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者不太可能在网络上欺负他人

摄影师:赵莉

感恩者不太可能在网络上欺负他人

曾攀、雷雳

网络欺负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数字设备对他人实施反复、恶意的伤害行为,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时有发生,并且无论是对实施者还是受害者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前人研究多聚焦于网络欺负行为的风险因素,而对于抑制个体实施网络欺负行为的保护因素(比如,感恩)研究相对不足。
以博士研究生曾攀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民大学雷雳教授团队,以14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该研究(2020)考察了感恩与网络欺负的关系、自我同情和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特质感恩指的是个体以感恩情绪回应他人帮助的一种稳定的情感体验。感恩的人不仅会通过亲社会行为回报施恩者,同时也会帮助陌生人,这种亲社会动机可能会使得他们有更低的意愿在网络上欺负他人。)
该研究发现:
(1)大学生的特质感恩负向预测网络欺负,即大学生的感恩水平越高,就越不可能在网络上欺负他人。
(2)高感恩的大学生更可能有较高的自我同情水平,而高自我同情水平的大学生有更低的可能在网络上欺负他人。
(3)高感恩的大学生有更低的可能采用道德推脱策略,进而越不可能表现出网络欺负行为。
(4)高感恩的大学生有更高的自我同情水平,从而有更低的可能采用道德推脱策略,进而越不可能表现出网络欺负行为。
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以对大学生的感恩、自我同情进行干预从而使得大学生有更低的可能采取道德推脱的策略,进而减少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目前已有成熟的自我同情及感恩的干预项目,这为干预网络欺负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该研究于2020年11月在线发表于SSCI一区期刊《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该研究的作者包括曾攀、王鹏程、聂佳、欧阳明昆、雷雳。

资料来源:

Zeng, P., Wang, P., Nie, J., Ouyang, M., & Lei, L.(2020). Gratitude and cyberbullying perpetr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self-compassion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105608. https://doi.org/10.1016/j.childyouth.2020.1056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