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曹梅姣:阅读—润物细无声
阅读:润物细无声
中山市实验中学/曹梅姣
基地项目论证前期,项目组每个负责人需要在论证会上汇报工作。我被分到了第3小组,主要参与“教学评价体系及测试工具开发研究”。看到这个主题顿时感觉一头雾水,教学评价在我看来真的很难,更何况测试工具开发。起初我并没有什么想法,我也没有花心思去思考,直到我们组长发信息问我,我才想起来去好好研究研究,毕竟身为组员不能将所有事物都推给组长一个人干。就这样我开始查阅文献,将有价值的文献内容提取出来,通过整合文献内容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在整合过程中我发现文献的切入点都比较小,要形成一个讲座内容体系还必须思考以下问题: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教师与学生呢?评价的方式是怎样的?评价标准的视点在哪里?评价过程中如何达到可视化、可操作、可量化?等。关于评价的主体需要从整个基地项目出发,项目的研究不仅为了学生的发展——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核心素养,也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我想起了《有效教学》中关于课堂评价的阐述,其中课堂教学评价需要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的平衡,输入评价指向教学的教学如教学设计,过程评价指向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即教师与学生间的交互,输出评价指向测验。教学评价方式围绕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进行构建,既符合评价的目的也突出了各评价的侧重点。关于评价标准的视点问题,大家很容易想到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水平层级制定评价标准,结合教学内容给出评价任务。当然也可以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视点的确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给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层级。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理论来确定如钟启泉《课堂研究》中提出,评价学生的视点可以从三方面出发,分别是“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判断”“知识、理解”。我想关于评价标准视点的问题是因人而异的,这也是导致教学评价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关于教学评价的工具开发,我想必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没有技术支撑,评价就不可能达到可量化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我没有阅读《有效教学》,或许我就不知道还有“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评价体系;如果我没有阅读《课堂研究》,我就不知道评价标准的确定要先有评价视点的意识。
同样的感受在其他地方也深有体会。在帮助同伴筹备青年教师能力大赛时,偶然翻出了19年参加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角逐赛的照片,里面有一道题目是“有人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此,请谈谈您的看法”。或许19年的时候我还不能立刻提取里面蕴藏的教育理念,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论述这个问题,但是今时今日再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有了很深的感受。这句话的重点是“点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心中的“火”,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支援者”,课堂教学模式由“灌输式课堂”转变为“对话中心课堂”,由“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建构”。阅读过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人都清楚,这些核心观点在书中出现的频率极高。
阅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有点晦涩难懂,感觉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没有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我们会发现论文的撰写、教学的设计、比赛中的答辩等都在暗暗地协助我们完成。也许在进行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但是一旦与没有阅读过理论书籍的人相比,明显高度不一样。因此,阅读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我们不能因为“教学中好像用不上”将其永久地封存在书本中,也不能因为“学生认知水平低,不需要高大上的理论”将其拒之门外。阅读需要沉淀,不是一时兴起看一看就能深深印在脑袋里,它必须用实践去证明其价值,千万别到了需要用它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阅读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