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五猖》七十题问答(二)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

茆耕茹

微信版第848期

编者按:“跳五猖”是古代胥河两岸人民为纪念西汉张渤治水功绩而创设的一种祭仪。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帮助人们对这一非遗项目的理解,我市研究“跳五猖”学者茆耕茹先生专门撰写了《<跳五猖>七十题问答》,现分期予以刊载。

18、胥河两岸跳五猖地带,还有哪些关于张渤的传说?

答:有。明人田艺衡《留青日札》第二八载:“武当(陵)人张秉遇仙女山中,谓曰:‘帝以君功在吴分,故遣我为配,生子以王其地’,且约逾年再会。至期,女抱幼子归秉,曰:‘当世世相承,血食吴楚’。后生子渤,为祠山神。”《陔余丛考》卷三五载:“有所谓‘祠山报’者,云:帝以二月八日下地,为三女营嫁。一嫁风,一嫁雪,一嫁雨,待食冻狗肉始上天。盖谓二月八日以后,必多风雨雪,直至戌日乃止,验之果然。”而南岸北庄村民却说:“祠山爷有四女,分嫁风、云、雨、雪。祠山爷生诞,四姑娘回娘家,必有风、云、雨、雪。这里村民口头多称张渤为爷,而不称张渤为帝。

光绪《广德州志》卷二十四;“节序”载:“二月八日为桐江张王生日,前后必有风雨,俗云:‘请客风,送客雨’。正日谓之‘洗街雨’,初十谓之‘洗厨雨’。又云:祠山诞辰,东南风谓之‘上山旗’,主水。西北风谓之‘下山旗’,主旱。”卷二十四“风俗”引程大昌《演繁露》载:“湖州人事广德张王不食豬肉,言张王曾献身为豬,故并刚鬣一牲,避之不敢以祭,亦不敢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钱文选纂《广德县志稿》卷二十四“风俗”还载“邑人奉神,最重祠山张真君,有不食豬肉者,谓之‘吃祠山斋’”等。

19、张渤原是一个人,怎么后来被当作一位神来崇拜?

答:我国本土宗教对神的信仰本属多元。古代生产力低下,只要能解脱民众切身的灾难,哪怕解脱是暂时的,这一首领人物或巫或觋,在民众的心目中,都有可能成为人造的神祇,受人供奉,希望他能永远保护自己或部落或宗族,张渤的信仰就是一例。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众的思想观念才有了改变,造神现象最终才会泯灭。

20、听说跳猖前几日,北庄一带村中还有一些特定的祀张仪程和习俗,是吗?

答:是的。二月初八是张渤生诞的庆贺日,前几日胥河两岸禁杀豬、食豬肉、或豬肉的买卖,谓之“净灶”。举行此仪的前一天,还愿人家和参与此仪的全体村民,需洗澡、更衣、夫妇不得行房事、禁言污言秽语,谓之“净身”。上午还愿人全家需至祠山庙(北庄人后称五猖馆)张渤神像前,给神披红挂彩、焚香礼拜。礼毕,在锣鼓、唢呐声中,五位猖神面具,分别由宗族五房支系的成员,护送至当年分供的人家,恭置与香案上,谓之“接神”。下午,分别有四邻亲朋,前来香烛礼贺,谓之“贺神”。晚间,主家燃香、放爆,摆“暖神酒”。酒后,开坛向神祭祷。有条件的人家,尚需请此仪的门司(阴阳生),领全家跪于坛前,恭听阴阳生诵“祈文”。祈文的内容是某族宗亲,祈神护佑,请神临坛。尔后,在一片鞭爆、锣鼓声中,四邻贺众川流门庭,瓜籽、花生、谈古论今,以及讨论生产和家务琐事。大、小锣鼓间隙演奏,有的甚于通宵达里,热闹非凡,这一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直至第二日,亲众才将五位猖神的神面(面具),一一护送回庙,准备演跳使用。以上,都是跳五猖全仪的一个组成部分。

21、胥河在哪里?

答:胥河位于今日即将竣工的芜湖至上海的“芜申运河”中段。全长只3.2公里,是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定埠街道与江苏省高淳县桠溪镇定埠街道的分界河。安徽的定埠属胥河南岸,村民称南定埠。江苏的定埠属胥河北岸,村民称北定埠。一溪(河)相隔,原有五座小桥相连,后只剩三桥。南、北两定埠,清初前同属一村,通婚联姻世代一体。两地定埠的方言,人文理念、风俗人情,实为一地。岁时节序,也世代相同。

22、穿街小河,为什么叫胥河?

