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握风云——说扇

艺术家简介

刘墨,生于1966年,祖籍河北省三河市。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少读书,长而游学,喜书画诗词文史,以宁静、淡泊、独立、自由为安身立命之宗旨,著述自娱,以终老焉。著有《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乾嘉学术十论》《中国散文源流史》《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石涛》《八大山人》《龚贤》《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国画门诊室》《艺术中的文人》《苏东坡的朋友圈》《晴窗一日几回看——文人印史》等数百万言。

说扇

刘墨/文

汉代的《西京杂记》,除了记载当时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纨扇以外,还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名叫丁缓的工匠,曾经制造一种很大的“七轮扇”,而且,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在炎热的夏季中感到习习的清凉——如果要追溯“吊扇”、“台扇”的起源,估计可以追溯到这里。

A面:新秋

B面:红绿花枝压短墙

东汉班固写有《竹扇赋》,这大概是最早记载以竹制扇的文献了:“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沓条丛生于水泽,疾风时时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良,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堪避暑静夜。”可见竹扇之源远流长。

晋人王嘉《拾遗记》中说,周昭王时,涂休国献青凤、丹鹊二鸟,盛夏时,周昭王派人用其翅、尾之羽制成“游飘”“条翮”“兮光”“仄影”四把名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陆机《羽扇赋》中也提到了宋玉等人:“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麈”是领队的大鹿,士大夫手执麈尾或麈尾扇,含有“领袖群伦”之意。扇子形式的不同,实际上也意味着持扇人等级的不同——诸侯使用“麈尾”,宋玉等文人使用羽毛扇,于是诸侯们纷纷笑话文人的寒酸。然而这也证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麈尾扇”“羽扇”和“比翼扇”等相继出现。

A面:晓露新开碧叶新张

B面:七夕将至缭绕晨烟初绽芳

渐渐地,扇子向轻便发展,更有文人喜欢在上面写诗、写字、画画,于是,作为风雅之物,扇子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传说三国时的杨修,就曾给曹操画扇,虽然曹操后来杀了他。

一把扇子在手,仿佛道具,也让一个人的风度更加彰显。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之句,来描写诸葛亮和周瑜的风度。甚至,戏剧中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成了他的“符号”。而《西游记》中的芭蕉扇,威力更是无边了。

A面:含芳

B面:疏雨飞烟到麓山

书圣王羲之在会稽(今绍兴)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就提笔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了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王羲之却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后来老妇再找王羲之写字,王笑而躲开。

王羲之的好朋友许询也有咏竹扇的诗:“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蔑疑秋蝉翼,圆取望舒影。”从诗中得知,此时的制扇工艺非常精巧,竹篾薄如蝉翼,扇为圆形。

A面: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

B面:千尺流声短鬓生

唐代的杜牧曾以“轻罗小扇扑流萤”来描写活泼的少女之忽然欢乐忽然哀愁的情绪,扇子的上下飞舞,仿佛她们的心绪,表露无遗。至于王建《调笑令》中的“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则恐怕是年老的女子无法掩抑容颜老去的哀伤。

唐寅在《秋风纨扇图》中题有这样一首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幅画堪称是唐寅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在一个庭院中,一仕女手执纨扇,天已经冷了,她的衣裙在萧瑟风中飘动,她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的神色。有人说唐寅画的是汉代的班婕妤。班婕留有《怨歌行》,就是以团扇起兴:“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一把纨扇,寄托着爱情的悲欢离合。唐寅正是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就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慨叹世态的炎凉。

A面:此中真意

B面:丹山碧嶂杳难从

《桃花扇》中的大名士侯方域,给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宫扇一柄”,寓意“永为定情之物”。却不想时迁事异,李香君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了一柄铭记时代与个人爱恨情仇的桃花扇。剧终时,有一诗曰:“往事南朝一梦多,兴亡转瞬闹秋虫。多情最是侯公子,清受桃花扇底风。”真是令人唏嘘。

扇子在16世纪中期开始传入欧洲,宫廷和上流社会的名媛几乎都会有几把扇子。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佩剑的男子。“可见扇子之重要,如同男人的佩剑。

A面:绛云拂雪

B面:风流才调傥如初

宋代赵彦卫认为,摺扇大概是从朝鲜传入的。

他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其实,早在南齐(479-502年)就已有摺扇了,此事见于《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通鉴》注云:“腰扇,即摺叠扇。”

A面:镜湖春柳挂晴烟

B面:敬亭新绿岭头春

小巧玲拢的折扇携带起来更为方便,1977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了一件名为“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辨式奁”的漆器,现藏常州博物馆,其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一仕女怀抱纨扇,一仕女轻摇折扇——从此幅图可看出,折扇早在南宋时期就进了日常人家。尤其是因为受到永乐皇帝的喜爱,折扇在明初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刘元卿《贤奕编》载:“永乐中朝鲜进摺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由于得到永乐皇帝的垂青,折扇就流行起来。同书又记,“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摺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摺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这个说法,可是有些“偏见”了。

艺术家作品欣赏

A面:慰我春风十里愁

B面:落花如雪过芳年

A面 余画自八大入手而不 似之

B面:大觉寺看玉兰

A面:南田曰:“方壶泼墨,全不求似,自谓独参造化之权,使真宰欲泣也。宇宙之内,岂可无此种境界。”

B面:采药寻仙五色车

A面:吾尝欲执鞭米老,俎豆黄倪.横琴坐思,或得之

B面:仙方一剂饵胡麻

A面:芝英摘尽南山紫

B面:袅袅娟娟御柳轻

A面:移云剪水

B面:还忆山堂初见年

A面:荷韵

B面:却笑青冥梯可援

A面:清夜独倚曲木牀

B面:梅花清梦后生身

A面:绿云

B面:小驻人间三万天

A面:幽居图

B面:胸间逸趣笔间意

A面:清幽图

B面:青青世界真图画

A面:浓荫

B面:野鹤闲云添瑞雪

A面:应与主人留美酒

B面:遥念清江水一方

A面:虽神诣未至而笔致转新

B面:陶令怡情不在弦

A面:会当忘言

B面:小窗风静看茶烟

A面:莫负花前对酒人

B面:白云如絮青山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