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最鼎盛的一个时代,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位都处在这个时期。在“三苏”的名声还没有响起的时候,欧阳修就已经是北宋文学界内的泰斗级宗师,在推动古人文风的过程中,他身为领导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欧阳修年幼时父亲欧阳观便早早去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子二人为了生计只好投奔到欧阳修的叔叔那里。虽然叔叔欧阳晔是朝廷的七品官员,只是历来为官廉洁正直,家中也不是十分富裕,请不起家教,公务繁忙又无法亲自教导。
所幸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也是大家出身,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平常就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再加上欧阳晔时常抽出空来指导欧阳修,总算没有让这位文学界内的泰斗,落到因不识字而陨落的下场,而欧阳晔为人处世的态度也间接影响到了欧阳修。书籍在当时算是一种珍贵的物件,一般人家也买不起这种东西,欧阳修只能借书抄诵。让他母亲叔叔没想到的是,往往书还没抄完,十岁的欧阳修就能够诵读全文。而这些借来的书籍中对欧阳修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欧阳修初得此书时便爱不释手,万般乞求才借回家中,对其中记录的诗词歌赋是越读越爱。昌黎先生韩愈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日后欧阳修推动北宋古文运动这一行为,和他早年就接触韩愈作品和思想有着绝对的关系。
欧阳修二十多岁时荣登进士及第,虽然比不上妖孽般的苏轼、苏辙两兄弟,但同其他人相比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记载中说欧阳修十七岁的时候便开始参加科举,连着两次都没名落孙山,直到第三次参加国子监的解试时才一鸣惊人,获得第一名成为解元。
第二年时参加礼部举办的省试时,欧阳修又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省元后不久,欧阳修就开始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这一次欧阳修没能再次获得殿试第一名,只得了十四名的成绩,被列为二甲进士及第。据后来其中一位主考官回忆说,之所以欧阳修没能再度夺魁,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欧阳修在这三次考试中锋芒毕露。而主考官们为了打磨一下欧阳修的心性,才想着挫其锐气,令欧阳修这次没能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常言道:“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京城那些家中有女儿尚未婚配的达官贵族们,早就等着殿试成绩的榜单张贴出来了,好让他们从这些新科进士当中挑选自己的乘龙快婿。欧阳修早就被自己的恩师胥偃相中,就等他中了进士再举行婚礼。
中国古代历史中好像有一条无形的规律,但凡成为文学大家的人物,都必然会有一段坎坷崎岖的人生经历。欧阳修也没有例外,因为支持范仲淹推行改革,触犯了一些权贵们的利益,在范仲淹被贬之后,欧阳修也受到了牵连。
过了三四年的时间,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才相继被朝廷召回。只是没多久,随着改革的继续进行,守旧派对改革派的弹劾也就愈加激烈,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又陆续遭贬,而欧阳修也因为上书为改革派辩解遭到贬谪。新政无法顺利实施,不过欧阳修还是被宋仁宗找了回来,让他修撰史书《新唐书》。之后欧阳修一直在朝中任职,还做过苏轼的主考官,相传欧阳修更是误以为苏轼的试卷是自己弟子所作,为了避嫌便把苏轼的第一改为了第二。欧阳修的诗歌特色按照宋人的说法就是“平易”,而欧阳修的诗歌,也不仅仅是在用词用字上的避难趋易,重点在于用“平易”的话语表述“艰深”的涵义。欧阳修通常在诗歌当中比较重视事物的表现,没有像苏轼那种丰富多彩的言语,但当人读起来的时候,却能感觉到在平意亲切当中又别有一番雅趣。例如在《和秦太虚梅花》当中的“竹外一枝斜更好”这一句,平易无奇的语句当中,只有当诵读时才能领会到梅花那静寂孤独又文雅幽静的姿态。欧阳修的诗同其他几位大诗人相比,在个人感情色彩的表现上稍淡几分,但却别有一番意境。
欧阳修《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这首绝句当中,每一句都包含着一种意境,四种意境看似不同却又是一个整体,字字相对可谓是天衣无缝。最妙的是这首诗意在言外,隐约透露出欧阳修此时因为被贬而抑郁恍惚的心情,令人不得不相信这是梦中所作,如果不是在梦中神游天地,此等绝句实在难见于世。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乃是三不朽,立德实在罕见暂且不说,立功可能欧阳修也算不上,不过立言绝对有他的一席之位,能在三不朽当中占据一席者,古今以来又有过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