答:胥河得名历史上有两种说法,都与伍子胥有关:

1、明·吕盛,号定庵,胥河南岸定埠人。正德四年(1509年)任云南屯田副使,著有《吕定庵唱和集》共四卷。卷一《胥溪八咏》诗中,有正德元年(1506年)光禄大夫、英武殿大学士谢迁撰写的序文有称:“伍子胥弃楚入吴,尝渡此溪而憩息焉。后人仰子胥之忠孝,遂以名溪。”吕盛《胥溪八咏》首篇《胥溪春水》题下自注:“溪以伍子胥流寓故名。伍牙山在溪东,有祠。”

2、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山川·伍牙山”引《明一统志》载:“相传伍员(子胥)伐楚还吴,经此建牙(峰多似牙齿状)因名。”卷四“山川·胥溪”又载:“此溪得名不可知,由伍牙山推之,或子胥尝经此耳,至广通镇。在今江宁府高淳县,即东坝也。坝有二,相聚十里,一河贯之为胥溪。相传子胥所凿,以运粮者,今名胥河,亦曰中河。”

以上两说相较,一说是子胥弃楚经此“憩息”时而得名;一说或因子胥伐楚后经此而得名,两说时间上有较大差距。前说虽是肯定,但至今仍只是一孤证;而后说只是推断,也自称“此溪得名不可知”。鉴此,关于胥河的得名,尚需作进一步的资料搜集,以作有说服力的证明。

23、春节期间,有幸看了几次跳五猖街头的演出,看不懂,不知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正常的。跳五猖从无文字记载,演跳中众神祇也无语言交流,不知全仪的组成,确难了解。加之这一演出,古仪形式较浓,娱神的成分较重,且与今日常见新的文艺、戏曲形式大有不同,何况街头所见限于时间,多为全仪中的某一片段,所以看不懂不止是少数人。这只有先看一点这方面的文字介绍,以此入门,再看时就会逐步熟悉和了解。

24、这样说来,跳五猖的神道脚色,一定是较多的?

答:是的。跳五猖全仪,主要有载着面具的十三身组成。跳猖时除主神张渤,以抬刹的形式出现外,十三身东、南、西、北、中,五位猖神称五正身。道士、和尚、土地、判官是四副神。九身历来都是由周、倪两姓的族民分别扮演,而其中又以中央神的地位更为突出。另加值路两神祇和小生(护将)两神祇,全仪合共就有十三身了。

25、有人说跳五猖有迷信的色彩,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哩?

答:传统文化都形成于古代社会,因此就具有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烙印。作品的论述,诗歌的吟诵,思想观念上都会受到不同时代人文理念的局限,跳五猖也不会例外。所谓迷信,是指对一事一物相信过度而言,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局限性是有本质区别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中那些受到局限的观念,有的被淘汰,有的却被重新认识,从而有了新的诠释,使人能予继续从中得到精神上的熏陶与鼓舞,所谓除去糟粕,存其精华。如跳五猖,旧时把它当作一种驱祟禳灾的手段,今日却被看作是对张渤治水精神继承的一种象征。这与迷信,相去甚远。

26、跳五猖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都在供奉张渤的庙里举行吗?

答:不。祀张祭仪,前第20题中所叙之众多的习俗,以及此仪结束后的“游乡”活动,也都是全仪的组成部分。祀张的主要活动,是指二月初八张渤生诞日外坛(场)的跳五猖。祀张活动自来就分内、外两坛,一在庙内,一在庙外的开阔地上进行。内坛只供平时的香火,或遇突发事件时祈神求安使用。只有二月初八举行规模较大、人员众多的跳猖时,才改入外坛设场举行。

27、跳五猖有哪些自身的仪程哩?

