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讨论问题?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吗? 2024-05-07 23:22:45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普遍不喜欢讨论问题,也不擅长提问,缺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看法的意愿,他们大多习惯于坐在下面默默的听老师讲,甚至有些学校的研究生也是如此。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做了一个《大学生不喜欢讨论问题的原因》的小调查,列在前三的原因分别为:不习惯,排在第一位。这恐怕是长期应试教育形成只听不说的惯性思维。不会说,长期不参与讨论自然而然就丧失说的能力。怕说错,不习惯且说不好自然会产生怕说错的自卑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原因:懒得好,不想说,不先说,没想法等。懒得说和不想说是态度问题,就是对讨论问题没有兴趣,不先说和没想法是能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来改变。总的来说,既有环境所造成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人不积极不主动学习的主观原因。网络问答有一个最佳答案:1.对老师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2.挑战老师的权威在中国后果很严重;3.碍于面子,怕问错或者问了一个很低级的问题引起同学的笑话;4.问了老师也未必知道,回去自己Google之,或者来知乎。讨论问题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国外大学生,尤其与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不喜欢讨论问题,不主动进行交流,不愿意敞开自己的思想,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能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或改进的办法呢?对此,我在微信群里展开深入讨论。有童鞋说:我觉得没有不喜欢讨论啊,只是不习惯公开讨论而已。公开讨论就是把自己没认真看书阅读面不广的缺点暴露了。所以私下同学讨论会更容易,毕竟大家都这么熟了,谁还不了解谁?由于可见童鞋们一方面碍于面子,怕露绌。另一方面他们预设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准备好才能来讨论。其实讨论是有多种形式的,有漫谈式的交流,有主题性的讨论,还有做了功课之后的焦点小组讨论(属于一种研究方法)。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条件极其艰苦西南联大的一个寝室里有三位室友经常讨论到深夜,有时甚至睡下去想起问题还爬起来再讨论,争论不下还一起找书来查看相关内容,其中一位童鞋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名字叫杨振宁。有童鞋认为,还是氛围吧,氛围会影响个人性格,性格会影响意见表达。这种氛围需要良好引导者去塑造,比如老师、家长。也有童鞋认为应该和交流平台的特点和讨论问题的内容有关。如果不具有强制性和利益性,加上不具有群体感染,讨论氛围不好带动起来。有人说,我认为大学生是喜欢讨论问题的,我在上学时课堂讨论问题中如果能提出自己观点并得到认可,是会产生自豪感的,并且会愿意不断输出内容。就像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和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两类学生。也是与自身学识的厚薄有关。童鞋们往往有一种刻板思维,就是老师说的、名人说的一定是对的,至少你不能批判,因为你是没有资格的。也有童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认为是学生知道讨论也讨论不出个好的结果,也收获不了,就不想讨论了。这是对于讨论的认识误区和功利想法。在大学,讨论问题当然是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者是一个暂时无法解答的难题。但并不能说讨论没有意义,有时讨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它会激活我们的思想,启迪我们的灵感。讨论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空间和氛围,国外大学有不少圆桌教室,大家围在一起讨论问题。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且可以平等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到一些大学讲学也极力建议他们建造这样的教室。当然,讨论的策划和组织也很重要。有一位媒体老总认为,学生不是不想参与讨论,是时间、环境、议题不对的缘故。诚然,学生讨论能否讨论起来也跟我们的教学资源有限相关,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不同的学校也有很大差异,名校生源好师资强,讨论氛围也好。要让童鞋们在课堂讨论上“嗨”起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在互联网时代,讨论空间突破物理的限制,微信群、QQ群、知乎等都能成为网上讨论的社群。例如,在我组建的学术研究群里就时常有非常精彩的讨论。最后,我们据此推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大学生不喜欢提问和质疑?有人认为这是逻辑思维训练不足、思辨能力弱化所至,有人认为中外教学模式差别,我们采用“传-受教学模式“,而欧美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呢?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谨言慎行,问了“低级问题”就会感觉羞愧。在哈佛曾有一位被老师认为没有都不懂的女孩,因为她对基础学科几乎一无所知。但她特别敢提问,完全没有怕被人鄙视的感觉。而如今这个当年什么都不懂的女孩成了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她就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有人告诉我:像我在国外每天都有各种讨论,刚开始拘谨现在觉得很好,会更自信更想表达自己。并且不论提的问题质量如何,观点是否符合老师个人观点,老师都会耐心回答,不会说学生观点是错的,这也让学生敢于表达。还有一个原因,老师会刻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相同的表达机会和时间。不想说,躲在角落,不行,点你出来说。由此可见,学生讨论问题,需要老师的组织,因此对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能力水平有更高要求。