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无棣籍高僧智光“三访西天佛国”
明代无棣籍高僧智光“三访西天佛国”
刘玉文
明初有一位山东无棣籍高僧法号智光(1348-1435),俗姓王氏,字无隐,父讳全,母董氏。生于元至正八年(1348),十五岁辞父母,入大都(今北京)吉祥法云寺出家。师从西天迦湿弥罗国(今译克什米尔)撒哈咱失里(也译作萨诃咱释哩),智光梵文名字“雅纳哕释弥”,汉译“智光”, 他精通汉、蒙、藏、梵多种语言,在洪武、永乐年间曾代表国家“四出西域三访西天”,他以极高的语言天赋和渊博的佛学知识折服了当地的高僧,并说服各派政教领袖归顺明朝,极大地辅助了大明朝与西番地方建立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关系,因此受到明太祖、成祖的器重。明成祖永乐初赐封为“右善世”;仁宗皇帝特赐“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宣德十年(1435年),加封为“西天佛子”;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又追封智光为“大通法王”。这一封号 在此之前,只能授予藏传佛教高僧,智光是第一个获得这一封号的汉僧。智光一生中先后住持过北京法云寺、崇国寺、大能仁寺,最后移居旸台山大觉寺。智光于宣德十年(1435年)六月十三日智光圆寂于北京旸台山之大觉寺,享年八十八岁,僧腊(受戒僧龄)七十三。英宗皇帝亲自安排了智光的火化仪式。宣德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建塔,由荣禄大夫、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荣撰写塔铭并序,塔铭全文为:“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塔铭”。《塔铭》云:“(智光)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葢经》并行于世。人言其功不在鸠摩罗什之下。”
据《明史》《明实录》《西天佛子大国师塔铭并序》(简称《塔铭》)《国朝献征录》等资料记载,智光在明洪武、永乐年间曾“五使西域三访西天”, 深得明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以及英宗诸帝的褒重与眷待。智光大师五使西域三访西天佛国相关资料整理:
智光第一次出使西域上访西天,是洪武十七年(1384)春,洪武二十年(1387年)归来,往返四年。到达西天佛国尼泊尔。并率尼泊尔国王、僧团来朝。资料依据有 :
杨荣《塔铭》载:(洪武十七年)“甲子春,与徒惠便等奉使西域,至尼巴辣、梵天竺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比还再往,复率其众来朝。”《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七年二月己巳朔,遣僧智光等使西天尼八剌国。”“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庚午西天尼八剌国王马达纳罗摩、乌思藏朵甘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搠干尔监藏等各遣使阿迦耶等来朝,上表贡方物、马匹、镔鉄剑、及金塔佛经之属,贺明年正旦。僧智光等自尼八剌国使还,献马八匹却之。”《明史·西域·尼八剌传》记载:“尼八剌国(尼泊尔),在诸藏之西,去中国绝远。其王皆僧为之。洪武十七年,太祖命僧智光赍玺书、彩币往,并使其邻境地涌塔国。智光精释典,负才辨,宣扬天子德意。其王马达纳罗摩遣使随入朝,贡金塔、佛经及名马方物。二十年达京师。帝喜,赐银印、玉图书、诰敕、符验及幡幢、彩币。”此时印度境内佛教衰落,尼八剌成为佛教圣地,其实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乡迦毗罗卫国就在尼八剌(今尼泊尔境内)。因此西域佛教徒多到此求法深造,也是当时中原人所谓的西天佛国。
第二次出使西域上访西天,当为洪武二十一年出使,二十三年归来,往返三年。但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塔铭》没记载第二次出使的具体时间,只说"比还,再往,复率其众来朝." 据《明太祖实录》载第一次出使,于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归来。该年不可能二十年。《明史·西域传·尼泊尔》:“(尼八剌)其王马达纳罗摩遣使随(智光)入朝,贡金塔、佛经及名马方物。二十年达京师。……二十三年再贡。”再贡也同样是“遣使随(智光)入朝”,以此推测第二次出使时间当为洪武二十一年,归来为二十三年。
第三次上访西天。在明成祖永乐年间,洪武三十五年(成祖朱棣六月十七日即位未改元,明年改永乐元年)八月戊午(初七):“遣僧智光赍诏,谕馆觉、灵藏、乌思藏、必力工瓦、思达藏、朵思、尼八剌等处,并以白金、彩币颁赐灌顶国师等凡白金二千二百两,彩币百一十表里。”何时归来史料未载明,但据《明史·尼八剌》:“成祖复命智光使其国(尼八剌),永乐七年遣使来贡。”这次来贡大概也是跟随智光师团一同到达。智光此次出使,除却宗教原因外,还有宣示朱棣的皇权的政治目的。
第四次出使西域,迎接尚师哈立麻。《明太宗实录》永乐元年二月,“遣司礼监少监侯显赍书币往乌思藏徵尚师哈立麻”,其中没提到智光,但《明史》中载有其名。《明史·西域传三》:“有僧哈立麻者,国人以其有道术,称之为尚师。成祖为燕王时,知其名。永乐元年命司礼少监侯显、僧智光赍书币往征。其僧先遣人来贡,而躬随使者入朝。”
第五次出使西域,迎接大宝法王葛哩麻。智光于永乐四年(1406)出使,永乐五年归来,据《塔铭》载:“乙酉年(永乐三年)擢僧录司右阐教,明年(永乐四年,)俾迎大宝法王葛哩麻,及还,敷对多所毘,赞赐图书、舆服、法供之具。诏居西天寺,升右善世。”《太宗实录》卷七十三:永乐五年十一月辛亥朔永乐五年十一月辛亥朔“丙辰(初六),赐如来大宝法王哈立麻彩币、法器、香果等物。”
《补续高僧传》称智光为“西天国师”。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盖经》并行于世。
关于智光大师的籍贯史料记载有“武定”“山东武定”“山东武定州庆云”等不同记载。为此稍加分析便可一目了然:
首先确定,智光是山东定州人。明·杨荣《西天佛子大国师塔铭序》(以下称塔铭)云:“山东武定州庆云人”。庆云县属沧州,终明之世不曾属于山东,更不属于武定州。何以会出现“山东武定州庆云”之误?《明史·地理志》载:山东武定州领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四县;京师沧州领南皮、盐山、庆云三县,其中只有海丰、庆云两县有分置关联。唐宋两县同为沧州无棣县,元至元二年把无棣县一分为二,西部为河间路沧州无棣县(俗称西无棣),东部为济南路棣州无棣县(俗称东无棣)。明初郡县具废,洪武六年在西无棣境置庆云县属沧州,在东无棣境置海丰县,属乐安州(宣德元年改武定州)。明代学者以为“元代的两个无棣”明代同时更名“两个庆云”,于是把“山东武定州海丰”误记为“山东武定州庆云”。
《明史疑难汇总》(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145383/)一文论也论证说:“大通法王智光的籍贯有“山东武定”、“山东庆云”、“山东武定州庆云”几个说法,可根据明朝时的建制,庆云属于沧州,不属于武定州。他的塔铭和其他史料究竟怎么写的?考“庆云”原为“上无棣”,海丰为“下无棣”。.根据“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的赞词, 智光应为武定州不假,也可能是无棣县人,而非庆云!”智光大国师的籍贯为今滨州无棣县是可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