答:跳五猖的自身仪程,主要表现在外坛的演跳上。外坛(场)的正南向供祠山抬刹,刹的两旁有值路、小生(护将)四身,并置有“广惠南宫”、“祠山大帝”、“迴避”、“肃静”牌。锦旗招展,十分醒目。中央神却占北位。据北定埠巽兴庵《祠山神谱系类图》显示,东、南两猖及道士、判官占东位,西、北两猖及和尚、土地占西位。

演跳前,先由十二少年(叉将)摆“天、下、太、平”四字,以示村民请神之心愿。接着由两值路绕坛开路。在请神小锣鼓声中,门司(阴阳生)逐一“起神”(请神临坛)。宗族中年长德劭者逐一向神敬酒。起神后演跳“破神场收灾降福”第一阵。四副身逐一互请登场,拜请众神临坛收灾降福。第二阵“双行五谷丰登阵”。四副身及五位猖神双行演跳入坛,拜谢大帝,驱祟消灾。第三阵“单行双别龙门阵”。诸神同贺,感恩赐佑。第四阵“拜香位敬上阵”。神祇一一拜别祠山,各自回归。第五阵为“显架式了愿阵”,即今日之“游乡”活动等。

28、为什么叉将摆字,需少儿扮演?

答:从理念上讲,跳猖之时也正是祠山神祇除灾之时,少儿心地纯真,此时由少儿扮演叉将,时机也最为恰当。此时扮演的少儿小腿上,还绑有神符甲马,以利随众神祇驱灾佑安,也显示出村民侍神的虔诚。众多少儿不仅能摆出“天、下、太、平”四字。过去还摆过一烧香、二拜佛、喜鹊登梅、活龙扫地、金鸡独立、双跨马、狮子滚绣球、双推毛等八个阵式。

29、这样规模的跳猖活动,一定是人数众多,时间较长,是吗?

答:是的。如按今日在村中庙外演出的人数计算,参加全仪的人数有:执事3人、门司1人。持大纛族、主旗、各类锦旗、彩旗约40人。持“广惠南宫”等牌4人、抬刹4人、值路2人、小生(护将)2人、伴刹敲锣开路1人、叉将25人、父母随少儿护佑约5人、十三身13人、执五猖华盖伞5人、大小锣鼓15人、燃爆1人、放铳1人、后勤4人、总计约126人。出村演跳,旗手及叉将可约减40-50人。

全仪前四个主要仪程(阵式),各阵式演跳时间长短不一。按1993年元月2日四阵恢复演跳记录时间,已达一小时四十分钟。

30、跳五猖中的门司,是怎么一回事?

答:门司在其他地方,有称端公、童子、先生、师公、道士等,北庄过去一直称阴阳生,又称门司。在信仰者的眼中,这类人物都类似宗教里的神职人员,都具有“社会”的两面属性。他们既是普通的人,都有社会的属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与神祇甚于鬼魂,能予沟通的特殊人物,是能予和神祇、鬼魂沟通的介体。

31、电视上,有时也看到傩舞、傩戏节目的播出,跳五猖是傩舞还是傩戏?

答:称跳五猖属傩仪,因其具傩之“驱赶仪式”的主体,当无问题。如称跳五猖为傩舞、傩戏,其意或失之太宽。傩舞、傩戏都是从傩仪中派生而出,东汉以前祭祀庄重肃穆,只为娱神而设。后因增有娱人的成分,渐而便有了傩舞、傩戏的衍生。傩仪与傩舞、傩戏不同,傩舞是指傩仪中的舞段;傩戏,今日通称似演出中的戏剧小品,演出中脚色上言语幽默、调侃、讽刺,促人醒悟。傩舞与傩戏形式上虽属不同,演出中的脚色也都载有面具(傩面)。跳五猖虽有古傩驱祟之遗风,终未衍生或移入其真正意义上的傩舞、傩戏来。

32、上世纪八十年代,跳五猖为什么在这里,只被称作神舞、傩舞?

答:这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有关。八十年代中期,正逢党和国家提出“改革开放”新的治国理念。跳五猖因原有“封建、迷信;宗族、宗派”四顶大帽罩盖,对此人们的看法是十分谨慎的。实际上此仪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断,除村中几位老人知其面貌外,其仪的目的、过程几乎已无人知道。但此时郎溪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北庄周家村人周河清(1920-2013),却在1984年4月《郎溪古今》小报上,刊发了《跳五猖——即将湮没的民间神舞》短文,第一次称跳五猖为“神舞”。接着有人又例举出1957年北京某艺术院校,曾对江西的傩舞进行过调查,称此舞种为“傩舞”,这便有了称傩舞的根据,于是便又有了傩舞的称谓。或认为如此,便摆脱了对跳五猖迷信、宗族等的涉及,迴避了仪中的“禁忌”,以期能争得一些人的认同。

33、称跳五猖是神舞、傩舞,有其局限性吗?

