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虫读书】我与一本书的三生三世
《人生》苦短,《在困难的日子里》享受着痛苦,呕心沥血之际,创作出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路虽遥,命却短——《匆匆过客》,任《黄叶在秋风中飘零》……然而,多少个《月夜静悄悄》中,他的作品让无数人有了《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走好,高人皆寂寞!
这是我重读《平凡的世界》,又买了他的中篇合集《人生》后,不禁感慨而发在朋友圈的段子。1992年11月17日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病早逝。相隔十九年,在网络上翻看他的资料,几乎每张照片上指间都夹着一截烟卷的路遥,迷蒙中燃尽无数慨叹!我与他作品的首次会面是在1996年,也是一个黄叶飘零的日子——我17岁,他在天之灵46岁。
一个老乡突然来到我们昏暗的男生宿舍208号,一束冷光透过破旧的木窗玻璃,洒在他热情而严肃的脸上——有点不对劲,眼神里隐约透着一种悲悯未待散尽的湿润感。“给你送本书。”他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很感人,最适合你现在浮躁的心灵!”噫,他怎么知道我正在为恋爱而苦闷?后来谈起才知,每一个读小说的人都会找到故事里与之相对应的角色,这位老乡呼应的其实是孙少安的坚韧灵魂,只因都是农村家庭里的老大,而我更倾情于性格独特的孙少平。
好吧,我并没怎么在意听他对这本书的介绍。只记得那是一本比普通32开还略小的厚厚的书,纸质不怎样,绿色偏黄的封皮,密密麻麻的小字。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想起打开看内容——“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写景开篇,老套!直至读到菜分三等,主食也分“欧亚非”三色,眼前一亮:好家伙,这不让我想起自己初中时的伙食吗——“一青二白”,一学期主打青菜,另一学期以白菜为主,偶有萝卜和洋芋,每月一次难得的回锅肥肉销魂,如此相似的清苦生活。继续往下看,孙少平比我们更苦!
直至读到那些复杂的生产队的事时,我放弃了。对不起,老乡。对不起,路遥。怪我第一世的心浮气躁!
2011年,我从小学来到中学教书,结束了思想发育迟缓的青春。第一代肉身已逝,该捧起久违的旧书本,补补灵魂了!不知打哪个旧书摊买来的一本《平凡》破土而出,红色的书皮上赫然几个大字,路遥的头像嵌在中间,藐视荒原般的眼神淡定而深邃。可惜是盗版!错别字尚可,每每于关键处漏字,甚至整段整段地缺口。对于有阅读强迫症的我——一本书未读完绝不碰第二本——来说,是一种折磨,好在时有泪水冲淡这种纠结。
润叶的痴情,少安的担当;晓霞的纯真,少平的执拗;义气而浪漫的金波,还有一身正气、公而忘私的田福军……读到润生求娶寡居的郝红梅,阵阵揪心和暖心,瞬间觉得自己轻了。读到田晓霞的死,流干眼底残留的忘情水,几度想要放弃……大牙湾煤矿里,婉拒炽热的金秀却选择走向师母小家的少平,几乎击碎了我所有的自以为是……
太多,太多,滋养了我步入中年的灵魂,也湿润了我看似干涸的理想和信念。我要读,我要写,我要重走青春!苦难算什么,失败算什么,生活原本并不轻松。我浸溺在路遥的苦难学说中,久久不能自拔——眼前的一切不顺不平不公,都只是暂时的过客,只要把心灵往前安置一小步,回眸一笑:那都不是事儿!何况它平添了一份生命的质感。感谢路遥,修补我精神的二世。
“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又越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地缩短了……是的,从节令来看,也应该有些春天的迹象了”。2015年寒假,北京台开始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再次勾起我对“苦难”的回忆。趁着大假,趁着气候回暖,同时回暖的心紧追网络上的更新,夜夜等到零点,只为不愿错过有形的平凡世界。
对着银屏一次次泪水洗礼,亦感动了我的女儿。我灼灼立誓:丢掉那本破书,给女儿买一套正版的。第二天我就跑到书城,捧回那套仰慕已久又嫌太贵的分三部装订的书:素色,软皮,塑封,简洁的装帧。开封,题字,钤印。女儿迫不及待地边读书边追剧,我迫不及待地边看剧边讲解,如同当年那个老乡一样的眼神,或许女儿也如当年的我一样听而不闻。不要紧,我渴望将自己升华了的第三代灵魂与女儿共享,期冀传承!
据说路遥呕血完成第一部后,反应平平,失望之余来到柳青墓前痛哭了一场,不听劝阻地继续完成后两部。的确,《人生》是他苦难的巅峰,当我读它时,也有压缩版《平凡》的错觉。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凡是用生命去写作的人,必将流芳百世。孙少安在秀莲得绝症后的撕心裂肺,不记得是电视的改编还是小说里的内容。总之就像路遥在柳青墓前的痛哭,润叶是他初恋的《人生》,而秀莲则是柴米油盐相濡以沫的《平凡》。
顺便提及,电视剧版本的《平凡》把金波和田润生的形象合二为一,在我看来不是败笔,恰恰是编者对这两个角色深入理解后的完美诠释。从此之后,我的手机铃声变成了电视剧的片头曲《神仙挡不住人想人》,至今没变。
这就是我的三生三世,平凡的世界。
文字:山虫
图片:小杨