这对于只习惯讲授和考试的教师也是一个挑战,但如果你不接受这样的挑战就会被学生抛弃。营造一个开放活跃的讨论氛围,需要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赞 (0) 相关推荐 关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1377) 关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老师们在课堂上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公开课.优质课等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都习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由于种 ...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晓男: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刘晓男 2010年第9期的<人民教育>回顾该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其中提到两篇文章<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作者:陈大伟)&l ... 易经:一个人要,敢于尝试,及时总结,才会快速成长 一个人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尝试,才能获取更多的经验.不去尝试,有些问题你发现不了,只有实践了,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有些是失败的经验,有些是成功的经验. 成功的经验是你接来下要继续使用的方法,失败的经验 ... 流畅的课未必就对 伍蒋惠芳中学果真觅得一处幽静,稳坐鱼塘深处.开车进去,还跟路边收鱼的车看对了眼,博得吻痕.进去的路磕磕绊绊,听过的课倒是流畅顺滑. 一节英语.一节数学,师生互动以及小组互动都自然.热烈.英语课上,小组 ... 由“小组讨论”想到的—— 最近读书,看到陈鹤琴先生谈到自己年轻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读书生活,称老师独出心裁的教法,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陈先生说,每天上课,老师先让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发给他们一张纸,上面印有十来个问题, ... 极致中国,今年最喜欢的纪录片,极力推荐! 今天,推荐一部关于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比起目前满屏的综艺有价值的多. 一直以为,藏地密码里的爬雪山,过冥河这些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极度夸张的事情,直到看了极致中国,让我想要重温这些故事情节,原 ... 超重磅!一份爆炸性文件被曝光:中国在2015年就讨论了将冠状病毒武器化 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用生物...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据Republic World周六(5月8日)报道,在全球继续抗击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同时,中国因病毒来源和处理方式受到广泛批评,新的爆炸性文件显示,中国讨论了新冠病毒武器化 ... 北航研究生在“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中喜获佳绩 北京讯(通讯员 崔倩倩)日前,第三届"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落下帷幕.在外国语学院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王珂瑶同学喜获研究生组一等奖,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 ... 中国大学生“生活费”表格出炉,贫富只在一瞬间,你家娃在哪一级【一点资讯】 除了每年入学考试外,进入大学后,父母还非常重视另一件事. 尽管它不像高考那样令人压力很大,但是人们经常谈论它,它也是父母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用. 进入大学后,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生 ... 用AI预测厄尔尼诺现象,中国大学生团队成果超越《Nature》论文 2021-04-26 22:39 文 | 王安忆 气候,是影响全球经济.农业生产.粮食供应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全球每年重大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准确预测气候,是防灾减灾的关键前提. ... 中国大学生最爱读这40部文学图书,请收藏 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性,经典在这个时代依然坚不可摧.4月23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青春>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青春好书 ... A类赛事,开源操作系统,“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智慧物流”挑战赛等你来战! 天气越来越热,夏日慢慢靠近,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如约而至,进入了火热的招募阶段. 很多童鞋心目中的那团火又要被点燃了! 给还不知道的同学科普一下,中国大学生计算机 ... 为什么喜欢讨论国家大事的男性居多??在看... 为什么喜欢讨论国家大事的男性居多?? 在看到这条知乎问答之前还真的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呀.突然才发现,我每次想和我媳妇讨论点时事政治的时候,她总是三缄其口,爱答不理的样子..而相反,和我爸我叔聊天.和男 ... 学子风采|我校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医学专业赛道预选赛团体特等奖 4月9日至10日,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医学专业赛道预选赛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举行.我校学生阮梽珅.荣远航.闫文丽.王一迪组成的代表队在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并获得了进入总决赛的资格,其中荣远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