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总要来次西藏,挑战一下冈仁波齐转山(含详细攻略)

“我在某音上看到冈仁波齐转山有条碎石路很吓人,容易滑倒,需要手脚并用。”

队友兔子在出发前的晚上“吓唬”我们,这让本来就没准备转山、没带冲锋衣裤、甚至连一件薄羽绒都没有的我瑟瑟发抖……

今年因为疫情很少爬山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原计划在西藏城市里逛逛,结果在拉萨随机拼了个阿里南线冈仁波齐转山团,有种青铜挑战王者的感觉。

万幸的是,碎石路并不吓人,也没有摸黑走夜路,全程没有高反连氧气罐都没用,我顺利走下来了,2天40公里。路上遇到的藏族小伙跟我说,他已经转了20多次。有时候,尽信(抖)音不如无音啊。

转山Tips:

1、从喜马拉雅宾馆到经幡广场的6km路程可以坐大巴,需要提前电话订座,电话可向宾馆前台索取。

2、保暖衣物穿冲锋衣或羽绒服最佳,准备一双合脚的徒步鞋(不要穿新鞋)。

3、止热寺的住宿在节假日期间需要提前预订(希夏邦马宾馆电话13889013190)如果无房可请老板介绍其他宾馆。床位一般80至100元/晚。

4、塔钦的住宿在节假日期间也需提前预定,可在各大网站订房,房间状况请自动下调预期。

5、准备一对登山杖,有两段下坡比较陡。

6、少带点食物和水减轻负担,山上补给点有热水甜茶红牛泡面。

7、带保温杯装热水,带几管葡萄糖补充体力,视身体情况携带氧气罐。

8、毛线帽、抓绒手套、墨镜必备,防风保暖,救我狗命。注意防晒。

9、转山过程中遇到不适可以打门票上的景区救援电话,有车上山来接,500至1000元/车不等。

10、全程可请背夫,一位背夫的价格约为900至1000元(两天),也可骑马。

没装备怎么办?

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的塔钦,大家一起吃了顿川菜。是的,藏地总是川菜的天下。塔钦入冬很早店家靠烧炉子取暖,不大的餐厅中摆了四五张圆桌,烟雾缭绕中队友提议喝酒庆祝。即使是山脚,海拔也有4700多米,就算是喝啤酒我也不行。

高原的饭很难煮熟,夹生。焦虑的我其实也无心吃饭,怕高反、怕没装备、怕山上太冷,怕一切意外。

无措中我突然福至心灵,想到给王老师打电话问攻略,前不久她在朋友圈发状态,正是在冈仁波齐转山。

“一般情况都可以两天转下来,第二天路程比较长要早点出发”王老师说最少要有一件抓绒衣或薄羽绒来抵抗山上的气温。王老师的话给了我一记定心丸,至少破除了我对碎石路的担忧。

图/转山线路图 绘制/Rain 来源/网络

宾馆旁边有一家综合超市,但并不卖冲锋衣。冈仁波齐的登山产业没有其他名山成熟,商业化气息也并不浓厚,应该也很少有人到山脚下才买装备吧……

后来,队友大洲和黄晨借了一件羽绒外套给我,再加上在拉萨买的徒步鞋、在山脚下买的帽子手套围脖手电筒,基本可以出发了。

前一天晚上收拾背包,怕冷,背包里塞了件外套撑得鼓鼓囊囊。九点半在宾馆门口等大巴去经幡广场,大概十几分钟车程。如果不坐大巴要黎明就出发。

大巴中途会路过售票处,购买转山门票和车票。售票处也是一个上车点,呼啦啦上来一群大爷大妈转山队。

下车后是经幡广场,这一段都是平路,除了海拔高一点,和平时爬山没区别,对新手比较友好。

图/经幡广场出发后有很长一段平路

路上遇见一位裹着长款羽绒服的藏族小伙贡杰,一个人背着大包闷头走路。由于他包裹得太严实,刚跟他搭话时都没认出来是当地人。

贡杰是阿里本地人,上过初中普通话说得不错,年龄比我略小一点。一路结伴聊天不知不觉就走了两三公里,当我问起“现在的藏族年轻人是自由恋爱居多还是家庭安排相亲居多?”他说自己身边普遍是自由恋爱。

