不是隐约可以见到唐印的影响?
此外,邓先生最后提到《金史百官志》中有载,在唐印中,有一种称“朱记”者,原因是唐时,印泥业尚不发达,印色非一,“称朱记所以别于他色”。邓先生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是这方“右策宁州留后朱记”,这方印有人认为是五代印(比如《中国印》的作者赵远强先生),暂无定论。印文如图:
(右策宁州留后朱记)
唐印要介绍的内容不多,大致就是以上这些。读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邓先生虽因《篆刻学》一书的写作对于现代篆刻有筚路蓝缕之功,但《篆刻学》一书中的内容,在细读时,需要认真思考鉴别。
(0)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如何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赵之谦篆刻 据考古资料证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三件商代铜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具有和甲骨文同样悠久的历史.根据著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于省吾(1896-1984年)在< ...

  • 唐吟方:余正的篆刻艺术及印学研究

    文\唐吟方 谈起浙江印坛,余正是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以他在篆刻创作上的综合实力及多方面才能,单凭一手工稳严谨的浙派印风,足成名家.作为专业印人,他长期在西泠印社从事篆刻创作,师承名师韩登安,研习浙派印风 ...

  • 细读《篆刻学》:“印文”的统一与篆刻实务中字典的选择

    <篆刻学>全书的最后,下编的第五节,邓散木先生归纳了几条"賸言",賸,同"剩",余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是没有办法归入前文的各种杂项内容,但 ...

  • 细读《篆刻学》:如何选择性地临摹古印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读章法部分的"临古"部分,这是邓散木先生所谓的第一种章法分类. (临古章节) 学篆刻必须临印,尤其以临摹古印最为重要.但邓先生的话也有道理 ...

  • 细读《篆刻学》:印纽

    现代,篆刻意义下的印章,从印章实物来考察,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两类:1.素章:2.带纽的印章.一般情况下,有纽的印章价格较为昂贵(大致是无纽素章价格的一倍).本文主要介绍印纽的种类. (带龙.凤纽的印材) ...

  • 细读《篆刻学》:古人的成语印

    接着读邓先生的<篆刻学>,说说成语印. 这里的成语,并不是指后世所说的"成语"入印.后世所说的"成语",指的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一般意义下的成语 ...

  • 细读《篆刻学》:吉语印

    今天内容不多,就只说吉语印. 吉语印并不复杂,就是把吉祥话刻成印,比如祈祷财富.祈祷健康.祈祷禄位.祈祷平安.祈祷顺利等.有关吉语印,邓散木先生讲得也不复杂,就是举例子. (<篆刻学>有关 ...

  • 细读《篆刻学》:史上那些有名的收藏鉴赏印

    这次我们介绍"收藏鉴赏印".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把它们列为私印分类的第九类,如图: (<篆刻学>书影) 收藏鉴赏印,兴起于唐代,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古人的“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古人的私印,除了姓名字号印外,还有很多种,今天再介绍另外两种: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先说书简印 所谓的书简印,就是古人们在写完书简之后,加盖在书简上的私印.那时的书简,其实就是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古人的“个人签名”

    我们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这次我们集中说说"署押印": (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部分书影) 署押印应当起源于古人的花式签名,为了显示承诺或信誉.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