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新技术给你挖的坑

当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传媒人已不再纠结于“不搞新媒体等死,搞新媒体找死”的两难抉择,而是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力图通过技术手段突破传播的瓶颈,从而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目前,传统媒体纷纷试水数据新闻、新闻可视化、二维码、VR和AR,还有无人机拍摄、机器人新闻,甚至还斥巨资打造全媒体的“中央厨房”。我不否认应用和尝试这些新技术的积极意义,但我要给传统媒体泼点冷水,当心新技术给你挖的坑!提请大家在利用新技术时要走出误区,别尽干赔钱赚吆喝的傻事儿。

一,新媒体不只是新技术,更是新服务。新媒体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这项新技术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后提供新的服务。传统媒体一般只提供内容产品,可读、可听、可看,满足受众的需求,但新媒体还可以提供服务产品,还可以用(购物、支付)还可以玩(聊天、游戏),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许多传统媒体都运用新技术打造全媒体内容集成平台(中央厨房),但却建立起强大的分发系统,致使有货发不出,即使发出来了也不知道发到哪里,因为数据平台没有建立起来,无法通过数据挖掘找到目标用户进而实现精准传播提供各种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技术产品没有转化为服务产品。

二,要注重打到新技术背后的商业逻辑。谷歌很早就研发出搜索引擎这一网络新技术,但迟迟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作用并不大。后来它与付费点击软件结合起来,形成了竞价排名的广告运营模式,最终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传统媒体做成了新闻客户端,借助新的传播技术赢得了大量的用户(流失的受众),但由于没有找到愿意埋单的客户,所以大多都掉入光烧钱不赢利的坑里。创新不等于创优,新媒体实质上是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要转化为用户需求的新服务新产品,才可以有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传统媒体做新媒体,有几个问题要想清楚:一,在媒体融合中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如果还是沿用传统媒体思维来做新技术应用新媒体开发,其实还是不能产生“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只能是换汤不换药的“+互联网”,并不能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更谈不上转型成功。而这样的折腾只能加快传统媒体的衰败,如此的炫技只会错失已经不多的转型机会。二,新兴媒体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光有新技术还是不行的,还要为新技术为基础,构建或对接平台。三是树立正确的技术观,技术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新技术要转变为生产力至少还要经过两次转换,一是转换为相配的服务方式,二是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纯技术价值并不大,反而会让你掉进有投入没产出的陷阱。

三,不要只为面子工程讨政绩。由于传统媒体都是事业单位,并不是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媒体领导往往满足于社会效益和上级表扬,而忽略经济效益和用户需求。不少新媒体项目做成之后就成了给上级领导参观视察的展台,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子屏幕,各种光鲜亮丽的互动界面,华而不实的技术架构图,为的只是争取上级支持政府拨款,至于有多少用户?用户体验如何?用户粘度怎样?他们并不太关心。试想这些没有实际效果的面子工程,上级还会一而再的被你蒙吗?政府还会再而三的给你投钱吗?党和政府拿纳税人的钱给支持你,是为了扶持传统媒体转型,是为了让你守住舆论阵地,当你哪里都成了缺少传播力影响力的不毛之地,这钱还能给你乱花吗?“技术—经济”才是媒体融合的范式。

对于新媒体,许多人都会膜拜乔布斯,把他誉为“科技英雄”。其实,乔布斯并不是什么科技英雄,iPhoneh上没有一项新技术是他发明的,他只不过把那些新技术巧妙的组合在一个小盒子而已,应该说乔布斯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产品经济。近年来,我经常到传统媒体调研,每到一家媒体我都会问他们有没有产品经理,有没有数据分析师。当我了解到某电视台由总工程师来统领他们的新媒体工作,我想完了,他们一定会入不敷出,一问果然如此。他们虽然搞了不少新技术新应用,却不知道市场和用户在哪里。新媒体实质上是新服务,媒体融合实质上是产业融合,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您都没想清楚那就会掉到新技术埋下的坑里,您就等着败光传统媒体的家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