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一程十发: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千古奇方
主题发起人那好吧 开始时间2013/02/1
关键词:
经方、伊尹、《汤液经法》、张仲景、《伤寒论》、僧深师、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弘景、张大昌、深师大建中汤、大温脾丸、大肾气丸。
今天俗云的经方,狭义的说只是仲师《伤寒论》中的113方。
而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有经方11家,274卷。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早己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具有殊胜因缘的是,仲师一部《伤寒杂病论》,能较为完整的保存和代表了那一时期经方的学术水平,此乃中华民族之幸事。一部《伤寒论》承上启下,千八百年来为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建立了丰功伟绩,远远超出了医的范畴,此乃吾族之真文明,可与《金刚经》一样而不朽。
[如下是张大昌先生对伤寒论的评论,在此恭录以飨读者]
《伤寒论》一书,仲景撰用《汤液》等书而作,其中理事兼备,体用并举,虽非汤液完豹,而典范尤在。
行医者不谙此书,则终身无由矣。观近年出土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与《内经》十三方,皆组方简陋,仅为医方之基础而已,断谓东周文学可也。及沙流、武威诸文物所载方剂、法度已扩,然与伤寒论相比,亦瓦砾与金玉也。伤寒论之方,精湛有序、深奥入微、变如盘珠、准如绳墨,斯真圣人之作也,万世之下,少能驾其上者,鸾凤之仪,美无与待。
由于年代久远,中华民族对于文明的记载又经历了龟板、竹简、绢帛、动物皮、纸张等等之不同的转换记载型式,伤寒一书己非全豹,虽是因缘际会,不免也有遗憾。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多的了解,那一时期伟大的遗存,补伤寒方之不逮,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呢?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医界公认的大医学家孙思邈所编著。
《外台秘要方》是唐、王焘所编著。全书共四十卷、收录了秦至唐中期五十六位著名医家方论。《千金》、《外台》均成书于唐代。距今一千三四百年,使得唐以前的医学历史及许多经方家具有极高临床价值的方论,得以流传至今。千金、外台,是医学的无穷宝藏,这也是唯吾族才有的殊胜因缘。
说到这里,就不能忽略两个人。两个人的缘分。一个时空交错一千五百年的对话。也是中医史上的千古佳话。陶弘景与张大昌。陶氏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家、医药学家,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张氏当代医者,生于1926年、卒于1995年。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是陶氏晚年的作品,历尽沧桑、屡遭磨难、数次整订、沉睡在敦煌千年之久。十九世纪未、由藏经洞破封而出,又险落入夷人之手。由于殊胜的因缘被张氏祖父而珍藏。大昌先生幼承庭训,少年即将此书背记纯熟,终生致力于此书,功夫尤深。他一生深契《汤液经法》之旨,潜心研穷。不仅成为临床大家而对于药物学的性味研穷尤深,己成千古一人。
《汤液经法》为已佚古医方著作。其书名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类中,记有三十二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中,陶弘景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实为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又云:“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四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
一程十发:(下)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千古奇方(2012-06-24 17:15:30)转载▼标签: 杂谈
《论阴阳之补法》
---张大昌
绝对之真理,一阴一阳而已。
阴之属,在质为水,水化则为气,气为阳,乃阴为阳根,阳为阴用也;
阳之属,在体为火,火变为血,血为阴,又是阳为阴根,阴为阳用也。
此阴阳互根之意,体用互为之事耳。
如就病情而求之,阳衰不能化阴则必气乏而蓄水;阴衰不能含阳则血虚而化火。
火炎上而性热,水潜下而性寒,斯则其情机也。
故老医云:见痰休治痰,气顺痰自消,此指有余而言。反而言之,补气则可化水也。
古人又云:见血休治血,清火血自协。如以虚而论,则滋阴为补而。
再详言之,火化水为气为阳,水交于火为血为阴。
再求日常生活,则饮化气,食化血。
如依药物而讲,则味厚者为阴,气厚者为阳也。若仿以方剂者,则建中汤为补血调血补阴之正剂。
则肾气丸为补气调气之正剂。
千金、外台、晋唐诸贤,悉宗其趣而扩用之。谨录其要者如下焉,然近人不详矣。
深师大建中汤:治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方。
桂心六两、黄芪四两、人参三两、当归二两、附子炮一两、半夏一升、炙甘草二两、生姜一斤、白芍四两、大枣二十枚。上方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
又有文云:大建中汤疗虚劳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疼痛,不能久立,多梦语。
津少口渴者加麦冬地黄,腹满加厚朴,梦泄加龙肯骨,阴痉痛加泽泻,小便难加茯苓。
小建中汤方:千金治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啜,或少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复振。治之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炙草二两、白芍六两、大枣十二枚、饴一升。
《肘后》肘后云:加人参黄芪各二两佳。
大肾气丸方:疗丈夫腰脚疼,肾气不足,阳气衰,风痹虚损诸不足,腰背痛,耳呜,小便余沥,风劳虚冷方。
羊肾二具、泽泻、萸肉、附子、山药、人参、干姜、各二两、麦冬三两、黄芪四两,大枣百枚,枣膏蜜丸如梧子大,酒下二三十丸曰再服。
用建中汤调血者、是借阳以化阴义,以血为谷化耳。
肾气丸以调气者、是滋阴以化气之法,以气为饮化也。
治中部方
---张大昌
中焦之方、脾胃是用、主在消化。
所谓消者,以除糟秽也;化者,蒸其清精上升以为营卫也。
此是阴阳交混之处,故其方极难定。再三思之,唯千金温脾丸堪备职耳。
大黄、黄连、黄柏、吴茱萸、桂心、干姜、附子、当归、细辛、神曲、麦芽各等分共细末蜜丸。
又方一:上方去连柏当归加枳实桔梗人参甘草!
又方二:上方加桔梗枳实麦冬厚朴云苓甘草、去连柏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