答:只称跳五猖为神舞、傩舞,那么该仪演跳前的接神、贺神、摆坛、入坛、占位,入坛后的香案祭祀、门司跑坛请神、最后五位猖神的游乡祝吉等,都被删除。果真如此恢复,已不是传承的全仪了。1987年4月郎溪县在申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稿本资料·初稿”中,虽称此仪为跳五猖,但其所记只在叉将的摆字,五正身、四副身的步态及五位猖神的架刀等方面。2006年8月本人应郎溪县文体局的约请,在调研、编写申报省级“非遗”跳五猖时,对此仪的名称也作过改名的设想。但思来想去,寻不出一个全仪的新名,于是仍使用了原名。经县有关主管单位的审定、申报,同年12月跳五猖批准为省级首批“非遗”名录。2014年7月跳五猖荣升为国家级第4批“非遗”项目名录时,也都仍用了原名。

34、说跳五猖是在古代阴阳五行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什么是阴阳?

答:阴阳五行是战国末期形成的一个学派,其代表人物是驺衍(前约305—前240年)。《周易》“系辞·上”有文:“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说一阴、一阳对立的转化,是有规律支配的,而这一规律就被称之谓“道”。《老子》“第四十二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这句话的意思任继愈释为:“‘道’使万物得到统一,统一的事物分裂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东西。万物内涵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它们(阴阳)在看不见的气中得到统一。”古与今在议论阴阳时,几乎都涉有此两文段。

35、什么叫五行?

答:五行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尚书》“周书·洪范”。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又说以上五种物质的性能是:水可以向下润湿,火可以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可以伸直,金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态,土可以种植收获百谷。据此自秦而后,认为五种物质,又各自与理性相适的事物相联系,便产生了种种的配伍对应关系。如,水可以与一年四季中的冬、颜色中的黑色、方位中的北方相对应。火可以与夏、红色、南方相对应。木可与春、青色、东方相对应。金可与秋、白色、西方相对应。土与季夏、黄色,方位中的中央相对应。进而又有了对不同理性的事物相生、相克的理念产生等等。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阴阳生基秘笈。

    阴阳生基秘笈。

  • 阴阳生生

    乾阳者,创生,始生.生者也.坤阴者,出生,生生.长者也.

  •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四)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 茆耕茹 微信版第900期 编者按:"跳五猖"是古代胥河两岸人民为纪念西汉张渤治水功绩而创设的一种祭仪.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三)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 茆耕茹 微信版第899期 编者按:"跳五猖"是古代胥河两岸人民为纪念西汉张渤治水功绩而创设的一种祭仪.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一)

    <跳五猖>七十题问答 茆耕茹 微信版第847期 编者按:"跳五猖"是古代胥河两岸人民为纪念西汉张渤治水功绩而创设的一种祭仪.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认知世事(五百七十二)

    人,能真正坚持一辈子的东西太少了.很多东西抓住了, 最后却又放开了.很多的事情,能回忆,却已无法回头. ------------------------------------------------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七十五首《题木居士二首(其一)》(韩愈)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中唐·韩愈·七言绝句]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 ...

  • 第五百七十二篇  炎帝是红山文化女神庙的主角?

    在中国状若繁星的众多先夏文化遗存里,红山文化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影响则遍布亚洲东北部.红山文化及其早期文化(兴隆洼文化)的历史存续时间,约在5000年前至8000年前,实际上该文化的源头可能更 ...

  • 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二)

    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 茆耕茹 张渤信仰的习俗起始于西汉末年,传至民国年间已一千八百余载,其地遍及我国东南各地.一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地原有名目众多的祀张祭仪,才大多被人淡忘.随之,各地祀张习俗中的丰 ...

  • 卷三百四十五 ◎兵部七十六

    ○刀上 <释名>曰: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其末曰锋,言若锋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壳,裹刀体也.室口之饰曰琫,捧,捧也.捧来口也.下末之饰曰〈 ...

  • 卷三百七十九 ◎人事部二十

    美丈夫上 <尚书·洪范>曰:二,五事:一曰貌.(容仪.) <毛诗>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笺云,思问室之贤者.)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笺云,彼美人,谓硕人也.) 又曰:叔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