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为悦己者容
女为悦己者容?过时了
文.图/高英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曾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做人信条,表面上强调的是对知己的报答,实际上却折射出知音难觅的现实境遇。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有部名为《知音》的电影,讲述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一段情感经历,电影主题曲由李谷一演唱,成为经典歌曲。
这首主题曲的歌词中既有对“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慨叹,又有“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的情义,现在听来,也是扣人心弦,令人为之动容。
除了曾经的朝夕陪伴,电影中的小凤仙最终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蔡锷脱离困境,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深刻内涵。小凤仙与蔡锷,不只是拥有男女之间的真挚恋情,而且拥有为国为民的崇高道义,非常人可比。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人终于拥有了持久的和平环境,普遍过上了温饱无忧的日子,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提高。“女为悦己者容”的观点,是否因时过境迁而过时了呢?
现在,我们可以把“女为悦己者容”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而非做人信条了。事实上,不仅女性会为悦己者容,而且男性同样会为悦己者容。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热恋中的男女了,即使是素来邋里邋遢的人,也会在此期间注重仪表,乐于主动去讨意中人的欢心,把最美的自我形象展示给对方看,从而提高和对方成为人生伴侣的概率。
由此可见,人为悦己者“容”的举动在爱情中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还需不需要“女为悦己者容”呢?
按照流行的鸡汤文观点,“女为悦己者容”是必须要有的,尤其在当代会面临诸多外界诱惑的婚姻中,为人妻者一定要继续为讨丈夫的欢心而精心梳妆打扮,以免一不留神丈夫在外养了小三甚至抛弃了自己。
对此,笔者却不以为然。
诚然,女人在婚后不可变得蓬头垢面——连基本卫生和日常仪容都不讲的人谁也不会喜欢,但是,整日为丈夫而“容”,有必要吗?
作家三毛在《大胡子与我》一文中曾经提到自己看过一篇报道,说美国一个女作家写了本畅销书,教妻子们“如何叫丈夫永远爱你”,秘诀是永远带给丈夫新奇感,做妻子的人不但要善于打扮,而且最好每天换一种装扮,例如扮扮安琪儿甚至海盗形象。
三毛颇不以为然,对荷西说:这个女作家大概不正常,如果先生们都有这样千变万化的太太,大概会吓得逃亡。
我完全赞同三毛的看法。婚姻内牢固的感情基础,可不是依靠妻子的善于打扮来维系,而是要看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在大方向上能保持一致,要看夫妻双方在做人做事方面是否具有道德责任感。
当一个男人抛弃了结发妻子,除非这妻子做人有问题,否则的话这样的男人是妻子靠打扮留不住的——你再会打扮,总有女人比你更会打扮,就像你再漂亮,总有人会比你更漂亮一样。
外在的东西,靠不住。女人的魅力,更多地来自于内在的素养。内在的素养,既需要知识的滋养,又来自精神的丰盈,说白了,就是一种人格魅力。这样的魅力,历久弥新,不怕失去。如果再配上经济独立,就更加接地气。
因此,笔者个人的偏见是,“女为悦己者容”可以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存在下去,但作为做人信条显然已不足取,对于在经济和精神两方面都能够自给自足的当代女性来说,这样的观点显然已经过时。
当然,女性可以“容”,也必须“容”,但不是为讨好他人而容,而是为自己而“容”,即梳妆打扮的目的是愉悦自己。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懂得愉悦自己的人,才能够摆脱自卑的阴影和依赖别人的毛病,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做人尊严与生活幸福感。
或许,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信奉“女为悦己者容”,而是真正懂得为自己而“容”,里里外外散发出独立自信的生命魅力。
希望未来的女性不仅要为自己而“容”,而且能因自己而“荣”——通过自强不息争取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再也不做任何男人的附庸!
写于2018年8月10日上午,首发于美篇,作者为美篇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