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不食嗟来之食,不接受美援面粉饿死家中,毛主席点名表扬
1949年8月18日, 毛主席发表了一篇名叫《别了, 司徒雷登》的文章,旨在抨击美国的“白皮书”和扶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文中写道:“中国人是最有骨气的,许多曾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然后就拿著名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举例,说他宁可饿死,拒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那么,美国的“救济粮”是什么意思?朱自清真的是饿死的吗?
这里所谓的“救济粮”是1948年美国提供给国民政府数亿美元援助的一部分物资,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面临的饥荒问题。
至于朱自清,首先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有骨气的文人,他确实在重病在身时拒绝了美国的“嗟来之食”。但他的死主要是疾病所致,饮食欠缺只是使他病情加重,属于次要原因。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即便是大学教授,也面临着吃饭问题。但为了彰显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与气节,清华大学的一批爱国人士起草了一份《百十师长严正声明》,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但作为清华教授的一份子,朱自清并不在起草人之列,原因倒不是他不爱国,而是当时的他已经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了。
1948年6月18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吴晗拿着这份声明来到朱自清家里。此时,受严重胃溃疡折磨的朱自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瘦得皮包骨,连说话都困难。吴晗看着这样的朱自清,心有不舍,说道:“你一家老少9口,若在声明书上签字,经济损失要比别的教授都大。我来是为了尊重你的意见,但你不必勉强。”
朱自清弄清楚了声明的内容,颤抖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对吴晗说:“我宁可饿死,也不要带侮辱性质的美援面粉。”
当天晚上,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六百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坚定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两个月后的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病逝。这在两个月中,他没有吃一口美援面粉。临终前,朱自清还不忘嘱咐妻子:“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不能接受美援面粉,因为我已经在拒绝声明上签字了。”
回想过往,那一代中国文人确实是有骨气、有气节的,诸如朱自清这样不是嗟来之食,不贪生怕死,不攀炎附势的知识分子大有人在。愿时光荏苒,骨气不改,愿岁月蹉跎,气节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