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13—20课知识速记手册》(高效问答模式)

51.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52.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53.简述东汉建立初期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措施:①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腐败;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影响:巩固了统治,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54.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55.简述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影响:导致朝政腐朽,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56.184年,张角利用太平道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57.简述导致黄巾起义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大批贫民破产,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张角利用太平道的组织策划。影响: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58.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59.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60.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61.简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使汉朝了解到西域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间的了解和往来;使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奠定了基础。62.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和西亚—欧洲。63.简述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64.简述丝绸之路上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65.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66.简述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能及其设立的意义。职能:颁行汉朝号令,调谴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7.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68.纸发明以前,古人主要的书写材料有甲骨、简帛或者是铸刻在青铜器上。69.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国家;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70.简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影响。纸的质量提高,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71.简析造纸术发明的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源于中国,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72. 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要在诊断上辩证的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73.东汉华佗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74.《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75.《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76.简述《史记》的史学和文学特点。史学上,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文学上,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77. 东汉末年,道教在中国出现。张角创太平道,张陵创五斗米道。道教思想吸收了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尊奉黄帝和老子。78. 简述东汉末年道教出现的原因。东汉末年政治腐朽,社会动荡,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兴起创造了条件。79.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社会上传播开来。80. 简述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佛教教义迎合了贫民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影响: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81. 简述东汉末年曹操势力逐渐壮大的原因。①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②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农业生产。82. 200年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获胜的原因:战略战术正确。83. 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意义在于对东汉末年的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84. 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军(指挥官是周瑜)以火攻战术,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失败的原因:远道而来,士兵疲惫;不服水土,流行疾病;不习水战,战术错误;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战术正确。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统一的条件不具备。85. 三国鼎立形势时间国家建立者都城220魏曹丕洛阳221蜀(汉)刘备成都222吴孙权建业86. 简述三国时期各国的发展情况。曹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孙权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87.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舰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其意义在于加强了台湾与内陆的联系。88.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魏国灭亡;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89.简述西晋的统治情况(西晋统治短暂的原因)。①西晋王朝优待地主贵族,政治腐朽;②晋武帝分封诸王,宗室诸王掌握地方军政大权;③西晋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内迁各民族的反抗,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90.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西晋的衰落。91.西晋末年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92.西晋八王之乱的原因:诸侯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9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西晋时期,山西、陕西是内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94.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历史上把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15个主要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95.4世纪后期,氐族所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缓和了胡汉对立的矛盾。96.316年,匈奴人灭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97. 420年——589年,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因为它们都定都建康,所以历史上称为“南朝”。98.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宋。梁武帝萧衍时期政治败坏,发生叛乱。从此,南北对峙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99.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100.南朝时期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101.简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⑤统治者的政策调整。102.简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①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增加;②兴修水利;③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改进犁铧,精耕细作,推广选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技术;④手工业快速发展;⑤商业交流频繁,城市繁荣。103.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04.简述东晋南朝时期农业发展情况。南方水稻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南方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还种植了双季稻,谷物产量有了很大提高。105.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106.4世纪后期,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107.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背景:①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②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已与汉族无明显区别;③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习俗,治理好北方困难重重。主要措施:①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迁移百万北方各族到中原;②规定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鲜卑姓为汉姓;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108.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109.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背景、表现及其影响。背景:①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相互学习;②十六国北朝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③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表现: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交流密切频繁,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10. 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局面。111. 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祖冲之利用此方法取得圆周率计算成果。112. 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13. 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主要资料来源是:①整理古书知识;②采集民间歌谣谚语;③汲取农民生产经验;④自己的实践。114. 简述《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主要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历史意义: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15. 南朝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上,祖冲之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相比只差50秒,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在机械制造方面,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116.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117. 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118. 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119.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是《兰亭集序》,王羲之被誉为“书圣”。120. 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1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122. 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顾恺之的绘画特点是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123.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雕塑特点是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