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韦曲街道侯家湾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竹园路两侧。先是东方亚太学院的操场征用一大片地,接着长安区委党校迁址重建,后来长安二中建起新校园。往北一拐和长乐街连为一体,再往北就是长安广场的步行街。

(石宪章)

村子北边原先建有一座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门楼,雄伟壮观。门额上是著名书法家石宪章先生的题字“侯家湾村”。

近年来,村子建起一座座楼房,由二层到三层,到四层,到五层,现在盖到六层。

村道南边是侯家湾村社区活动中心办公大楼和村艺苑。村艺苑里雕刻着狮子、猴子和胡人驯兽等各种图案的拴马桩及散发着农家气息的旱车、上马石、石础、石门墩、石壁画。

村道北边新建了一座美丽的公园,4400平方米,其甬道全部是用石磨铺成的,公园东边的假山顶和上山道则铺着碌碡,西边的花园也用碌碡间隔开来,石磨和碌碡各有六七百个,把使用了几千年即将消失的原始生产器具也保存了下来,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公园南边设立各种健身器械。

成村于明代弘治年间。新中国成立前共有五六十户、200多人、750亩耕地。主要为侯、邵、张三姓。其中侯姓占2/3,邵姓不到1/3,张姓只有一户;现有4个村民小组,230户、920人,耕地已经全部被征用。侯姓仍是第一大姓,其次是邵姓,另有桑、张、叶、雷,樊、金、马、呼延、程、刘等姓。

过去以种粮为主,主要有麦子、稻子、玉米和谷子。也种菜,但主要是供自家吃。吃不完的菜,先是挑着担子出去卖,后来村里有了推车子(3辆),就用推车子推着出去卖。1947年到1948年,村里有2辆自行车、6辆旱车(硬轱辘)。1948年,村里出现一辆胶轮车。1980年前后,大队买了两台拖拉机。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村民私人就买了4台小四轮拖拉机。1990年买了一辆华山牌运输车,近五年内就买了30辆。现在有些村民购买了私家车。

全村有160余户,90%的户出租房子,每户平均每月收入2000多元。有少数人家靠租房就可以过富裕的生活。还有70—80户出外打工,房租加上打工完全可以丰衣足食,自给有余。

外来租房户不仅给村里带来人气,而且带来商机。商店、食堂、粮油店、网吧、话吧、台球厅等应运而生。长安二中迁到村西后,邻近学校的农户或办起食堂,或开起商店。

近年来,村中出资在村子东南角的空闲地上建一座综合市场,一是为了方便市民买菜和生活日常用品;二也可以给村民安排摊位,解决就业问题。

近十年,村中有近40名子弟考上大学;3人考上研究生。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