果然,走了没多久就遇见一位藏族女孩等在道旁,她加入我们后,贡杰自动进入“妻管严”模式。一问,果然是他女朋友,我就识趣地慢慢拉开了距离。

分你们一点月饼

和贡杰拉开距离后,路况开始有缓慢的爬坡。在高原上爬坡比低海拔地区累很多,主要是喘不上气,乏力。上坡时走走停停,风开始喧嚣,吹得脑壳疼,可以停下来找个背风处喝口热水。

图/朝拜磕头的藏民

大约8公里后,抵达第一个补给点,用时3小时40分钟。补给点有三四个藏民经营的茶馆,有简单的饭食和泡面甜茶,还兼营旅馆的业务。

活动板房搭起的茶馆很空阔,中间摆了几个藏式炉子,贴着墙边摆了一溜单人床,被褥枕头堆叠得很工整。

一位大哥给我分享了自己带的卤牛肉和香蕉,藏民给我分享自家的烙饼,礼尚往来,我送出了自己的士力架。

爬山是很容易交朋友的一件事,分享食物、聊聊天气、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甚至一个善意眼神就可以开启一段交流。

转山第一天刚好是10月1日,今年国庆和中秋是同一天。

住宿点止热寺节假日房间特别紧张,一路急赶到希夏邦马宾馆,发现房间已售罄,一瞬间脑子有点空。旁边一路跟上来的深圳大哥提醒我,请老板帮忙问问其他宾馆。

还好,在希夏邦马面向神山的上坡路上有一排茶馆,还有富余的床位,后面还有一个新开的住宿点,房间里铺了白瓷砖,看起来环境还不错。

图/房间床位100元每晚

房间很冷,优点是窗外就可以看到神山,视野很不错。第一天路程比较短,离太阳落山还有好久,我们索性登上窗外的山坡,近距离欣赏神山落日。

图/日落前的留影

其实找住处的过程挺drama,这里就略过了。晚上无事在旅店大厅聊天,遇到游侠客一行,她们特地带了月饼,热情地邀请我们分食月饼,也算一起庆祝中秋了。

剩下的月饼分给了旅店大姐的儿子,四五岁的小孩汉语比父母还流利,把月饼当糌粑搓。搓到高兴时还当场跟着抖音神曲来段即兴舞蹈,逗得众姐姐赶紧举起手机,“再给阿姨跳一遍”。

图/我们蹭的月饼

在垭口加入藏民家庭聚餐

冬天高原上的日出一般在八点半。等我们八点到大厅时,大部分人已经摸黑出发。

早餐只有鸡蛋,即使是鸡蛋也要提前一晚预定。九点拍完日照金山后,就整装出发了,今天的包轻了很多,因为消灭了部分食物。

图/远处的冈仁波齐

从止热寺到垭口是转山过程中最难的一段,大约有八九公里的上坡,坡度比昨天大一点,最陡的地方走一百米就要歇一下。

第二天我和大洲黄晨结伴,大家上坡都很艰难气喘吁吁,走了两公里就感觉力竭。

图/大洲和黄晨在上坡

当天出发时我节奏没有调整好,逐渐开始胃岔气,越来越难受,贴暖宝宝也于事无补。到补给点后围着炉子烤火,又喝了一罐红牛,感觉身体逐渐转暖,岔气的症状终于消失了,又是一条好汉。

图/路旁贪吃的土拨鼠,经常有人投喂

上坡实在消耗体力,走过天葬台一两公里后,脚步发飘赶紧补充葡萄糖。“要不要帮你背包?”一位路过的藏族小哥好心询问。

上个月四川甘孜的丁真霸屏热搜,被冠以“甜野男孩”称号,吸引好多男妈妈女妈妈。说实话,藏族小伙的颜还是挺能打的,在冈仁波齐我就见到好几个颜值和丁真看齐的藏族小伙,同样凌乱的发型、微黑的肤色、直挺的鼻梁、银质的耳饰。(发现藏族小伙都爱印了一朵小雏菊的单品,例如帽子、口罩、围脖等等)

大约八九公里的上坡后,就抵达了最高点卓玛拉垭口,海拔5648米。垭口挂满了经幡,山风把经幡吹得猎猎作响,有一块大石上贴着许多证件照,藏民说他们替亲属把照片贴在神山最高处,算是替不能亲自转山的人圆梦。

图/卓玛拉垭口的经幡和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意为垒起来的石头,用于祈福)

许多人登上垭口后,席地而坐掏出干粮水果补充体力,一位大姐挂经幡时还让我帮忙录视频。在我在垭口游荡几圈后等到了大洲和黄晨,此时,我已经成功融入一个藏民大家族的聚餐,赶紧招呼她俩加入。

干果、蜜饯、酥油、奶酪、糖丸、烙饼,家庭聚餐的花样实在太多了。从大家分座的位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家长式的家庭,长者在上座,其余小辈环坐两侧围成一圈。“吃一点,尝尝,自己家做的”,旁边的藏族小姐姐把吃的递到我面前。

“姐姐,过来一点拍个合照”,我提出来个大合照,听到“姐姐”这个称呼,左边两位小姐姐悄悄地咬耳朵“她叫我们姐姐”,带笑的气音却从指缝溜出来。

图/在垭口和藏族家庭合照

狂风吹出的高反

翻过垭口之后有两个连续陡坡,坡旁边有个蓝绿色的湖泊,据说叫慈悲湖。体力好的情况下,下坡可以一路跑下去,几乎不费体力,但第二个坡有点陡,还有很多细碎的沙土,最好借助登山杖。

图/又陡又滑的坡终于快下完了

坡下就是一个补给点,也是第二天转山路上的第一个下撤点。我们在下坡处遇见了一个“五体投地式”朝拜转山的小哥,已经转一星期了,一问年纪,果然又比我小,还去过我老家,汉语说得很流利。

我们到补给点后邀他一起吃饭聊天,小哥说他平时给自家放牧,闲时会去市里打零工,”现在对各家圈养的牛羊数量有管控,一个人的配额是一头牦牛和五头羊”。

休整了大概一小时,我们又重新上路了,路虽然很平坦,风力却不亚于山顶。疾速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太阳开始收回照向山谷的余晖,狂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气温一点点下降,身边不时地驶过接人下撤的车辆。

晚上7点的时候,我们到了第二个补给点,大洲的帽子不太严实被风吹得头痛,出现轻微高反,我们决定叫车下撤。8点多等到车,9点多抵达塔钦,当时路两旁还有下山的人。

图/六只脚轨迹图

到宾馆放下行李后,我们就到卫生院报到。卫生院位置有点偏,但建筑和设施倒是很现代化,当晚有两位值班医生。推开诊室一看,嗬,好几个人在排排坐吸氧。量体温、测血氧、氧气瓶统统安排上。

由于电力不足,晚上11点之后卫生院就断电了,医生熟练地拿出应急照明灯,一群人就着夜灯乱聊一气,互侃大山,有个小哥太能聊天,什么话茬都能接,还说自己是院长……

还好大洲只是轻微高反,吸了一小时多氧就完全恢复,可以开始下一段旅程了,我们的转山也算顺利结束了。

很多汉民来转山是因为看了电影《冈仁波齐》,而我此前并未看过,机缘巧合之下,来转了这座神山,也是此次西藏之行的意外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